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素质 材料分析题

综合素质 材料分析题

教育观(材料分析题)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特点: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5.素质教育的主体性6.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的途径背1.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2.日常生活与活动3.学习环境4.家园合作5.社区教育资源幼儿教育的方法一、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爱、最能发挥主体性的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

对于幼儿而言,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比通过其他形式更加有效,要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和喜爱,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

二、讲解讲解是幼儿教师以口头语言对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幼儿比较系统地理解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方法便于指导其行为。

1.讲解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2.便于教师控制教育过程,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3.主题明确,易于儿童直接接受;4.反馈及时,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回答得到反馈,便于调整讲解的内容和方法,5.有利于教师有目的地向儿童进行教育。

幼儿教育的特点: 背1.教育内容要生活化和具有生成性2.教育过程能引导幼儿主动探究3.教育活动的结果要使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4.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项性5.教育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儿童观:(材料分析题)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西方思想家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2.全面发展教育是诸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1.各种能力发展2.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3.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4.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5.个人价值的实现6.“类”特性在个体身上得到充分发展。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材料分析题1.2.3.4.5.)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2.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人的发展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3.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需要)4.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教育最崇高的理想)5.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他们的期望)“育人文本”的儿童观祥看(材料分析题)儿童观的结构1.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2.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3.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背4点1.儿童是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让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教师观祥看整章有必考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与要求背1.具备职业道德2.拓展专业知识3.提升专业能力4.建构专业人格5.形成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对教师都有着多重二深刻的意义。

单就对教师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2.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激发和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方法:背1.终身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2.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4.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6.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一、终身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1.终身学习的概念与内涵2.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的概念与内涵:背1.强调终身教育的主体转换,体现个体的生命焕发。

2.强调学习者个体学习的权利3.重视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强调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选择,注重自我设计和自我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理念:材料分析题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1.注重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2.加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学习和探索。

3.根据个性化发展需求,完善教学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

二、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背1. 让行动、合作与反思相随2.行动研究过程(祥看)(1)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发现明确问题。

(2)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

(3)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4)实践、尝试解决问题(5)反思总结。

四、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背1.同伴互助方式之一——磨课(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三个环节组成“磨课“)2.同伴互助方式之二——沙龙3.同伴互助方式之三——展示五、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背(一)专业引领的基本要求:1.专业引领的基本要求2.在专业引领中,要充分发挥引领人员和教师双方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3.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到位而不越位。

(二)专业引领的基本方法六、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背1.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2.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3.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4.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反思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

此外还要了解两部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教育的基本原则:材料分析题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2.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3.教育公益性原则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5.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6.帮助特殊地区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7.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原则8.鼓励教育科学研究原则9.推广普通话原则10.奖励突出贡献原则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背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2.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权利3.获得公证评价和证书的权利4.提出申诉和依法起诉的权利权利: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2.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3.努力学习的义务4.遵守其他制度的义务新《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行为给予规定:背必考第二十九条还对教师的行为给予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义务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对法律责任的规定,学校和教师必须遵守义务教育法,对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材料分析题理解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地址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职业的责任:背材料分析题1.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2.教师是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者3.教师是学生快乐学习的指导者。

4.教师是教育信息开发与应用者5.教师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法律责任:理解(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1.侮辱、殴打、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方法。

2.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3.教师的申诉权利4.教师违反《教师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处理办法。

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背材料分析题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则和特点。

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保护:材料分析题1.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2. 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尊重。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的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1.未成年人隐私的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2.社会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第四十一条规定:“禁止拐卖、绑架、虐待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

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

第四十二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场地、房屋和设施。

”3.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协同教育挽救工作。

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