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慎独

慎独

今天,我要讲的是“慎独”。

说到“慎独”,相信大家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杨震暮夜却金”。

当然,也许还会有人想到说出著名的“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元朝许衡。

虽然这些例子大家可能都听腻了,但不可否认,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持操守,自觉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而他们的这种慎独、这种对于道德的坚守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看当今社会,慎独,在越发地离我们远去。

我曾听说过一段称得上是苦涩的笑话:“一早起床用高露洁致癌牙膏刷牙,给孩子冲一瓶碘超标的雀巢奶粉,自己喝杯过期光明牛奶,吃几个超标面粉做的馒头,夹点臭水池里面腌的榨菜。

中午跟同事一起到肯德基吃顿苏丹红炸鸡,下午给朋友打电话,约她到新开的菜馆吃顿地沟油炒的菜,其中有一盘避孕药催大的香辣鳝鱼丝,一个牛肉毒粉丝,上一杯重金属超标100倍的碧螺春茶,再喝点含甲醛的啤酒……”
也许这段话有些骇人听闻,但细想我们的周围,有些司机在晚上没有交警也没有摄像头的路口闯红灯,有些行人在车行的绿灯尚未变红前匆匆跑过人行道,有些乘客在空旷的高速路上忽然拉开车窗扔出包装袋,有些游客在四顾无人后随地吐痰,或是把饮料瓶扔到草丛中……相信大家都会在心里鄙视这些没有公德心的人,那么,在唾弃之余,不妨想想我们自己,能否在人前和独处时做到始终如一。

当然,在这里,“慎独”是广义的,它强调是否能坚守道德准则,是否能做到始终如一。

因为毕竟现在有很多人仗着别人不认识自己,就肆无忌惮起来。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似乎我们每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时都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在独处时就不免放松下来,表现出不好的一面,而这,尤其表现在网络世界中。

我们当然不能被称为“小人”,但也不免见人而掩盖什么。

有家公司曾把来应聘的人集合到一间大的办公室里,没说几句话就借口有急事离开。

在监控室里,公司的老总失望地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看看这里,翻翻那里,很少有人能做到如《弟子规》中“入虚室,如有人”的慎独。

也因此,公司的老总拒绝了所有有着高学历但没有做到慎独的应聘者。

如同《大学》中所说的那样,慎独是意诚的核心,也是我们能够做到身修、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的核心。

曾国藩曾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这四条,慎独是根本。

同样,从那些反面事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慎独对君子、对想必都希望成为君子的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慎独呢?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礼记·中庸》上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三国时刘备也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之中,一个人要做到“慎独”,成为坦荡的君子,需要有极强的自制力。

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慎独,关键的是不可小觑事情的“第一次”。

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

“一”表面上看是最小的数字,事实上是最大的数字,因为它是量变之始,质变之源。

有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

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

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
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

凡事没有“一步之错”,就不会生出日后的种种错误。

守“一”并非易事,它貌似轻微,却往往会使人掉以轻心,酿成大错。

毕达哥达斯说过: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是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别人面前保持尊严并不难,难做到的是慎独。

我们看重别人,他们在我们心目中有一定份量,我们就会在他们面前维护着一张美丽的面具。

然而当我们面对自己时,我们却常常做不到慎独,因为我们都没有看重自己,没有把自己放在心尖位置上。

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起的人,又还能指望谁看得起他,何谈慎独?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把自己放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先要不自欺,要保持言行一致,然后才能诚实守信,自我反省,坦荡为人,才能做到慎独。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如果推及到社会,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相信经过我以上的论述,大家都能对自己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而这,也是君子的三乐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