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化石油气泄露处置

液化石油气泄露处置

附件2
道路运输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
现场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一、液化石油气的主要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极度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爆炸。

二、现场处置程序与措施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
(一)现场询情
救援人员接警到场后,要详细询问泄漏罐车的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扩散围;有无人员伤亡;是否采取堵漏措施以及可能采取的堵漏方法等。

(二)侦察检测
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有无火源;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液化石油气浓度;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

(三)设立警戒
污染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00m,下风向疏散至少800m,发生大量泄露时,初始隔离至少500m,下风向
疏散至少1500m。

然后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出入,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检测。

密切注意危险区有关人员的行动,并随时注意风向的变化,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四)疏散救人
救援人员应立即搜寻遇险人员,并对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警戒围的所有人员及时组织疏散,有序进行,确保被疏散人员的安全。

对现场伤亡人员,由医疗急救单位及时进行抢救。

(五)禁绝火源
切断警戒区所有电源,熄灭明火;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关闭警戒区抢险人员的手机,切断机线路,使用防爆通讯工具;不准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不准携带铁质工具进入扩散区参加救援。

(六)有效防护
进入事故现场的消防人员,都要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部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消防队员要着全封闭式防化服,或其他型号的防化服,戴防化手套,穿防化安全靴。

处理液化气体时,应穿防寒服。

(七)稀释气体
以泄漏点为中心,在罐车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驱散、稀释沉积漂浮的气体,禁止使用直流
水,以免强水流冲击产生静电。

用抗溶性泡沫覆盖泄露物,防止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八)堵漏排险
1.器具堵漏
(1)罐体孔洞型泄漏,可使用专用的管道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进行堵漏,或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拧,或利用木楔、硬质橡胶塞封堵。

(2)法兰泄漏。

因螺栓松动引起法兰泄漏时,可使用防爆工具,紧固螺栓,制止泄漏;若法兰垫圈老化导致泄漏,可利用专用法兰夹具夹卡法兰,并高压注射密封胶堵漏。

(3)罐体撕裂泄漏。

由于罐壁脆裂或外力作用造成罐体撕裂,其泄漏往往呈喷射状,流速快,泄漏量大,制止这种泄漏可利用专用的捆绑紧固和空心橡胶塞加压充气器具塞
堵的措施;不能制止泄漏时,可采取疏导的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或罐车。

2.注水排险。

根据液化石油气罐体的泄漏部位等情况,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可通过排污阀向罐适量注水,抬高液位,造成罐底部水垫层,配合堵漏,缓解险情。

3.冻结制漏。

法兰盘漏液化气,可采用冻结制漏法制漏,即用麻袋片等织物强行包裹法兰盘泄漏处,然后浇水使其冻冰,从而制止泄漏。

对于液相管道裂口也可用此法。

4.引火点燃。

采用点燃措施,应具备安全条件和严密的防措施,必须周全考虑,谨慎进行。

(1)点火原则。

根据现场情况,在无法有效实施堵漏,不点燃必定会带来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而点燃则导致稳定燃烧、危害程度减少的情况下,可主动实施点燃措施,但现场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围,点燃很可能造成大能量爆燃,产生巨大冲击波,危及气体储罐,产生难以预料后果的,禁止采取点燃措施。

(2)点燃准备。

点燃泄漏火炬,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主要措施:一是担任掩护和防护的喷雾水枪到达指定位置。

二是泄漏点周边地区经检测没有达到爆炸性混合气体浓度。

三是使用安全的点火工具,并按正确的方法操作。

(3)点燃时机。

点燃泄漏火炬,一般要把握两种时机:一是在罐顶开口泄漏,无法实施堵漏,而气体泄漏的围和浓度有限,同时,又有喷雾水枪稀释掩护以及各种防护措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用点火杆点燃。

二是罐顶爆裂已经形成稳定燃烧,罐体被冷却保护后罐气压减少,火焰被风吹灭,或被冷却水流打灭,但还有气体扩散出来,如不再次点燃,仍能造成危害,此时在继续冷却的同时,应予果断点燃。

(九)驱散气云,消除隐患
1.水雾驱散法。

采用此法时,喷雾水枪要由下向上驱散蒸气云,同时还要注意用水稀释窨沟、下水道、电缆沟滞留的蒸气云。

2.泡沫覆盖法。

液化气若成液态顺地面流动时,最好采用中倍数泡沫覆盖,以减少其蒸发速度,缩小气云的围。

3.送风驱散法。

液化石油气槽车火灾扑救
液化石油气槽车火灾事故,有三个原因:一是槽车胶管破裂跑气着火;二是槽车安全阀折断跑气着火;三是槽车罐
体破裂跑气着火。

汽车和火车液化石油气槽车在行驶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多是槽罐开口、槽罐附件上的管道、法兰、液位计等处泄漏,事故可以造成泄漏起火和泄漏不起火两种。

(一)槽车胶管破裂跑气或着火
胶管破裂大跑气,可迅速关闭阀门或截门,熄灭一切火种(包括汽车熄火),用大水流水枪驱散液化气体,使区域的液化气浓度降到最低限度,消除爆炸危险。

(二)槽车安全阀折断跑气或着火
安全阀折断跑气着火,首先要清除周围一切火种、热源。

根据当时风向、风速、风力,在下风向划出警戒线,设员警戒,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严禁火种进入气体扩散区,备好抢险工具。

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采取灭火、分散燃烧、堵漏、驱散等方法措施,扑灭火势,消除爆炸危险。

(三)槽车罐体破裂着火
1.在市区一旦发生罐体破裂,较长时间跑气,遇明火发生燃烧的情况,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扑救建筑和地下设施火灾方面,同时部署部分力量控制槽车火势,加强对罐体及汽车油箱等部位的保护性冷却。

扑救中千万不能将气火扑灭,如果不慎熄灭也应重新点燃,保证其稳定燃烧。

2.在槽车火势没有蔓延的情况下,可用水枪冷却罐体和汽车油箱,让槽车罐液化石油气以稳定燃烧方式自行燃尽。

有效地制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

(四)在市郊因交通事故而导致槽车掀翻或摔落河沟山谷时导致泄漏或着火。

1.如关阀止漏条件具备,关阀止漏即可熄灭火势,然后再起吊转移。

如泄漏口位置处于下部,根本无法实施关阀止漏,一般以抽提转输为主,但要控制好泄漏气体的流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待剩量较少时,再起吊,在起吊、止漏期间必须保持全掩没冷却水雾保护,防止起吊、止漏作业中发生意外。

泄漏量较小,应在水雾掩护下实施关阀止漏、起吊、转移。

2.事故造成泄漏并起火,这种情况尚属风险可控,但也不排除槽罐在大火的烘烤下部压力剧增而发生爆炸。

槽罐爆炸的基本特征是:(1)安全阀喷出的火焰由红变白;(2)声音由响变尖;(3)罐体颤抖。

此时指挥员应当机立断,果断、迅速、徒手撤离。

救援人员到场后,一定要注意安全阀动作情况,如安全阀开始泄压,同时燃烧,表明燃烧热量作用于槽
车本体,应加大冷却水量,然后再根据泄漏口情况适时灭火、关阀止漏、起吊和转移。

三、行动要求及特别注意事项
(一)赶往事故现场途中观察风向,从上风方向接近。

(二)指挥部的设置及救援车辆的停放,应与泄漏区域保持适当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

(三)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滞留,以防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四)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要严防引发爆炸,当遇有紧急情况危及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撤离命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