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的定義?來源?種類?影響?
★土壤污染的來源可概略分為下列四項:
1.工業廢水及家庭污水-工業廢水及家庭污水直接排放於土地上而污染土地
者較少,通常是排入河川及灌溉水渠道中,再被引進農地做為灌溉之用而污染土壤者較多。
2.農業廢污-大量農畜的排遺是目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些牲畜的
排遺中含有高濃度的氮、有機物及鹽分,部份也含高量的銅和鋅,當這些物質進入河川及灌渠並引入農地之後,會使得作物的生長或其品質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此外,長期施用大量化學肥料而不做適當之土壤改良工作,也會造成土壤缺少有機物及鹽份過高,影響農業生產。
3.廢氣排放-工廠的廢氣及汽車排氣也是土壤污染的來源。
工廠廢氣中的污
染成份,尤其是懸浮微粒,極易降落鄰近的地面,而造成土壤污染。
4.固體廢棄物-相對於由水及空氣而來的污染,因固體廢棄物或人為之建設
活動而造成之土壤污染更為嚴重。
許多土地上因堆積了廢棄物,使植物無法生長,同時廢棄物滲出的有害物質也會進入土壤造成土壤的污染。
★造成土壤污染的來源
根據環保署資料,台灣地區土壤因廢水導致之污染約占80%,因空氣落塵造成之污染約占13%,其餘廢棄物、農藥、肥料、酸雨等之污染,對土壤均造成衝擊。
綜合以上所述,歸類土壤污染源如下:
∙工業廢水、廢污泥或其他固體、液態廢棄物。
∙農藥及肥料。
∙畜殖業廢棄物。
∙都市污水及垃圾。
∙廢氣、落塵及酸雨。
★土壤污染的影響
土壤遭受污染,不僅土壤品質惡化、根著其上的作物,食用作物的生物亦受波及,甚至影響到地下水源的品質,而威脅到飲用水的安全。
∙工業廢水中所含的鉛、鎘之重金屬沉積在土壤中,對作物有加成作用,增加對稻作危害的程度。
並經食物鏈進入人體,累積到一定限量後,就會產生中毒現象。
∙塑膠、石化、紙廠、電鍍、染整、製革、食品、肥料等工廠的廢水,會增高農田的水溶性鹽分,增加導電度。
∙食品、酵母製造工廠的廢水,會造成土壤缺氧現象,影響作物產量。
∙鋼鐵、砂石、煤礦廠廢水皆含有極高的懸固體,超量時會使土壤造成缺氧現象,並降低土壤對水及空氣的通透性,使作物生長受阻。
∙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會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和鉀,有效性磷降低,pH值降低,含氮量大增,使稻作徒長、倒伏,結實不佳,多病蟲害和米粒中的鎘含量增高。
∙流進土壤中的含砷農藥,經由食物生物鏈濃縮而進入人體、畜產及野生動物體,造成疾病等不良影響。
∙豬糞尿為高濃度的有機廢水,一旦進入土壤,一兩天內土壤氧氣就被消耗殆盡,植物根部則因缺氧而易枯死。
∙以豬糞尿為肥料,施肥超量會使土壤的pH值值升高,導電度增高,交換性鉀及可抽取性鋅和錳增加,有機物不完全分解而產生有毒物質,導致產量的降低。
∙土壤中的的刻毒性質(如多氯聯苯、戴奧辛)通常都來算化學工業廢棄物,這些物質因無適當的處理或回收就排到環境中,危害生物,引起公害。
∙肥料大部分為無機鹽類,可溶於土壤中,使用化學肥料過多會造成土壤酸化,並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
鹽分的施用過多含氯肥料,將導致重金屬有效性增加。
∙汽車使用含鉛汽油,其排放之廢氣中含有鉛化合物,經雨水油刷沉積於土壤中,造成鉛污染,再經由食物鏈輾轉進入人體。
∙使用含汞的農業殺蟲劑,進入土壤後為稻米所吸收,累積,最後為人所食。
∙酸雨使土壤酸化、礦物質流失,影響作物之生長。
∙土壤中污染物經傳輸影響到地下的水質,間接可能造成飲用水的污染。
∙更豐富的資訊
/question/?qid=1206042707376∙圖片如下:::( 請由網路按進去!! )
/stktpic/stkt7003tu_4.jpg
/njuc/dikexi/earthscience/chp7/images/Stls1.jpg
/nature/home.photo/1999092811531.jpg
資料來源:/question/question?qid=120605080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