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许屯小学国家课程实施细则(试行稿)为了贯彻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落实《大连市中小学管理规范》和《瓦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要求》,进一步确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规范我镇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现对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作如下修订: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1、根据国家及省、市、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整体设置小学教育课程方案。

(具体见每学年《小学课程设置计划》)2、学校必须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

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挤占其它学科课时。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具体见每学期《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不超过6小时,积极开展好每天上下午的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严禁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

3、各校应根据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特长,统筹安排好课务分工,尽力做到专业、能力对口。

教导处应认真编排好总日课表。

班级课表、教师课表必须与学校总日课表保持一致,教师要严格按课表进行备课、上课,不得私自调课、代课、缺课,每学期开学5天内,各校必须将学校总日课表报总校。

4、各校要建立“考课”制度,设置调课单和查课记录,明确专人,每天对全校各班级课表对应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督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确保科学、品社等学科开课率达100%。

二、突出抓好备课环节1、学校教导处应加强备课工作的指导。

各学科一律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备课,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分配课时,不缺备。

各学科备课周总课时数以课程设置方案为依据。

语文、外语学科原则上要求超课备课(2—3课时),数学学科做到超例题备课(超2—3课时),科学、品社学科要求超周备课(1—2课时)。

各科复习期间也必须按课时备课,各类学科的单页试卷、习题、作业纸等均不得替代备课课时,各学科严禁以旧充新、抄袭他人、网上下载等不切实际,难以操作的备课,坚持备上基本一致,切实提高备课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杜绝那种备、上脱节现象。

加强写字和作文教学。

语文备课中应包含写字、作文备课内容,具体备课时间可与语文教学进度相连贯。

常识技能学科备课既要备好,认真备好科学学科中的实验操作课2、综合实践活动备课可按课时进行备课,除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课程外,也可集中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内容可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校本课程备课根据课程设置要求进行备课,备课内容可为“习惯养成、人文教育、地域特色”,也可以为“科技文体、健康教育、特长培养”等。

教学内容应有系列性、可操作性。

3、教师备课前必须精读教材,细读教师用书(教学参考用书),领会新课程标准,吃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

做到既备知识,又备能力;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讲”,又备“练”,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教学过程,写好教案。

教案内容包含: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记等。

4、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以完小为单位按年级学科组开展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1次,同轨班级较少可采用议课形式,每学期集体备课次数累计语文、数学各不少于5次,英语学科不少于3次。

各完小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可利用周四教研活动或其它业余时间由学校教导处或学科教研组牵头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活动必须做到“三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主讲教师)、“四研究”(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师生活动,研究习题设计)、“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业设计、检测训练)。

重视集体备课中的二次备课,教师集体备课课时二次备课覆盖率达50%,对个人使用集体备课教案而无二次备课内容的应视为未备课。

要求教师积极总结教学得失,撰写教后反思,语文、英语学科按单元、数学学科按周撰写教学反思,鼓励其它学科教师撰写教学后记。

5、语、数、英学科教案封面全校必须统一,封面应注明学校、任教班级、学科、执教者、设置时间,首页为个人崇敬的名人名言,第二页为本学科、本年级段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第三页为教学进度计划;每个单元前还需有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常技学科教案也应将教学进度计划置于教案的首页,合页备课应按单元进行阶段装订。

三、提升课堂教学效益1、上课常规:教师课前必须准备好教材、教案、资料、演示仪器、书写工具、学生当堂课堂作业本和其它教具等,在上课前1分钟(或小预备前)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坚决杜绝没有备课就进课堂上课的现象,否则,一经发现将作教学事故处理。

严格执行课表和作息时间,必须按课表上课,不得私自调课、代课、缺课、并课。

应在计划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擅自离开课堂。

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做事(当堂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前发放给学生),放学后不单独滞留学生。

不坐着上课,课堂上不接待客人,不接、打移动电话,不抽烟,不做与本堂课教学无关的事;严禁酒后进课堂。

关心爱护学生,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应冷静、妥善处理,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注意师表形象,上课着装得体,不着浓妆,不戴过于夸张的首饰,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必须穿运动装、运动鞋。

2、坚持“备、教”一致的原则,教师应依据课前备好的教案中的设计的教学内容、目标、思路,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着力构建有效课堂,切实提高单位时间效率(课堂40分钟)。

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应尽量使用普通话,课堂语言要规范健康、精要易懂、生动明白;合理分配“讲”与“练”的时间,使90%的学生能够掌握本堂课的知识;精心设计板书,字迹工整清晰。

3、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常技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省教学光盘”、“校校通”、“四配套”器材的教学辅助作用,确保教学资源和教学器材的使用率、实效性。

坚决杜绝那种“一张嘴、一本书、自由式、低效果”的课堂教学。

科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学科还应认真上好实验课,开展好实践操作、手工制作等活动,积极倡导教师自制教具,确保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达规定要求。

四、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1、作业布置与批阅必须精选、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切实提高达成度和巩固率。

语、数、外学科作业布置应有针对性、实效性,课内、课外作业都必须精选、适量,坚决反对未经选择随手使用现成资料布置作业。

平时作业题型与内容,既要突出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创新思维题的训练。

合理、有效地运用好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补充习题等,不搞题海战术,杜绝那种重复、机械训练现象。

2、控制作业时量,平衡作业负担。

学生课堂作业:从二年级开始语文学科笔记作业按课(含单元练习)完成;数学学科按课时布置;英语学科从三年级单册下半学期起每单元不少于3次;中、高年级作文、写字(毛笔字)、大作按单元练习要求完成;高年级小作篇幅不少于大作篇幅,各年级每天坚持写小字(硬笔习字册)。

常技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布置适量的课内作业。

音乐、体育、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及低年级思品学科一般不留书面作业,可留些能力训练、动手操作、实践观察等实践性、趣味性的作业。

学生课后作业: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学生每天的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应控制在1小时内。

3、学生作业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清洁、格式规范,作业用笔、用色必须统一(低年级用铅笔,中、高年级用蓝色墨水钢笔)。

作业中的错题应及时订正,教师应指导学生先复习,后作业的良好习惯,杜绝抄袭,雷同作业。

学生课堂作业当天交齐,家庭作业一般在第二天上课前交齐。

4、各科作业必须做到“有布必检、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教师批阅作业统一使用红色钢笔,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不漏批,不错改,不积压;统一批改要求、符号,使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第评价,批阅后注明批阅日期。

语文必改作业包括写字(硬笔、毛笔)、笔记(低年级为拼音、拼音小字、田字格小字)、作文(大、小),作文批阅还应有眉批、总评,大、小作精批细改量应达到“两个二分之一”(占每次学生总数的二分之一,占全学期每生总篇的二分之一);数学为随课时布置的课堂作业;英语为随课或随堂作业;常技学科的课内作业也必须及时、认真批改。

5、教材配套练习册、补充习题批阅必须及时、认真,逐题讲解。

低年级批阅要求同课堂作业;中、高年级可分层次批阅,任课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本班不同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每次批阅量不少于本班学生总数的二分之一。

中、高年级任课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开展好互阅作业活动,并及时掌握互阅情况。

6、语、数、外学科教师必须备有作业批改记录,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错误,应认真做好批改记录,积极提倡写激励性评语;教师应及时评讲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集体订正,评讲,也可进行个别面批;个别性的错误要求学生自己订正,在下次作业批改时一并批改,高年级学生还应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

五、做好培优补差工作1、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切实预防“两极分化”,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平时辅导形式应多样化,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培优,也要补差,培优补差要做到:定计划、定对象、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促进全面、全员发展,培优补差工作扎实、有效,记录认真,任课教师每周培优补差不少于1次。

2、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上好自习课,班级任课教师应协调自习课,做到定时、定课、定班辅导,维持好班级纪律,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3、根据学科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及特长爱好,组建切合实际的学科课外活动小组和特长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学科知识或技能特长竞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

六、健全考核评价体系1、综合评价学生,突出“过程”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社会公德、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个性心理、文化知识、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班主任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工作职责》、《班级管理要求》管理好班级,填写好班主任手册。

平时还应协调好各课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收集、整理好学生成长档案材料并做好记录。

班主任、任课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学习能力、学生活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与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认真组织对学科教学效果的评价工作,各科考核要科学、客观,既要重视知识的应用,又要考虑能力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