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飞舟过三峡的诗

李白飞舟过三峡的诗

李白飞舟过三峡的诗
三峡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利枢纽,那么古代诗人怎么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
岷江。

4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
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5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
一带。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赏析】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
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
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
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
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
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
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
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
人陶醉。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
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
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
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地名的处理
也富于变化。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
“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
入化工。

【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
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
安徽当涂县。

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
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
安陆有纪念馆。

关于李白安史入幕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
两种矛盾的思想。

恰在此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

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
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

因此力劝永王直取
会稽,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
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
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

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
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
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
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渔关,生擒哥舒翰。

李白五十六岁。

岁初,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

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
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

闻郭子仪、李光弼
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永王数次
下达聘书,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
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最终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


王兵败丹阳,李白自丹阳南逃。

旋被搏入寻阳狱中。

妻宗氏为救其四处奔走。

江南宣慰使
崔涣与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极力救之,乃获释。

宋若思辟白为军幕参谋,以掌军中文书事务。

并随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九月,病卧宿松今安徽省宿松县。

曾两次赠诗宰
相张镐求救。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

李白五十八岁。

李白自寻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
弟宗嫌相送。

春末夏初。

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
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

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