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指南汪运鹏
尿路感染
所有<3个月婴儿伴发热时均应考虑;
>3个月婴幼儿发热伴至少1项以上(呕吐、喂养困难、嗜睡、 易激惹、腹痛、腹紧张、尿频、排尿困难和血尿)
肠炎
腹泻、腹痛、呕吐、肠鸣音亢进
化脓性关节炎 肢体或关节肿胀、肢体运动受限、肢体负重受限
川崎病
发热超过5d并伴有以下至少4项:
①双眼球结膜充血; ②黏膜改变;
>12个月呼吸频率为>40/min 氧饱和度≤95%,闻及湿啰音
黏膜干燥、喂养困难、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尿量减少
橙色警戒(中毒症状)
苍白,花纹,苍灰和发绀
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病态面容、 各种刺激不能唤醒、虚弱、 哭声尖或持续哭吵 呻吟 气促:呼吸频率>60/min 中至重度吸气性凹陷
皮肤弹性减弱
肝功 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值增高
胆红素值升高
血肥达反应(+)
外斐反应阳性
肝脏损害 胆道感染 肝脏损害
伤寒病
斑疹伤寒
鉴别诊断
败血症
§临床凡遇原因不明的畏寒、发热,血白细胞升高、核 左移、粒细胞有中毒性颗粒,且症状不局限于某一系 统者,均应考虑败血症。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 葡萄球菌最多见,表皮葡萄球菌次之,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目前较少见;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常 见,其他如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少见 ;真菌性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39℃+ 血WBC>20×109/L)
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临床评估预警分级与诊断建议
§ 建议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重复评估:
黄色警戒:再次评估时间3 h 橙色警戒:再次评估时间1 h 不存在黄色和橙色预警因素情况下,再次观测体温时间
为4 h
提示严重疾病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疾病
伴随发热的症状和体征
可表现为发热。 § 发热最常见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伴有头痛、鼻塞、
流涕、咳嗽等。 § 发热也可能是一系列潜在严重疾病的先兆,可伴随多种
多样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分级评估:皮肤颜色 呼吸状态
活动情况 脱水程度
预警征兆: 心率 血压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急性发热的早期临床评估
§早期评估和预警: 急性发热+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白血病
§不明原因发热伴贫血或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应 该排除本病。
暑热症
§见于婴幼儿,发生在炎热夏季,主要表现在盛夏时发热,体温在38℃-40℃ ,持续不退。同时口渴。多饮、多尿、少汗,病程长短不一,可达1-2月。
§无感染现象,一般情况较好。 §秋凉后体温下降至正常。 §体检化验皆正常。
药物热
§如抗生素、磺胺等的反复长期应用可引起长期发热。 常伴有药物性皮疹,痒感、嗜酸性细胞增多及淋巴结 肿大。
§ 腋温超过40℃为超高热
持续发热2周以上为长期发热
体温的测量
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用测温的方法:
§ 腋下测温法:最常用,最安全、方便,但测量的时间偏长。 将消毒的体温表水银头放在儿童腋窝中,上臂紧压腋窝,保持5~10分 钟,36~37.5℃为正常。
肛门内测温法:测温时间短、准确。 儿童取侧卧位,下肢屈曲,将已涂满润滑油的肛表水银头轻轻插入肛
§继续给药则持续发热,停止应用有关药物后体温可迅 速下降至正常。
§如再次给药又再次复发则可肯定诊断。
一般病毒感染
§麻疹: §幼儿急疹: §风疹: §水痘 §手足口病 §单纯性疱疹
儿童发热的处理
儿童发热的处理原则
§ 发热不要立刻进行退热处理:
发热是机体的适应性反应,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
• 抗体合成增加 • 吞噬细胞活性增强 • 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 • 有助于诊断和预后判断
<3个月发热患儿临床评估建议
§ 观察和记录体温、心率、呼吸频率 § 进行血常规、血培养、CRP检查 § 尿常规:泌尿系感染 § X线胸片:对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者 §粪常规及粪培养:腹泻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
白细胞(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明显增高
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白细胞分类(DC)检查中发现幼稚细胞
在细菌感染时升高
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价值
§ 血培养:
有助于败血症的诊断
X胸片:
对肺炎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有一定的意义
§ 脑脊液检查:
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行脑脊液检查 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行腰椎穿刺检查 适用于新生儿、1~3个月婴幼儿一般情况不佳者 1~3个月婴幼儿WBC<5 ×109/L 或>15 ×109/L
§新生儿(尤其是未成熟儿)虽体温不升,低热或高热 ,一般症状较重,难以明确某一系统疾病时,亦应考 虑败血症。
结核病
§诊断应该结合病史,PPT试验,影像学检查。 §近年来不典型结核病增多,常带来诊断困难, 有时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诊断。 §近年提出r干扰素试验确诊
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任何年龄均 可发病,以学龄儿多见,发病主要见于夏秋季节。玫 瑰疹小儿不常见,多数白细胞减少,核左移,但疾病 早期或婴幼儿白细胞总数增高。
临床症状和体征
湿啰音 肿块>2 cm
鼻翼扇动
前囟饱满
面色苍白
急性发热的早期临床评估
嗜睡
喂养困难
活动减少 面色苍白
< 6个月患儿 与严重疾病相关
症状
尿量减少 胆汁样呕吐
急性发热的早期临床评估
皮肤弹性改变
无泪
呼吸异常 眼眶凹陷
脱水情况下 临床表现
心率增快 囟门凹陷
皮肤黏膜干燥 四肢发冷
精神萎靡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符合以下临床或实验室检查6项可确诊 §临床表现:a蝶形或盘状红斑b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
痛c脱发d雷诺现象或血管炎e口腔黏膜溃疡f浆膜炎g光 过敏h神经精神症状。 §实验室检查:a血沉增快b白细胞降低﹤0.4x109和( 或)血小板降低﹤80x109和(或)溶血性贫血。C蛋 白尿和(或)管型尿。d高丙球蛋白血症e狼疮细胞阳 性f抗核抗体阳性。
§早期血培养阳性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如骨髓、大便 培养阳性。伤寒血清凝集试验鞭毛抗原H1:60以上, 菌体抗原1:80有诊断价值。如病程中:“O”与“H” 凝集效价滴度同时不断上升更有意义。
风湿热
§两个主要变现或一个主要表现加上两个次要表现诊断 即可成立。
§五个主要表现:1.心脏炎2.游走性关节炎3.环形红斑4. 皮下结节5.舞蹈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溶血性链球 菌、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亦可发生。
§亚急性心内膜炎病原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肠球菌,表皮葡萄球及 其他细菌。
§多部位血培养是确定本病的主要根据,为提高阳性率,应多次取血,同时 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必要时作骨髓和动脉血培养。
临床评估预警分级与诊断建议
症状与体征 皮肤颜色 活动 呼吸
脱水
正常 皮肤、嘴唇和舌 颜色正常 反应正常、清醒 正常哭声或微笑
黄色预警(危险因素) 苍白(家长主诉)
对周围环境无正常反应、长刺激方能清醒、 动作减少和无微笑
正常
正常皮肤、眼睛和 黏膜湿润
鼻翼扇动 气促:6-12个月呼吸频率为>50/min
化脓性感染
病毒感染 伤寒病
白血病可能 严重感染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 血小板(PT)均降低
严重感染 恶性肿瘤
血沉增快
急性感染、结核病、肿瘤、结缔组织 病
尿常规镜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 较多,尿蛋白增加
泌尿系感染 肾炎 肾结核 肿瘤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
儿童发热的诊断及合理用药
汪运鹏
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
发热概述
发热
§ 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防御机能 § 疾病的重要信号 § 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
各系统功能紊乱
发热的定义
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儿童腋下测温≥37.5℃。
§ 分类: 腋温38.5℃以下为低热 腋温超过39℃为高热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一般处理
§ 热量供给、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负氮平衡和酸中毒
能进食者,可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 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者,给与鼻饲或静脉补充 • 按生理需要量补充热量(每日55kcal/kg 或 230kJ/kg)
及液体量(每日60~80ml/kg) • 体温每升高1℃,补液量应增加每小时0.5ml/kg • 对有呼吸增快、活动增加、惊厥、腹泻等情况者,应适当增
③指(趾)端改变; ④多形性皮疹;
⑤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直径>1.5cm)
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价值
§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 WBC计数和分类对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尿常规 : 对发热原因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无症状的泌尿系感染是婴幼儿发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 C-反应蛋白(CRP):
酒精擦浴(刺激皮肤,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已较少使用) 方法:
脱去衣服,盖上浴巾或较大的毛巾 用30~50%的酒精交替擦上、下肢两侧及背部各2~4分钟,
边擦边按摩,腋下及腹股沟处重点擦揉,擦毕后将患儿裹在 毛巾被或棉被中,不要立即穿衣 操作时需观察患儿皮肤颜色、呼吸及脉搏等生命体征
其他
无
建议选择实验 室检查
尿常规
评估临床症状和体 征
发热≥ 5d、肢体或关节肿胀、不能负重、 肢体瘫痪和肿块>2cm
皮疹压之不褪、前囟饱满、
颈项强直、惊厥状态、神经系统阳 性体征、胆汁样呕吐
尿液检查、血常规、CRP、血培养、腰椎穿刺 全血检查、血培养、CRP、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