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处理技术员各章总结

信息处理技术员各章总结

第1章数据、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1.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事实,是客观实体属性的值,形式可以多样,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声音、图像(静态的和活动的)等等。

2. “信息”是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是对各种事物的特征、事物运动变化的放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示。

3. “信源”、“信宿”、“载体”、“通道”的含义。

4. 信息的特性:①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进行传输;(信息可以脱离信源独立传输,转换载体也OK)②信息是可以识别的;(三种方式:直接观察、比较和间接识别)③信息是可以处理的;(扩充、压缩、分解、综合、抽取、排序、决策、创造等等)④信息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递,还原再现;⑤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扩散性,同一个信源可以供给多个信宿)⑥信息是有时效性和时滞性;(在一定得时间内是有效的信息)⑦信息是可以多次利用的;(反复利用)⑧信息是可以存储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⑨信息是可以转换的;(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⑩信息是有价值的;(其价值与信息反映事物的时间快慢有关)5. 信息的形态有4种:数据、文本、声音、图像,这四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6. 数据和信息的关系:①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其本身无意义;②信息是数据所蕴含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是有意义的;③数据只有经过处理和解释后赋予一定得意义才成为信息;④数据能够表示信息,但并不是任何数据都能表示信息;⑤信息不随载荷它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⑥数据则会随着载体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

7.信息的分类按重要性: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按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按加工顺序: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按放映形式: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

8.信息处理:指获取原始信息,采用某种方法和设备,按一定的目的和步骤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使之转变成可利用的有效信息过程的总称。

9.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信息的采集(获取)存储加工传输。

10.信息的采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识别:信息的识别,以获取正确的信息;采集:根据不同的目标需求,采用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进行信息的采集;表达:信息的表达,采用文字或符号、数字或编码和声像三种信息表达方式。

11. 信息加工技术是对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转换、压缩、扩充等的技术。

12. 信息系统是与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存贮以及信息利用等有关的系统。

13. 任何一类信息系统都是由信源、信道和信宿(通信终端)三者构成的。

14. 信息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15. 信息系统经历了电子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几个阶段16.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持。

第2章计算机系统1. 计算机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5类。

2. 计算机由①运算器、②存储器、③控制器、④输入设备和⑤输出设备这5大部件组成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5大部件,加上连接这些部件的总线和电源,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4. 控制器:①通常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R)、指令译码器(D)、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②控制器的功能:根据程序计数器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的位置,取出的指令传送到指令寄存器中,指令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命令,通过运算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③运算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CPU5. 存储器:①内存储器(内存):直接与CPU相连接,速度快,容量小,价格高。

内存用以存放当前运行程序的指令和数据,直接与CPU交换信息,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②外存储器(外存):速度慢,容量大,价格低。

外存用以存放大量暂时不用的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外存只能与内存交换信息,不能直接访问计算机系统。

③CP U+存储器=主机6.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响……7. 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软盘驱动器,硬盘,移动存储设备,磁带机……8. 总线按连接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扩展总线。

9. 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0. 系统软件:是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的一组程序,有操作系统,编译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程序等。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是一组程序的集合。

11. 应用软件:是针对专门的应用而开发的软件,包括通用软件,实用软件和用户程序。

12.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①字长: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和速度,字长越长越好,目前主流的字长是32位和64位。

②运算速度:单位是MPS,即每秒百万指令数,运算速度与计算机的主频有关。

③主频:单位是MHZ。

④存储系统容量:包括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

⑤可靠性:可靠性以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表示⑥可维护性:可维护性是指发生故障后能尽快恢复正常,以平均修复时间(MTTR)表示。

⑦性能∕价格比性能包括硬件性能,软件性能,使用性能等等,价格同理。

1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是信息载体的集成性和交互性。

14. 声音的数字化过程:①声音是一种模拟信号,但计算机只能处理二进制编码的数字信号,因而必须将模拟信号的声音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模拟信号的声音信息成为模拟音频,用二进制表示的声音信号称为数字音频。

②数字音频与模拟音频的区别在于,模拟音频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数字音频是一个数据序列,在时间上是断续的。

③声音信息数字化的过程:先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模拟声音波形上测量一个幅度值(即采样),并把采样得到的表示声音强弱的模拟电压用数字表示(即量化),最后再对生产的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有时还需要进行数据压缩),按照规定的统一格式表示数据,实现声音的数字化。

④声音的数字化过程中有两个主要参数,采样频率和量化精度。

⑤采样频率:每秒采样的次数,频率越高,声音的保真度越好。

⑥量化精度:用多少二进制位来存储每次采样得到的数据,量化位数越多,失真越小。

⑦采样和量化的过程用到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⑧播放数字音频时,需要D∕A转换器,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原始的模拟电信号。

15. 声卡的3个指标:①采样频率;②采样数据位数,包括8位、12位、16位和32位;③声道数,包括单声道和双声道。

16. 图形和图像的数字化同样要经历采样和量化两个阶段。

17. 数据之所以进行压缩是因为数据中存在相关性。

18. 无损压缩:可逆压缩方式,解压后数据可以完全复原,但是压缩效率不高,常用的无损压缩图像格式有BMP、TFF、PCX、GF、TGA等。

19. 有损压缩:不可逆压缩方式,解压后数据还原有一定的损失,但不影响信息的表达,但是有较高的压缩率,常见的有损压缩有:MPEG。

20. 多媒体数据格式:①声音文件的格式:WAV、MD、MP3、RA、VOC、AF、SND;②静态图像的格式:BMP、DB、GF、JPG、PC、TGA;③动态图像的格式:AVI、MPG、MOV、RAM。

21. 像素:位图文件BMP采用二维分布的点阵来表示图像,这些点阵称之为像素,点阵大小决定了位图的尺寸。

22. 点阵中每一个点都有一个值,点阵中各点之间的距离即为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质量。

23. 多媒体创作工具和软件:①图形与图像编辑工具:CoreDraw、Pant、Photoshop、Photostyler…②音频编辑工具:Wave Edt、Wave Stud0、Auto Edt、Sound Edt、3D Stud0…③二维动画制作工具:Anmator Stud0、AXA 2D、Flash…④三维动画制作工具:3D Studo MAX…⑤视频编辑工具:Premere、Vdeo For Wimdows、Dgtal Vdeo Productor…⑥多媒体制作工具:Autorware、ToolBook、Drector…第3章硬件基础知识1. 音频(绿)话筒(红);2. 总线的分类:①系统总线:ISA、PC、AGP;②EEE 1394总线:最快的告诉串行总线,将电脑、外部设备、各种家电连接一起;③USB总线: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外围设备的机外总线。

3.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计算机系统指令的执行;内部数据的算术、逻辑运算;数据的存储与传送以及对外对内的输入输出控制。

4. CPU的性能指标:①主频:即CPU时钟频率,单位MHZ,主频越高,CPU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②外频:即系统总线,CPU与主板上其他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总线速度),单位③倍频:主频与外频间的比例关系 CPU主频=CPU外频×倍频;④地址总线宽度:决定CPU可以访问的主存储器的物理空间,比如,地址总线宽度为32位,可访问的主存储器的物理空间是4GB;⑤数据总线宽度:决定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及输入输出设备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⑥L1、L2高速缓存: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之间的一种容量小但速度高的存储器,它在内存之前先于CPU交换数据,速度极快,称为cache;⑦工作电压:CPU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⑧指令集;⑨流水线、超流水线、超标量5. RAM能读写,可暂时存放数据和程序,断电后数据会丢失,通常说的“内存”就是RAM,6. 静态RAM,即SRAM,速度快,价格高,不断电数据就永久存在,主要用来做高速缓存;7. 动态RAM,即DRAM,通常说的“内存”,需要每隔一定时间对DRAM刷新以确保信息不丢失,DRAM 比SRAM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低。

8. 磁盘的技术指标:①平均寻道时间:磁头搜寻数据移动到盘片的磁道进行定位所需要的时间,越小越好;②主轴转速:是硬盘内部数据传输速率的决定因素之一;③数据传输速率:9. 硬盘的格式化:①高级格式化:逻辑磁盘格式化,将硬盘分区,磁道格式化;②低级格式化:物理格式化,会清除硬盘里的内容,出厂前已完成,多了伤害硬盘。

10. 磁盘的组织结构:磁道、扇区。

11. 磁盘是以同心圆磁道方式存储数据,光盘以连续的螺旋形轨道来存储数据。

12. 光驱的主要性能指标:①速度:光驱的速度用存取∕寻道时间+数据传输率来衡量;②接口:③高速缓存:光驱都带有高速缓存;④平均读取(寻道)时间:由“激光头移到某一数据道的时间”+“光驱把正确的单位数据转到激光头下的时间间隔(旋转延迟时间)”+“把数据从光盘读入缓冲区的时间”,这3个部分组成。

⑤容错能力:指光驱在读盘时对盘片的适应能力;⑥读取方式:最好采用恒定线速度CLV。

13. 闪盘(优盘或闪存),具有断电后可以保留信息,在线写入等优点,其读写速度比EEPROM更快,成本更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