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司春艳发布于2012-04-16 22:59 浏览25 次淄川区淄博第二十六中学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同时是“省级规范化学校”。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就曾经开展“大容量作文”的课题实验。

2007年3月,我校开展了在淄博市教研室“体验式作文”大课题下的子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课题研究。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淄博市教研室针对传统观点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体验式作文教学改革方案”。

由目前中考作文的形式决定,应试作文成为许多学校作文课堂上唯一的训练形式。

教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更有甚者,“以不变应万变”的训练方式也流行开来。

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致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言之无物,废话、假话、套话盛行。

写作教学失去了原有的生命活力,作文成了只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工具,以至于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的需要。

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作文课授课方式单一,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处于几年前的停滞状态。

学生写作热情更是偏低。

在此背景上,结合市教研室的课题,我们提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子课题研究。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改变教师敷衍塞责,为上课而上课或指导过细、过多,甚至包办、代替的现状,在教师中树立开放的、融合的、全局的、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一种主动改革、自发研究的教科研氛围。

②改变枯燥无味、选材单一、穷于应付的学生作文现状,积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真正使学生写出血肉丰满、情感灵动的好作文来。

③提倡“我手写我心”,作文不再是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生拉硬套的产物,而是学生个性在生活中得到体现的反映,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④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示范、学生复述;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现状。

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⑤改变单一的作文写作形式,跳出“话题作文”等应试作文的框架,使作文形式变得多样起来。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一)为开展课题研究搭建科研平台,为教师创造引入“源头活水”。

1、物质上创造条件。

学校给老师订阅了一定数量的、种类的教育报刊、理论专著,订购了足够的教学参考资料,并且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每个教室内都配有电脑、电视、幻灯机、录音机等;每位实验教师都配备电脑等……这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老师们的研究工作。

2、精神上予以鼓励。

我校自从建校以来,就十分注重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与研究,创造机会搭建教师的自身发展平台。

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创新作文示范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到兄弟单位学习人家作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两级教科研活动等等。

我们组织教师到山东邹平学习“随笔化作文“的宝贵经验,并且与我校“体验式作文”子课题有机融合;派教师分批次到高阳中学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派教师代表到杜郎口中学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等。

尽管学校资金缺乏,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支持语文组的科研工作。

3、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我们在《教师考评细则》中明确规定,凡是教师论文获奖,指导学生发表作文,指导学生作文获奖,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等,视等级给予精神的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调动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

(二)观念上进行更新。

开题不久,我们就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同时制定课题实验计划。

老师们认识到,体验式作文教学思路的提出,既是对长期应试作文教学的颠覆,也是对作文教学新秩序的建构。

它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回到了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它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作文,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获得体验,学生必须参与生活,主动经历和体验。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应善于给学生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打开他们的心门,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富于个性的文章。

对开展课题研究来说,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得不到转变,领会不了课题理念,这样研究必定会失败。

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决定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上下功夫。

(三)制度上进行完善。

1、实验教师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我们立足于课本来制定自己的教研计划,因为课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尤其是我们所忽略了的“写作*综合性学习”。

现在,各位教师重新对此重视起来。

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议,决定从每个年级的课本中选择两到三例“写作*综合性学习”来作为自己的重点的教学内容:六年级:①我爱我家②感受自然七年级:①我也追“星”②感受体育八年级:①到民间采风去②寻觅秋天的踪迹③好读书,读好书九年级:①雨的诉说②人间自有真情在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阅资料。

然后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交流各自对写作专题的深刻认识。

这时教师再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从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列出写作提纲后誊写成文。

虽然“体验”无处不在,但我们并不去刻意地、过分呆板地追求关于“体验”的花巧方式,而是注重于涓涓细流般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2、多种形式活跃作文课。

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实在有限,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想在短短的两节课中得到提高似乎不太可能。

我们利用班级墙报、黑板报、壁报栏等形式,为学生开辟展示文采的园地;把“读书笔记”作为另一展示文采的工具,不仅提倡“读’,更要求“写”。

我校还结合国庆节期间举行的学生军训开展了一次以“军训这五天”为话题的作文竞赛活动。

分为两个阶段。

初赛,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同年级教师进行初评,每班选定十名学生参加复赛。

这十名学生都已经选拔出来,并且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在期中考试之后举行复赛。

届时,将选拔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学生个人、获奖班级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积极配合“语文报杯”学生作文大赛和淄川区教研室开展的“初三学生作文竞赛”活动。

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教研活动记录突出对“体验式作文”理论的学习。

我校规定,语文教师的教研活动记录以课题研究理论为主,利用每一点空间来实现对这一课题的贯彻实行。

4、要求每位教师必写下水作文。

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指导学生作文,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自己先写下水作文。

三、我们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子课题研究的一些设想。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情智作文”,“快乐作文”,“情境作文”,“乡土作文”等。

这些理论的提出,是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充分体现。

但是,不论哪一种形式的教学理论研究都脱离不开“生活”这个创作的根本源泉。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也认同这一点。

当然,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学生写作的目的还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老师,作文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的教学观念也相对陈旧,没有把作文看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无从谈到关注学生的需要。

本研究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与其他研究课题相比,同样强调生活的必要,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设计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要求。

我们提倡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对生活进行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理解,而不是只凭主观想象进行生搬硬造。

这种感受和理解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各类媒体进行间接观察。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开阔习作思路。

提倡表达真挚细腻的情感,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使学生个性在作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我们更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主观体验。

提倡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生动的记录下来。

并且,这种生活体验还可以由教师事先设计好活动方案,并付之实践,注重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取向,思维方法的培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写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形成能力的同时学生个性随之灵动。

研究的依据即“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我们认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研究目标是多向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我们可以创设作文氛围,尽量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

使写作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生活与作文的一体化”,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还可以跨学科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尽最大限度的挖掘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张扬个性。

(二)我们主要的研究内容。

①作文氛围的创设,内容的开放。

让生活成为灵感的源泉,让作文成为生活的缩影,多方面联系,系统思考,使作文教学在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②体验式作文生活素材、资源的研究。

此研究内容在界限上与其他子课题研究有相融之处在所难免。

③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不应该将作文与思想教育割裂开来,语文教师上好作文课的同时也应该扮演“引路者”的角色。

④作文方法的研究。

我们将根据学生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多形式的操作方法,带给学生以全新的写作快乐。

(三)研究过程的设计。

第一阶段(2007、3——2007、7)方案相成阶段。

由学校召开课题小组成立会议,制定相关措施,各实验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

第二阶段(2007、8——2007、12)课题实施阶段。

各实验教师将课题研究带入自己的作文教学课堂,以生活融入作文,以个性促进发展,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2008、1—2008、7)深化研究阶段。

将研究内容上升到理论层次,摸索作文课型,教师间相互展示,评比,交流,合作。

第四阶段(2008、8——2008、12)总结展示阶段。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评选优秀成果,使所有课题组成员教学理论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研究上的一些创新。

创造是写作的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首先立足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它是一种以写作为落脚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但是,由我们农村中学的资金水平限定,由学生家庭实际情况限定,很难开展较大范围的体验活动。

于是,我们决定改变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课题研究。

1、化“大体验”为“小体验”。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将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镜头缩写在室内进行。

例如我们开展的“室内品作文”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