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复习题(1-6)选择题,填空

生理复习题(1-6)选择题,填空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D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 A )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 C )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 A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 B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 C)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 D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9.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B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C.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D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 C)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2.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 D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C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 排尿反射是 (D )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1. 细胞膜在静息情时,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 A )A.K+B.Na+C.Ca2+D.Cl-2. 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 B )A.Na+平衡电位B.K+平衡电位C.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3.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 B )A.K+B.Na+C.Ca2+D.Cl-4.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 B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射5. 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 A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6. 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7.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 D )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B.阈上刺激,出现较低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8. 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 B )A.局部电位B.阈电位C.锋电位D.后电位9.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 C )A.阈电位B.时间C.阈强度D.强度-时间变化率10. 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 ( D )A.神经冲动B.收缩C.分泌D.动作电位11. 电紧张性扩布的特点是 ( C )A.跳跃传导B.通过局部电流传递C.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D.不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12. 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D.不衰减扩布13. 静息电位的数值变大称作 ( D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14. 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与阈强度相比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 ( D )A.增加一倍B.增加二倍C.减小一倍D.保持不变15. K+通道和Na+通道阻断剂分别是 ( )A.箭毒和阿托品B.阿托品和河豚毒素C.四乙胺和河豚毒素D.四乙胺和箭毒16.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与下列因素无关 ( )A.细胞外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B.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C.细胞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D.细胞内外K+浓度差加大可使静息电位加大E.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减小17.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瞬时变化的电位B.它可作衰减性扩布C.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它是个极化反转的电位E.它具有“全或无”特性18. 关于细胞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的锋值接近Na+平衡电位B.动作电位复极相主要由K+外流引起C.静息电位水平略低于K+平衡电位D.动作电位可发生于任何细胞E.动作电位复极后,Na+和K+顺电化学梯度复原19. 当膜的某一离子通道外于失活状态时 ( )A.膜对该离子通透性减小,几乎为零B.即使再大刺激也不能使该通道开放C.如遇适当的刺激,可出现通道的开放D.失活状态的通道不可能再恢复到备用状态E.在神经纤维的绝对不应期中,膜上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20. 与神经纤维兴奋具有同样意义的是 ( )A.神经冲动B.阈电位C.阈值D.动作电位E.静息电位21. 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 ( )A.不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B.不随细胞外Na+浓度的变化而改变C.不随传导距离而改变D.不随细胞的种类而改变E.不随细胞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1.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C.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D.横管、纵管和肌浆网2. 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是 ( )A.Ca2+的贮存库B.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C.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D.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3.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 )A.前负荷B.后负荷C.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4. 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 ( )A.不发生叠加B.发生叠加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5. 下列属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是 ( )A.动作电位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B.肌浆网释放Ca2+到肌浆内C.终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细胞浆内D.横管释放Ca2+到肌细胞浆内6. 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能与细肌丝结合的是 ( )A.Na+B.K+C.Ca2+D.Mg2+7. 在前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后负荷在何时肌肉收缩的初速度达最大值 ( )A.为零B.过小C.过大D.无限大8. Ca2+通过骨骼肌细胞肌浆网膜的方式有 ( AC )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D.出胞E.入胞9. 关于横桥,正确的论述是 ( BCD )A.它是原肌凝蛋白的组成部分B.本身具有ATP酶活性C.能与肌纤蛋白结合D.能向M线摆动引起肌肉收缩E.可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分子构型发生改变10. 关于骨骼肌的肌管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ACD )A.横管内液体为细胞外液B.兴奋时纵管膜上发生动作电位C.兴奋时纵管膜上钙通道受动作电位的影响而开放D.纵管内Ca2+浓度很高E.横管与纵管彼此沟通,实为一体11. 局部反应的特征是 (BCD )A.¡°全或无¡±的变化B.只发生电紧张性扩布C.无不应期D.可总和E.可发生不衰减性传导12. 关于骨骼肌的收缩形式,论述正确的有 ( ABCD )A.单个刺激引起肌肉一次快速的收缩称为单收缩B.单收缩的收缩和舒张时间决定于Ca2+释放和回收时间C.连续脉冲刺激,如后一刺激落在前次收缩期内则产生完全性强直收缩D.连续脉冲刺激,如后一刺激落在前次舒张期内则产生不完全性强直收缩E.整体内肌肉全是等张收缩13. 关于骨骼兴奋与收缩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E )A.肌肉的兴奋和收缩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B.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同时开始C.收缩时程比兴奋时程长得多D.肌肉兴奋是收缩的前提E.强直收缩时,肌肉收缩可以融合而动作电位却不能融合1.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AC )A.白蛋白B.球蛋白C.氯化钠D.氨基酸E.钙离子2.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C )A.缺乏纤维蛋白原B.含有较多的葡萄糖C.缺乏凝血酶原D.含大量白蛋白E.含有大量球蛋白3. 嗜中性粒细胞 (BD )A.可产生抗体B.可作变形运动C.具有凝血作用D.可吞噬某些病原微生物E.具有止血作用4.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 CD )A.可释放肝素B.吞噬结核分支杆菌C.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过敏反应中作用D.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E.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5. 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 ( AC )A. 肝素B.去甲肾上腺素C.组胺D.肾素E.促红细胞生成素6. 根据所在部位的不同将体液分为 ( AC )A.细胞内液B.唾液C.细胞外液D.胃液E.汗液7. 维护血管内外和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BE )A.血浆中碳酸氢盐浓度B.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C.血浆中Ca2+浓度D.血浆中O2和CO2浓度E.血浆的胶体渗透压8. 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有 ( CD)A.维生素B12B.维生素KC.铁质D.蛋白质E.维生素C9.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素有 ( BCE )A.肝素B.叶酸C.维生素B12D.雄激素E.内因子10. 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 (AD )A.雄激素B.铁质C.肾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E.血管紧张素11. 缺铁性贫血 ( AB )A.红细胞数明显减少B.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C.红细胞体积代偿性增大D.叶酸缺乏可引起比病E.红细胞数明显增多12. 下列情况中哪种因素可使血沉加快 (BD )A.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E.血液中的球蛋白减少13. 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 AC )A.Ca2+B.5-HTC.ADPD.ATPE.肾素14.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 B )A.柠檬酸盐B.抗凝血酶C.肝素D.维生素KE.草酸盐15. 成人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 (AC )A.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B.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大C.红细胞核逐渐消失D.红细胞核变大E.血红蛋白量逐渐减少16. 抗凝血酶的作用是 ( DE )A.除掉纤维蛋白原B.除掉血浆中的Ca2+C.增强肝素的抗凝D.灭活凝血酶E.阻断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17. 下列叙述哪些与“血液”的概念相符 ( ABCE )A.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B.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C.血液的颜色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的D. 血红蛋白与O2结合时血液是紫色;与CO2结合时呈鲜红色E. 血液的比重在1.050~1.060,红细胞数越多,血液比重越大18. 血液的基本功能有 ( BCD )A.分泌B.运输C.调节D.防御E.排泄19.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引起的变化有 ( BDE )A.血容量增多B.有效滤过压增高C.细胞内液减少D.组织液容量增多E.进入毛细血管的水分减少20.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有 (ACDE )A.运输作用B.供能C.缓冲作用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E.参与凝血21. 红细胞的特点 ( ABCDE )A.正常呈双凹圆盘形B.平均寿命120天C.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D. 具有可塑变形性E.红细胞比重比血浆大,但红细胞的沉降却很慢22.白细胞的功能 ( ABCDE )A.吞噬外来的微生物B.吞噬机体本身的坏死细胞C.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D.其嗜碱性粒细胞还能产生和贮存组胺和肝素E.可形成抗体23. 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 ( ABD)A.红细胞数目有所减少B.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C.红细胞体积代偿性增大D.失血可引起此病E.内因子缺乏可引起此病24. 以下哪些因素使血沉加快 ( ACDE)A.血液中球蛋白增加B.血液中白蛋白增加C.血浆中纤维蛋白增加D.风湿热等疾病E.红细胞叠连加速25.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 ABCD )A.吞噬和消灭致病微生物B.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C.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D.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E.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26. 白细胞包括 ( ABCDE )A.嗜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27.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 ABCDE )A.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B.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C.形成止血栓D.促进血液凝血E.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28. 血型可以指 (C )A.红细胞中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29. 可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血型有 ( BD)A.B型B.A型C.O型D.AB型E.Rh阳性30.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始动因子是 (AE )A.因子ⅢB.因子ⅩC.因子ⅨD.因子ⅡE.因子Ⅻ31. 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是避免 (BE )A.Rh阳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阴性血液B.Rh阴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阳性血液C.Rh阳性女子再次孕育Rh阳性胎儿D.Rh阴性女子再次孕育Rh阴性胎儿E.Rh阴性女子再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32. 关于内源性凝血的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ABCD )A.血管损伤胶原组织首先激活因子ⅫB.参与凝血步骤比较多C.所需时间较外源性凝血长D.许多环节有Ca2+参与E.不需因子Ⅱ参加33.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体内 (ABCD )A.纤维蛋白降解B.因子Ⅰ降解C.能清除体内多余的纤维蛋白凝块和血管内的血栓D.纤维蛋白降解后不再凝固E.纤维蛋白降解后能凝固34. 肝素抗凝的作用机制是 ( ABC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抑制血小板的粘聚和释放反应D.抑制因子Ⅹ的激活E.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35. ABO血型系统的抗体是 (ABC )A.天然抗体B.主要为IgMC.不能通过胎盘D.能通过胎盘E.是凝集原1. 心肌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 )A.具有快速去极过程B.有较大的振幅C.有较长的持续时间D.复极过程较短2. 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于哪种离子流动引起的 ( )A.Na+内流B.Ca2+内流C.K+外流D.Cl-内流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 )A.1期复极时程长B.2期复极时程长C.3期复极时程长D.4期时程长4. 窦房结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 ( )A.Na+平衡电位B.K+平衡电位C.慢钙通道激活电位D.快钠通道激活电位5. 心肌细胞0期去极速度主要决定了 ( )A.兴奋性的高低B.自律性高低C.传导速度快慢D.收缩性的强弱6. 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下述哪项错误 ( )A.静息电位稳定B.0期去极速度快C.复极速度也快D.属快反应细胞1、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流阻力( E )A.与血管的半径成正比B.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正比C.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反比D.与血管半径的立方成反比E.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2、静脉系统成为外周的血液贮存库,主要是由于(D )A.静脉管壁有可扩张性B.静脉管壁平滑肌少C.许多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D.静脉系统的容积大E.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低3.血量分配比例最高的部位是( C )A.心脏及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D.皮肤及脾脏E.肝脏及脾脏4. 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由于 ( C )A.口径大对血流摩擦阻力小B.管壁厚C.管壁有可扩张性的弹性D.血流速度快5. 心脏射血时,大动脉内所呈现的最高压力称 ( A )A.收缩压B.舒张压C.脉搏压D.平均动脉压6. 血液停止循环后,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称 (D )A.收缩压B.舒张压C.脉搏压D.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7.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高低取决于 ( C )A.动脉血压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对关系B.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之间的关系C.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D.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之间的相对关系8. 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搏出量增大时,Bp的变化主要是 ( A )A.收缩压升高B.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和舒张压等量升高D.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9. 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而心率加快时BP的变化主要是 ( B )A.收缩压升高B.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D.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10. 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引起 (C )A.收缩压降低B.舒张压升高C.脉搏压增大D.脉搏压减小11. 生理状态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 )A.外周阻力B.每搏输出量C.心率D.大动脉管壁的弹性12. 影响外周阻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 C )A.血液粘滞度B.血管长度C.小动脉口径D.小静脉口径13. 肺循环和体循环的 ( C )A.收缩压相同B.外周阻力相同C.心输出量相同D.大动脉可扩张性相同14.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主要反映 ( D )A.外周阻力大小B.心率快慢C.大动脉管壁的顺应性大小D.回心血流量多少15. 心肌收缩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主要是因为 ( D )A.动脉血压升高B.血流速度加快C.心输出量增加D.舒张期室内压下降16. 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水肿,主要原因是 ( A )A.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17. 血浆蛋白减少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 D)A.淋巴回流减少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有效滤过压增大18. 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C )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组织代谢产物D.乙酰胆碱19. 微循环具有营养功能的通路是 ( C )A.直捷通路B.动-静脉短路C.迂回通路D.淋巴回路20. 生理情况下,对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B )A.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和毛细血管血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21. 关于组织液的生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D )A.小动脉收缩时,组织液生成减少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C.静脉压升高时,组织液生成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时,组织液生成减少1. 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A.用力肺活量B.肺活量C.潮气量D.深吸气量2. 肺总容量等于()A.余气量加肺活量B.功能余气量加肺活量C.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D.肺活量加潮气量3. 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A.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B.潮气量×呼吸频率C.余气量×呼吸频率D.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4. 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吸气肌收缩B.胸膜腔密闭C.呼气肌收缩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5. 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A.肺活量B.肺通气量C.用力呼气量D.肺泡通气量6. 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加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 ml减少到250 ml则()A.肺通气量减少B.肺泡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增加D.肺通气量增加7.吸气末肺内压()A.大于大气压B.等于大气压C.等于胸内压D.小于大气压8.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B.大气压+肺回缩力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D.肺内压-肺回缩力9.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A.桥脑B.脊髓C.延髓D.中脑10.某人肺通气量为7.5 L/min,呼吸频率为20次/min,无效腔容量为125/ml,每分心输出量为5 L,他的通气血流比值是( )A.0.8B.0.7C.1.0D.0.911.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 )A.延髓化学感受器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D.延髓呼气神经元12.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B.直接刺激中枢呼吸神经元C.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13.切断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A.呼吸幅度减小B.吸气相延长C.呼吸频率加快D.血液CO2张力暂时升高14.在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与水结合成碳酸15.进行腹式呼吸的吸气时,下述哪块肌肉收缩为主( )A.肋间外肌B.腹直肌C.肋间内肌D.膈肌16.血液中H+增多时,氧解离曲线( )A.上移B.不变C.左移D.右移17.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18.当氧离曲线左移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 )A.增多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不变19.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液比值为( )A.0.84B.0.94C.1.0D.2.020.血氧饱和度是指( )A.血氧容量占血氧含量的百分比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C.溶解氧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D.以上全错21.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 )A.一定程度的缺氧B.血〔H+〕升高C.一定浓度的CO2D.以上全错22.血液中使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因素是( )A.CO2分压升高B.O2分压降低C.乳酸增多D.非蛋白氮增多23.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述哪项不正确? (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D.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酯1.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的形式是( D )A.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出胞作用2.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D )A.交感神经的支配B.副交感神经的支配C.内在神经丛的作用D.平滑肌本身的特性4.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唾液腺分泌( B )A.少量、粘稠唾液B.大量、稀薄唾液C.少量、稀薄唾液D.大量、粘稠唾液5.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C )A.胃液B.胆汁C.胰液D.小肠液6.胃液分泌的胃期,是由食物的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引起,通过下述哪条途径完成( D ) A.迷走神经 B.促胃液素C.内在神经丛D.所有上述因素7.分泌盐酸的是( B )A.主细胞B.壁细胞C.粘液细胞D.胃幽门粘膜G细胞8.唾液分泌的调节是( A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以上都不是10.在胃内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产物是( C )A.少量多肽B.胶原C.月示和胨D.非蛋白质食物11.引起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乙酰胆碱B.促胃液素C.组胺D.脂肪12.下列哪一项不是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B )A.盐酸B.蛋白质C.脂肪D.高渗溶液13.胃蠕动的开始部位是在( C )A.胃贲门部B.胃幽门部C.胃中部D.胃窦14.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B )A.Cl-B.HClC.Na+D.K+15.胃的容受性舒张主要通过下列哪一条途径实现的( B )A.交感神经B.迷走神经C.内在神经丛D.促胰液素16.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是( C )A.胆固醇B.胆色素C.胆盐D.胆绿素17.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 A )A.大量的水分和HCO3-,而酶含量很少B.少量的水分和HCO3-,而酶含量也很少C.少量的水分和HCO3-,而酶含量丰富D.大量的水分,而HCO3-和酶含量很少18.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排列是( A )A.糖、蛋白质、脂肪B.蛋白质、脂肪、糖C.脂肪、糖、蛋白质D.糖、脂肪、蛋白质19.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体液因素( D )A.胆盐B.促胃液素C.促胰液素D.促胰酶素20.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 A )A.十二指肠和空肠B.空肠和回肠C.十二指肠D.回肠21.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运动形式( A )A.容受性舒张B.紧张性收缩C.蠕动D.分节运动22.酸性食靡进入小肠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 D)A.迷走神经兴奋B.小肠粘膜释放促胃液素C.交感神经兴奋D.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23.脂肪消化后的长链脂肪酸和乳糜微粒的吸收途径是(B )A.直接进入门静脉B.经淋巴途径进入血液C.经淋巴系统进入组织供细胞利用D.经肠系膜静脉进入下腔静脉A、单纯扩散B、经载体易化扩散C、经通道易化扩散D、主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F、入胞G、出胞1.人体内O2、CO2、NH3进出细胞膜属于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内属于3.安静时K+外流属于4.兴奋时Na+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属于5. Na+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属于6.小肠吸收葡萄糖属于7.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8.小肠吸收氨基酸属于9.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属于10.心肌细胞膜上的Na+-Ca2+交换属于11.甲状腺腺泡聚碘属于12.肾小管髓襻升支粗段重吸收Cl-属于13.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Ca2+内流属于14.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属于15.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H+交换或Na+-K+交换属于16.胃黏膜壁细胞分泌H+属于17.肌肉舒张时,有胞浆Ca2+转移到肌浆网的过程属于18.胰岛素进入细胞属于19.在上述跨膜转运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填空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