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
2018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
2. 陈旧性脑出血:DWI低信号,T1WI低信号,FLAIR低信
号,T2WI高信号伴周围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沉积)。而陈 旧性脑梗死,虽然DWI低信号, T1WI低信号,FLAIR低信号, 但T2WI高信号伴周围高信号(胶质增生)。
3. 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为代表):脑和脊髓均可 有病灶,多病灶,非对称性,通常有相对固定的分布 模式及形态。病灶与侧脑室垂直分布。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煎蛋状、云雾状),FLAIR高信号,急 性期D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C形或开环状强化。
2018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
姚东陂 2018/09/13
Hale Waihona Puke 概念:SBI是指患者没有明确的脑卒中或TIA的既 往病史,但在头颅CT或MRI检查时发现有与脑血管分 布一致的脑梗塞灶或脑软化灶(直径≥3mm ),而 临床上没有与病灶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 征。
一般认为,直径在3mm以下的病灶为微梗死,直径 3-15mm的病灶为腔隙性脑梗死。
鉴别诊断
1. 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可通过磁共振扫描鉴别。血
管周围间隙扩大是指进入脑实质的小血管壁周围的间隙,正 常情况其直径小于2mm,常位于前联合或脑实质顶部,当其直 径大于2mm时,就称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在MRI上表现为圆 形或线状,与血管走行一致,边界清楚,直径小于5mm,通常 为双侧对称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FLAIR上低信号,周边无胶质增生。单个的常常容易误报小的 微梗死,有时报告腔隙性梗死。
(2)脑CT提示脑内有可疑软化灶且不能确定者,建 议做脑MRI检查;
(3)注意除外非脑血管病的病灶以及脑出血引起的 脑软化灶。
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应用共识:
(1)单一的腔隙性梗死不伴有任何血管危险因素, 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2)对有血管高危因素的SBI患者,需进行10年心脑 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如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为6%10%时,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对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 险>10%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疾病; (3)对合并严重性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病,建议使 用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疾病;新鲜病灶可参照2014中 国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 (4)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也缺乏证据,对于血脂升高 者,建议参考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国缺血 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4. 血管源性白质高信号:相对对称的分布特征,主 要分布在侧脑室周围,T1WI一般等信号,T2WI高信号, FLAIR高信号,信号一般很均匀,DWI一般等信号,增 强后无强化。
推荐意见:
(1)具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脑CT或MRI发现脑 内有软化灶,且没有相关的临床表现者,既往也没有 脑梗死或TIA病史时,应考虑为SBI;
SBI
的 确 诊 和 治 疗 流 程
推荐意见:
(1)确定为SBI后,建议积极筛查脑卒中危险因素; (2)单一腔隙性梗死,不伴有血管危险因素者,不 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3)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SBI者,参照中国缺血性脑 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指南给 予个体化预防处理,并随访; (4)不建议针对无症状的腔隙性梗死灶进行过度治 疗; (5)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质量针对SBI的防治随 访研究。
流病:患病率为8-28%
发生症状学脑梗死和痴呆风险增高的重要影像标 志物,提示5年后发生症状学脑梗死的风险为3%-10%, 高于健康人2倍左右。
诊断标准 1.CT和(或)MRI发现脑内有梗死灶或软化灶。 2.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3.排除其他非血管性疾病以及脑出血引起的软化灶。 4.如果DWI显示为明显高信号者,则为新发梗死灶。 5.没有脑梗死或TIA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