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
(三)导入的类型
1、开门见山 2、温故知新 3、故事趣闻 4、生活实例 5、设置疑问 6、演示情境 7、引用诗文
பைடு நூலகம்
1.开门见山
直接导入法:即单刀直入,直接呈现要学习的新 知或从事的学习活动。
作者介绍法:遇到非常有名的作者,可以在学习 作品前介绍作者的简要生平。
背景介绍法:把与新课有关的历史背景联系在一 起导入的方法。
讲完之后,老师问道:为什么国王会上锡拉的当呢? 同学们说国王数学学得不好。老师补充说:尤其是国王等 比数列求和这个知识点没有学好,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学 习的课题: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2020/7/24
4.生活实例
应用发生在身边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可 以以事喻理。使复杂抽象的理论问题,变得易 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可以使学生懂得日常生 活中的现象都蕴含科学的道理。进而激发学生 学好新知识的欲望。
学生开始解题。一段时间后,同学们都说能列出 方程,但算不出答案。
此时,老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学习怎样解一 元二次方程。
2020/7/24
案例:历史《明朝中后期经济》导入
老师问:”大家都爱吃土豆、西红柿,它们是大 众化的蔬菜。它们又叫什么呢?“学生说叫马铃薯、 番茄。
老师说:“马铃薯又叫洋芋,谁能举出带“洋” 字的东西吗?”学生回答:洋火、洋油。
导入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 学习兴趣;架起新旧知 识的桥梁,加快知识的 迁移;启迪学生思维, 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 验,寓教于乐。
(二)导入的程序
集中注意:上课伊始,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 引起兴趣:通过讲故事、设疑激发兴趣。 激发思维: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 明确目的:指出本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课题:及时从引导材料转入正题。
老师于是讲到:如果把¼ 换成25%,就变成了 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百分数应用题。
2020/7/24
案例: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导入
老师,请同学们列出方程,计算一下黑板上这道 题目:
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 个角各切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凸出 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无 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cm ²,那么铁皮各角应该切去 多大的正方形?
2020/7/24
案例:故事趣闻导入
一位语文老师在教《赠汪伦》这首诗时这样导入: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可是,他有一次上了一个 大当。这个骗他的人就是王伦。王伦是安徽泾县一个隐居 的人,他比较喜欢李白的诗,崇拜的人,知道李白爱饮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还了解李白“三山五岳寻芳遍, 一生爱把名山游”,于是写信给李白。说“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 与汪伦素不相识,但还是接信后赶到那里。汪伦解释道: “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没有千里桃花;万家者,店主人 姓万,并没有一万家酒店。”后来,李白和汪伦谈得很投 机。李白离开时,王伦送了马和布匹,并和同村人一起送 行,李白很受感动,就写了这首诗。“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王伦赠我情。”李白要是不上当,就没有这首好诗了 。
案例:政治课实例问题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经济问题。比如 ,为什么市场上有的东西贵,有的东西贱?又比 如猪肉比青菜贵,是不是因为猪肉的营养价值高 于青菜?钞票是用纸印出来的,为什么用钞票可 以买到东西?想改善人民生活,能否多印一些钞 票?……想想看,你能解释清楚吗?
今天我们学习《商品与货币》,学好了就能 解答这些问题。
2020/7/24
案例:力的概念导入
在物理课学习《力的概念》这一内容时。老 师这样导入:
老师问:力到底是什么?学生说不清楚。 老师再问:谁能讲讲力的表现?同学们活跃 起来,有的说“人提水”。有的说“起重机吊钢 管”。有的说磁铁吸铁钉。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演示,分析归纳。很 快就得出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的初 步概念。
案例:《将相和》解题导入
一位语文老师在讲《将相和》一课时,这样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同学 们来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将是谁呢?学生 回答廉颇。相呢?蔺相如。那么“和”是什么意 思? 学生回答是和好,讲和的意思。老师又问: 将和相刚从开头到结尾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最 初不和,结局是和好。
老师说:“很好,那么大家知道这些东西为什么 带洋字吗?”学生说都是从外国传入的。
老师说: 对,洋芋和西红柿都原产于古代美洲, 明朝中后期从菲律宾传入我国南方,丰富了我们的经 济生活。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明朝中后期经济”。
2020/7/24
3.故事趣闻
以名人轶事、典故、趣闻等故事叙述方式 导入,会起到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效果。但 要注意如下要求:
导入直奔主题,学习目标明确。
2020/7/24
案例:语文《丑小鸭》导入
一个语文老师在讲《丑小鸭》时这样导入:
他,一个鞋匠的儿子,梦想成为表演艺术家 。最终成为著名童话作家。他的成长经历本身就 是一个有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他是谁呢? 他就是安徒生。下面,我们来学习安徒生的童话 《丑小鸭》。
2020/7/24
2020/7/24
案例:《历史》歌曲导入
老师在讲中学《历史》“改革开放”时,这样 导入:
上课后,老师播放歌《春天的故事》。 播放结束,老师问同学:大家知道这首歌曲 歌颂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我国的改革开放政 策。老师说:正确。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从 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改革开放的格局逐 步形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革开放》这一课 的内容。
2020/7/24
6.演示情境
实验演示:是物理、化学、生物课等学科 常用的方式。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现象,引 导学生思考。
多媒体演示: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用多媒体 演示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导入新课。
情境演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课本剧演示、 情景对话等,现场课文场景。
案例:《化学》实验导入
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先看一个实验: 老师把一条湿蓝布和一条干蓝布同时放入装 有氯气的容器中,一会儿,湿蓝布漂白了。干的 没有改变颜色。 这是为什么呢?学完《氯气的漂白作用》能 够揭开这个谜。
题目解释法:就是通过对题目的概念意义关系结 构等解释导入。
案例:《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导入
一个历史老师在讲《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时这样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清朝前期的 政治和经济》一节,本课要着重领会下面几个问 题:一是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在政治、 经济上实行的恢复和发展农业、手工业的政策; 二是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清朝的缓 慢发展及其原因。
老师说:那我们就打开课文,学习《将相和 》这一课,看看他们是怎样从不和到和好的。
2020/7/24
2.温故知新
含义:是指通过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知 识导入新课的方法。包括复习导入和经验导入 两种方式。
复习导入:从已知入手导出未知。包括: 从总结旧知识导入;从检查提问旧知识导入; 从组织学生练习入手导入。
2020/7/24
案例:等比数列和国际象棋
一位数学老师在讲到“等比数列”问题时,讲了这样 一个故事:
相传古代的印度国王锡塔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锡 拉,问他需要什么。锡拉说:陛下,在国际象棋的第一个 格子里面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面放2粒麦子,第三 个格子放4粒麦子,以后每个格子中的麦粒数都是它前一 个格子中麦粒数的二倍,依此类推(国际象棋棋盘共有64 个格子)。请将这些麦子赏给我,我将感激不尽。国王想 这还不容易,就让人扛了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就没了 ,最后一算结果,全印度一年生产的粮食也不够。
经验导入:就是利用学生以后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案例:百分数应用题
《数学》“百分数应用题”,老师安排了这样一 道复习题导入:
“一个小钢厂,去年产钢44万吨,今年计划 比去年增产¼ ,今年计划产钢多少吨?”
当学生列出式子解出后,老师问道:“¼ 等于 多少?”学生回答:25%。
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内在联系。 情节要生动有趣,对学生有启发性。 篇幅要短小精炼,避免喧宾夺主。
案例:语文课《词义》故事导入
今天给大家先讲一个小故事:阿凡提当了理发师 ,当地主持伊斯兰仪式的阿訇经常去理发,但从不付 钱。有一天,阿凡提给他剃光了头。刮脸时问:“你 眉毛要不要?”“当然要。”阿凡提唰唰两刀把他的 眉毛剃了。阿訇气得说不出话来。阿凡提又问:“你 胡子要不要?”他有一副漂亮的大胡子。忙说:“不 要,不要。”阿凡提唰唰又是两刀。阿訇用镜子一照 ,见自己像一个剥光了的鸡蛋,暴跳如雷,气势汹汹 责问阿凡提。阿凡提从容地说:“我是遵照你的吩咐 做的呀!”同学们想想阿凡提戏弄阿訇的凭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利用“要”的词义多样性。老师说今天学 习《词义》这节课。
2020/7/24
案例:故事趣闻导入
江苏教育学院肖运骑老师在讲授《竞选州长》时这样 导入:
同学们,我今天先讲讲马克.吐温的轶事。马克.吐温 发表了《竞选州长》小说的时候,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 州长霍夫曼。霍夫曼对马克.吐温极端仇视。对他说:“ 马克.吐温,你知道世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 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 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 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厚实的 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 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锋利吗?”听完这则 小故事,同学们也许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幽默辛 辣,我们读一读《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就更能理解马克 .吐温小说幽默的语言和卓越的讽刺手法。
2020/7/24
案例:物理课趣闻导入
一位物理老师在讲《运动与静止》这一课时,利 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用手抓飞行中的子弹 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