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6
2 超高产的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科院承担玉米 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对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已经进行了6年的 研究,已经创造了雨养条件超高产记录, 2007年亩产1187.3公斤,2008年1150.4公 斤,2009年1066.3公斤,2011年1147.8公 斤。
早在1985年美国的Herman Warsow就创 造了23222公斤/公顷的产量,从玉米这种 植物本身来说,按理论计算要比当前的产 量高出1倍以上,因此玉米的增产潜力还 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稳产, 5.5万 高产, 6.5万 超高产,7.5万以 上。
3.株距配置
公顷保苗(万株) 5.5 6.0 6.5 7.0 7.5 8.0 8.5
行距(厘米) 60 65 60 65 60 65 60 65 60 65 60 65 60
株距(尺) 0.91 0.84 0.83 0.77 0.78 0.71 0.71 0.66 0.67 0.62 0.63 0.58 0.59
内蒙古
北京
河南
吉林
(3)明确几个概念
➢积温及有效积温 ➢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大喇叭口期 ➢收获指数 ➢叶面积系数
二、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
• 在玉米超高产栽培的研究中,应该明确 的是超高产不是单一选择了哪一个品种, 也不是单一采用了哪一项栽培技术,而必 需是良种与栽培技术相配套,在栽培中把 所有的技术进行合理的组装,才能取得高 产,从种子准备开始一直到收获哪一个环 节出现纰漏都不能达到超高产的要求,因 此在超高产栽培种一定做到模式化、标准 化、规范化种植。
低1米/秒,二氧化碳浓度降低30-50%,土壤供给。 •水
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 •光
强弱,时间 •叶片
发生发展,叶面积系数,结构特性
发达的根系
(6)雄穗分枝及小穗少,减少养分消耗,遮光 少,不滋生病原菌。
(7)雌雄发育协调。出蓼后3天内及时吐丝,防 止突尖。
(8)雌穗产量性状好,容重高,在750克/升以 上;出籽率高,在88%以上;百粒重高,在 40克以上;行数多,16行以上。
(9)抗性好,适应性强。高抗丝黑穗病和黑粉 病,抗大小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对环境反 应钝感,耐瘠薄,耐低温,抗干旱,不突尖, 不空杆。
(10)保绿性好。生长后期(9月15日后)叶面 积指数在3.2以上,有8片以上的绿叶。
不突尖,不空秆
活秆成熟
3 .注意种子质量指标
(1)纯度好,在96%以上,种子粒型 一致,籽粒下部果柄上浮皮颜色一致
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一 超高产的的概念和实践
1.概念
超高产玉米也有人叫超级玉米, 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使用的品 种或者采用的栽培技术比当前大 面积种植的品种或者使用的技术 增产15-20%的品种或者栽培技术。
另一个是指能够达到亩产1000公 斤(垧产30000斤,14个水)以上 的品种或者栽培技术。
盐碱地必须使用酸性肥料, 同时深耕防治返盐返碱。
过于粘重可以掺沙改良, 地下水位高的可以挖沟变成 条田。
4 保护性耕作
定义和目的
➢ 定义:区别于传统耕作的另一种新型耕作技术。 定义为用秸秆或根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保 证正常发芽和生长,并用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的一种耕作技术。基本要点是:“秸秆覆盖、免 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据不同年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因地制宜。
3 千方百计提高播种质量
(1)
深浅适宜。土壤质 地粘重,墒情好的可 适当浅些,3-4cm, 土壤质地疏松,易于 干燥的砂壤土地,可 适当深些,4-6cm。 一般在适宜条件下播 深增加1cm晚出苗23天。应当注意,在 土壤墒情、肥力较好 的土壤播种过浅,会 在苗期产生大量的无 效分蘖。
(1)温度。玉米是喜温作物, 只有温度超过10℃以上时种 子才能正常萌发,因此当耕 层5-10cm土壤地温稳定通 过10℃时就可以播种了。 (2)一般种植中早熟品种适 当晚播有助于产量提高。
(3)确定一个品种的播种时 间应该使其生长发育关键期 处于良好环境条件。
(4)品种特征性。积温在27 50℃左右,生育期128天以 内的,长春地区4月25日-5月 5日,四平地区4月27-5月7 日,白城松原地区4月23-5月 5日,吉林通化地区4月23日5月3日。 积温在2800℃以上,生育期 128天以上的长春地区4月20 日-5月1日,四平地区4月18 -4月28日,白城松原地区4月 20-5月1日,吉林通化地区4 月23日-27日。当然还应该根
(2)株型收敛。穗上部叶片茎叶夹角应该小于22度,高度 耐密。
(3)叶片绒毛多,蜡质层厚,对光吸收能力 强,植株保水性好,抗旱。
(4)穗上部叶片间距大,互相不遮光,光合 速率高。
(5)茎秆下部节间短,茎基部纤维素含量高, 茎秆有弹性不发脆。
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四大因素
二氧化碳 水 光有机物质 叶片
•二氧化碳 叶片周围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大气风速,风速降
➢ 目的:通过秸秆还田和免耕或少耕为作物生长发 育创作良好的土壤条件,使土壤中水、肥、气、 热流通顺利,促进根系生长,满足作物生产需要。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工序2-5道,亩省工5,节省 采油3公升。约一亩地节约成本60元。
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水分利用率 通过深松、秸秆覆盖增加土壤
抽雄以后吸收氮、磷的数量仍占50%左右。 拔节至抽雄期的28d吸收氮46.5%,磷44.9%,钾68.2%。 因此,要想获得玉米高产,除要重视拔节肥外,还要重视穗肥。 从籽粒中的氮、磷、钾的来源分析,在籽粒中的三要素的累积总量约有60 %是由前期器官积累转移进来的,约有40%是由后期根系吸收的。这进一 步证明,玉米施肥不但要打好前期的基础,也要保证后期养分的充分供应。
蓄水和保水能力。亩节水40-60立方米。 保护耕地,减少土壤的风蚀和水蚀。 有利于保苗,抵御春季干旱对玉米播种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注意的问题
注意化学除草 一定要深松 要有配套的追肥机械。 要使用技术过硬的免耕播种机和深
松机。
深松机械
(二)品种的选择
• 1 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 • 玉米产量=单位面积穗数×
(五)合理施肥
在超高产玉米生产中,由于密度的增加,必须保证足够 的养分供应,否则不可能实现超高产的目标。因此在施肥 中必需确定好肥料的种类、数量、氮磷钾三者的比例,同 时注意施用方法。
1 玉米的吸肥规律
(1 吸收量。一般玉米每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氮磷钾的比列为2.5
(kg):1.0(kg):2.5(kg)。不同产量下吸收量是不一样的。 一般在公顷0.7-0.9万公斤的条件下需纯氮175公斤,纯磷7 5公斤,纯钾175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2:1:2。
(一)土壤耕作技术
• 1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玉米虽然对土壤的要求不严 格,但要达到超高产应该土层深厚,物理性状好, 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性好,土壤呈中性或偏酸 性。以黑钙土、栗钙土和沙壤土对玉米生长发育比 较有利。
黑钙土
栗钙土
沙壤土
2 土壤耕作技术.
(1)深耕
(2)三犁川打垄
(3)灭茬要细
一般2-3年深耕 (松)一次,耕 深25-30厘米,打 破犁底层,促进 根系的发育
度。
2 .合理密植的幅度
*我们在超高产栽培研 究中,试验了许多密度, 包括每公顷6.0、 6.5、 7.0、7.5、8.0、8.5、 9.0、10、11万株, 创造前面所说产量的都 是在7.5万以上。可见 玉米要想超高产在保证 养分供应的前提下应该 增加种植密度。
*在吉林省中等肥力以 上地块,耐密品种的种 植密度为:
(2)
均匀一致。 覆土均匀,不
能有深有浅,种 子分布均匀,不 能漏播,不能重 播。
(3)
镇压得当。 土壤干的应该
重镇压,湿的应 该轻镇压。
(6)低洼冷凉地,水 田改旱田地不适宜单粒
播种。
(5)防止地下害虫, 除了包衣外,发生严重 的地块可以随底肥施入 呋喃丹或者辛硫磷颗粒
剂。
4 单粒点播 应该注意的 问题
是:先将种子放在4050℃的温水中炸一下,然 后放在25-28℃的水中浸 泡6-8小时,捞出放在温 度25-28℃的地方经24 小时就可破胸出芽。一定
处
发能力。
勤翻动,保证出芽整齐一
理
致,同时种芽不要过长。
(1)
(2)
(3)
2 选择 适宜的播 种时间
播种时间的早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有较大影响,应该根据品 种特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 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关键是保 证玉米在各个不同发育阶段与所处 的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相吻合
(三)播种技术
在玉米的超高产栽培种,保证苗全、苗齐、苗壮是高产的关键, 在生产中如果春季田间玉米缺苗断条,生长不一致,有高有矮,大 小不一,想达到超高产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春季播种中 都要在苗齐苗全上下功夫。
1
.
种子处理。种子必需包 种子催芽。春季干旱要
精
衣,一定要选择杀菌剂 进行催芽做水种地的地方
1 .合理密植的原则
(1)早 熟宜密, 晚熟宜稀; 收敛型宜 密,平展 型宜稀。
(2)肥 地和施肥 水平较高 的宜密, 薄地和施 肥水平低 的宜稀。
(3)雨水 充沛有水浇 条件的宜密, 干旱地区没 有水浇条件
宜稀。
(4)间 混种应该 增加种植 密度。
(5)大排 地应适当 稀一点, 小块地可 以加大密
2 施肥技术
作物的需要量 — 土壤供给量
施用量 = -------------------------------------
肥料利用率
在测土配方施肥中三个数据都要经过严格的试验,才能得出正确的数据, 由于地块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应用品种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施肥方 法不同得出的数据难免有差异。在吉林省一般要想产量在10000公斤以 上必需保证纯氮230-240公斤,纯磷65-70公斤,纯钾75-80公斤, 产量在12500公斤以上纯氮260-280公斤, 纯磷75-80公斤,纯钾1 00-110公斤,产量在15000公斤以上纯氮340-360公斤,纯磷90100公斤,纯钾130-1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