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1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描述的一个测定反应时间的小实验。
测定反应时间日常工作中,有时需要人们反应灵敏,对于战士、驾驶员、运动员等更是如此。
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这里介绍一种测定反应时间的简单方法。
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图2.5-2),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能碰到直尺,记下这时手指在直尺上的位置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直尺时,你立即捏住直尺,测出直尺降落的高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
图1若测得直尺下落的高度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反应时间为( )。
A .gh2 B .hg2 C .gh2D .gh 22.图2所示为学校实验室常见的三孔插座和三角插头。
按照规范,插孔①、②和③分别连接( )。
A .地线、零线和火线B .地线、火线和零线C .零线、火线和地线D .零线、地线和火线3.某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像如图3所示,则关于摆球的速率v 和悬线对摆球的拉力F 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刻v 最大,F 最小B .t 2时刻v 最大,F 最大C .t 3时刻v 为零,F 最大D .t 4时刻v 为零,F 最小4.如图4所示,半径为b 的圆环状导线均匀带电,在垂直于环平面的轴线上有两点P 1和P 2,P 1、P 2到环心的距离分别为b 和2b ;设无限远处电势为零,P 1、P 2的电势分别为1ϕ和2ϕ,则21ϕϕ为( )。
A .3B .25 C .2 D .25 5.某同学做双缝干涉实验,开始两缝宽度相等,出现了清晰的干涉条纹;然后他将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微调窄,且保持两缝的中心位置不变,则( )。
A .干涉条纹间距变宽B .干涉条纹间距变窄C .干涉条纹间距不变D .不能发生干涉现象6.某一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起初处于状态甲,现设法降低气体的温度同时增大气体的压强,达到状态乙,则关于该气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状态甲的密度比状态乙的大B.状态甲的内能比状态乙的大C.状态甲的分子平均动能比状态乙的大D.从状态甲变化到状态乙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多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7.在极短的距离上,核力将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氘核,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氘核的能量大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B.氘核的能量等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C.氘核的能量小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能量之和D.氘核若分裂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一定要放出能量8.《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由共同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构成。
其中,选修模块涉及的内容,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学习。
若某同学希望学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他应选学的模块是()。
A.选修3-2B.选修3-3C.选修3-4D.选修3-5二、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20分)9.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速度按v=k x的规律变化,式中k是正常数。
当t=0时,质点位于原点O处。
求该质点的速度及加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30分,共50分)10.案例:下面是某同学对一道作业题的解答过程:题目:图5所示电路中,R1=340Ω,R2=230Ω,电源内电阻r=50Ω。
当S处于0状态时,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72V;当S与1接触时,电压表的示数为示数为U1=63V,电流表的示数为I1=0.18A。
求:当S与2接触时,电流表的示数I2和电压表的示数U2各是多少。
解:设电源电动势为E ,当S 处于0状态时,电源处于开路状态,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动势,所以E=72V 。
当S 与2接触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2=A VrR E 26.050230722≈Ω+Ω=+由欧姆定律得U 2=I 2R 2=0.26A ×230Ω=59.8V答:当S 与2接触时,电流表示数是0.26A ,电压表的示数是59.8V 。
问题:(1)指出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
(10分)(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10分)11.案例:下面是某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摩擦力问题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看屏幕(图6),谁能说说A 、B 间的摩擦力有多大?图6学生甲:不知道力F有没有把A和B拉动。
学生乙:对!如果A、B间没有相对滑动,A、B之间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就是10牛。
如果A、B之间有相对滑动,那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牛。
学生丙:没这么简单吧,老师给的好些数据都没用到。
老师:对啦!解物理题首先要认真读题,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是有用的,哪个数据没用到,解答一定有问题,这是大家要掌握的。
下面看老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问题:(1)上述片段中教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之处?(5分)(2)学生甲、乙、丙的发言反映其物理学习分别存在什么问题?(15分)(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问题。
(10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2题12分,第13题28分,共40分)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7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自感现象的应用”一节介绍的日光灯电路图。
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抛体运动”的内容要求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拋体运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节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合成等知识。
任务:(1)简述什么是物体的平抛运动。
(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物体平抛运动轨迹”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24分)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
解析:直尺在下落过程中可近似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根据运动学公式h =221gt 可知ght 2=,则A 正确。
2.【答案】B 。
解析:三孔插座三个孔的接线特点是左零右火上接地,即左零线(N )右火线(L )上接地。
3.【答案】B 。
解析:由图可知t 1时刻、t 3时刻位移最大,说明摆球在最大位移处,线速度为零,悬线拉力最小,选项A 、C 错误。
在t 2时刻、t 4时刻位移为零,说明摆球处于平衡位置,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选项B 正确,D 错误。
故本题选B 。
4.【答案】D 。
解析:建立如图坐标系,电荷元dQ 在x 处产生的电势为22xb kdQ rkdQdU +==,则整个圆环在x处的电势1P kQ U U ====122P P P U U U ===5.【答案】C 。
解析: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由波长、双缝的间距以及双缝到屏的距离决定,本题只改变其中一个缝的宽度,并且双缝中心距离不变,则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6.【答案】A 。
解析:由C TpV=得p TC V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则体积一定减少,气体密度变大,选项A 错误;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则内能变大,选项B 正确;理想气体的温度降低则平均动能变小,选项C 正确;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气体内能减少,则放出的热量一定多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选项D 正确。
7.【答案】C 。
解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发生核反应变成一个氘核时,要释放出核能,故选项C 正确。
8.【答案】C 。
解析:选修3-2划分为三个二级主题: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
选修3-3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3-4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选修3-5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二、计算题9.【参考答案】 由v=k x ,dtdxv =可知: x k dtdx=, xdx=kdt对该式进行积分⎰⎰=txkdt dx x1初始位移和时间都为0kt x =2224k x t =x=x (t )t k dt dx v 22==v=v (t )22k dt dv a == a=a (t )三、案例分析题10.【参考答案】(1)学生错误之处在于计算I 2时没有考虑电流表的内阻;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分析电路时存在惯性思维,想当然地认为电流表的内阻忽略不计,对电路图、题干的已知条件缺乏正确的分析,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分析不严谨。
正确的解法:设电源电动势为E ,电流表内阻为r ',当S 在0处时,电路处于断路状态,此时E=72V 。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111r R U I +=,带入数据,r '=10Ω。
所以,22720.252301050E VI A R r r ==≈++Ω+Ω+Ω。
'根据欧姆定律得:U 2=I 2(R 2+r ')=0.25A ×240 Ω=60 V 。
所以,I 2=0.25 A ,U 2=60 V 。
(2)教学思路教师:同学们,在大家做题的过程中我看了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下这道题,这道题是典型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当我们在研究这类题型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会把电流表和电压表当做理想电表,但是大家再看一下这道题的题干,能不能把题中的电表当做理想电表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后)老师,这道题没有说电流表是理想电表,只说了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
教师:嗯,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都犯了一个相同错误的原因,好多同学都把电压表和电流表当做理想电表,认为题干没有说明就默认为理想电表。
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时刻有“需不需要考虑电表内阻”的意识。
其实这道题是要考虑电流表的内阻的,大家分析下是为什么?学生:老师,我发现了,因为Ω=÷==35018.06321实1A V U U R 大于340Ω,所以电流表的内阻是需要考虑的,其数值为10Ω。
我们刚才都忽略了这点,所以我也感觉很奇怪为什么题干还有已知条件没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