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A
5.B
6.C
7.D
8.D
9.A 10.A 11.D 12.B 13.A 14.A
15.C 16.A 17.B 18.C 19.C 20.C 21.A 22.C 23.C 24.A 25.B 26.B 27.B 28.A 29.A
30.C 31.D 32.B 33.B 34.A 35.C 36.A 37.A 38.C 39.D 40.C 41.A 42.A 43.C 44.D
45.A 46.B 47.D 48.A 49.D 50.D 51.C 52.A 53.54.D 55.D 56.B 57.C 58.D 59.A 60.C 61.A 62.A 63.D 64.C 65.D 66.B 67.C 68.A 69.A 7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ABCD
4.ABCD
5.ACD
6.ABD
7.ABC
8.ACDE
9.ABC 10.ABC 11.ABC 12.AB 13.ACD 14.AD 15.BC 16.ABD 17.ABCD 18.BCD 19.AC 20.ABCD 21.BCD 22.ABD 23.ABCD 24.AB 25.ACD 26.BCD
三、简答题
1.三湾改编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意义: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2.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20世纪20年代晚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是:(1)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3、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
四、论述题
1.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之所以只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内部没有起码的民主,外部没有民族的独立,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的不平衡。
由于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乡村是敌人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
广大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这就为农村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使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可能。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因此,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组织和武装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2.试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
了条件。
长征结束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方量。
尽管经过长征,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
左右,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
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
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
实例一
(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2)在材料2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
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实例二
(1)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
不适合实际的规定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卖。
(2)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没收一切土地往往造成对中农利益的损害,不利于土地劳动的开展。
(3)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改为属于农民,将禁止土地买卖改为允许农民自主租借买卖土地。
土地革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私有制,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
(4)土地政策的制定义领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