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矿床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其矿石为显晶质结构;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矿石为隐晶质结构。
2、矿石的构造: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及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等所反应出来的形态特征。
3、矿石:矿石是矿体的组成部分,是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能从中提出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
4、叠生矿床:是指由先期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床(体),又叠加了后期发生的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双重(或多重)成因的矿床。
5、盲矿:矿体的埋藏情况是指矿体出露地表还是隐伏与地下,埋藏深度如何等。
完全隐伏的则称为隐伏矿或称盲矿。
6、同生矿床:是指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例如,有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矿床,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分结矿床等都属于同生矿床。
7、后生矿床:是指矿体和围岩分别由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矿体的形成明显的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
例如,沿地层层理面产出的或穿切层理的各种热液矿脉,穿切沉积岩或变质岩的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含矿流体在其裂隙中以充填或交代的方式形成的,都属于后生矿床。
8、脉石矿物:是指矿石中不能被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如铬矿石中的橄榄石和辉石,铜矿石中的石英、云母、绿泥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是非金属矿物,但也包括一些金属矿物,都因量少,不能综合利用,而称其为脉石矿物。
9、矿石的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及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等所显示的形态特征。
10、边界品味:是用于圈定矿体边界的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是用来划分矿与非矿(围岩或夹石)界限的分界品味。
如铜矿的边界品味0.2%—0.3%,锌矿为0.5%—1.0%等。
11、工业品味:是指在单个工程(如钻孔或探槽)中单矿层或者储量计算的既定块段中,有经济效益(能够至少保证偿还开采、运输和加工利用等各项成本费用)的有用组分的最低平均含量。
12、交代作用:即是溶液与岩石在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组分的带入和另一些组分的带出的地球化学作用,因此也称为置换作用。
13、凝华作用:岩浆的热能是一些易挥发的物质气化,并沿着岩石裂隙逸散,它们在火山口、喷气孔或者浅成侵入体周围,直接结晶形成凝华物,如火山口附近的自然硫。
14、岩浆结晶作用:岩浆是一种在高温高压状态下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随着岩浆温度、压力的降低而达到其中某一矿物的饱和点时,该矿物就会从岩浆中结晶出来,如磷灰石、磷铁矿、金刚石等,就是从岩浆中结晶形成的。
15、建造水:是指沉积物沉积时在沉积物中的水,因此,又称封存水。
这种水最初来自地表,与沉积物一起沉积,并与矿物颗粒密切接触,长期埋藏于地下,且与其周围的矿物发生广泛的水岩反应,因而明显改变了原有地表水的性质,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并在氢氧同位素组成方面也与地表水不同。
16、渗透率:是指流体通过岩石的难易程度。
岩石的渗透率依赖与岩石孔隙度及孔隙之间的连通程度。
17、岩浆熔离作用:指在较高温度下一种成分均匀的岩浆熔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时,分离成两种以上互不相融的熔融体的作用。
二、问答题1、晚期岩浆矿床的特点有哪几个方面?①由于矿石矿物晚于脉石矿物结晶,因此矿石常具他形晶结构。
海绵陨铁机构是晚期岩浆矿床的典型的矿石结构,它是由他形的矿石矿物集合体充填于较自形的脉石矿物的晶间所形成的。
②原地分异的晚期岩浆矿床矿石多具浸染状构造,而经过构造压滤作用形成的贯入式矿体矿石常为块状构造,有时有浸染状构造和条带状构造。
③晚期岩浆矿床的矿物成分除了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外,还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热液生成的矿物,矿体的围岩可以伴有一定强度的围岩蚀变。
④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等,产于含矿岩体的不同部位,如下部、中部、上部和侧部。
压滤岩浆贯入式矿体受裂隙控制,可以在岩体中或其附近围岩的裂隙中。
2、岩浆熔离矿床的特点是什么?①根据分熔的硅酸盐熔体与矿浆熔体密度的相对大小,矿浆可以富集在母岩浆体的不同部位。
形成金属矿床的矿浆一般都大于硅酸盐熔体,因此熔离作用形成的矿体倾向与富集在母岩体的下部。
但是由于矿浆在岩浆中分离集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受到岩浆粘稠度和冷却速度的制约,所以有时形成的上悬式矿体。
如果熔离出来的矿浆受到外力的作用贯入成矿,则矿体的就位受构造控制,其位置和形态具有多样性。
②当矿浆在熔离聚集的原地固结成矿时,在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可以发现指示熔离作用的乳滴、泪滴构造,矿石矿物乳滴存在于与矿浆分熔的岩浆岩一侧,越近接触带乳滴的密度越大;而矿体一侧则有硅酸盐岩浆的乳滴。
如塞拉利昂的弗里敦铜镍硫化物矿床。
③熔离成因的矿体中可以含有少量母岩浆的近液相线矿物,如橄榄石等。
④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元素指示矿浆与硅酸盐浆分离于母岩浆演化的早期。
⑤矿体产于母岩的底部,而矿石的结晶温度较硅酸盐浆固结的温度低得多,如与辉橄岩熔离的铜镍硫化物矿体的成矿温度可低至300℃。
⑥矿石多具致密块状构造,有时发育条带状、乳滴状构造。
3、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的特点有那些方面?①矿体的产状、形状和规模:矿体分布在侵入岩及其周围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
矿体的形状、产状均比较复杂,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巢状、柱状、脉状等。
规模大小不一,有直径数米的小矿体,也有长数千米、延深达千米以上的巨大矿体。
一般为中等规模,厚10~30m,沿走向长200~500m.②矿石的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矿石物质成分复杂,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辉石及其他钙、镁、铁、铝的硅酸盐矿物。
此外,还有石英、萤石、黄玉及含镁、铁的碳酸盐矿物。
矿石矿物以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如磁铁矿、赤铁矿等;硼及铍矿物次之,如硼镁铁矿等。
矿石的结构构造多样,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等。
由于成矿温度较高,有挥发性组分的参与,因而矿石一般多为粗粒结构。
③矿床的分带性:接触交代矿场常具分带性,一般在靠近岩浆岩一侧形成内矽卡岩,成为内带,主要由较高温矿物组成,如磁铁矿等,次要矿物有符山石等。
靠近围岩一侧形成外矽卡岩,成为外带,主要由高—中温矿物组成,如石榴子石等。
4、火山成因矿床具有那些共同特点?①矿床位于同构造旋回的火山岩浆—构造活动带中。
在矿区内或其附近有同期的火山岩、次火山岩或侵入体的分布。
②含矿介质比较复杂。
有岩浆、喷气、热液及火山烤热的海水或湖水。
③矿床产生在地表(陆面、水下)或地下浅处(0~1.5km)。
成矿温度可从一千摄氏度至几十摄氏度。
④矿体受火山机构及次火山岩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制明显。
⑤矿石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复杂多样。
5、风化矿床的主要类型有那些?①残积及坡积砂矿床:原生矿床或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其中未被分解的重砂矿物或岩石碎屑,残留在原地或沿斜坡堆积起来形成的矿床。
此类矿床一般分选磨圆较差,无明显层理,较易开采。
有时可作为寻找原生矿床的重要标志。
②残余矿床:原生矿床或岩石经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后,形成的一些难溶的表生矿物,残留在原地表,其中有用组分达到工业要求是,即为残余矿床。
③淋积矿床:原岩或贫矿体经化学风化作用,某些易溶物质被水带到风化壳下部的潜水面附近沉淀下来,所形成的矿床,称淋积矿床。
6、火山—沉积矿床的特点有哪些方面?①矿体主要产于火山碎屑岩(以凝灰岩为主)中,部分产于火山岩系中的砂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夹层中。
②矿体与火山岩或火山沉积岩呈互层产出,沿水平方向矿体有时逐渐过渡为火山岩。
矿体中常含有火山碎屑物。
③矿石成分常以低价的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富含硅质或钠质。
矿石构造以层纹状、条带状和浸染状为特征。
④成矿一般不受海侵层序控制。
在空间上,火山—沉积矿床一方面与正常海相沉积矿床过渡,而另一方面又可以和火山热液矿床过渡。
7、风化壳垂直分带有哪几个方面?①氧化作用带:此带最接近地表。
带中主要发生氧化作用,水解作用趋向结束,形成了化学风化的最终产物:Fe、Al、Mn、Ti的氢氧化物。
它们具有疏松结构,呈褐色、红色或淡白色。
②水解作用带:此带氧化作用刚开始,但水解作用强烈,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从硅酸盐中强烈淋出,并分解为氢氧化物和硅酸;低价铁的矿物部分被氧化。
带内最大量地聚集着Fe 和Al和含水硅酸盐(粘土矿物),以发育绿高岭石和高岭石为特征,此带常呈绿色和黄绿色,并呈粘土状和斑点状。
③淋滤作用带:此带内硅酸盐矿物中的碱金属发生淋滤作用,矿物的水合作用已终结,开始形成粘土矿物,以水云母、水绿泥石大量发育为特征。
此带岩石具有粘土—云母状(鳞片状)的外貌。
④水合作用带:在这个带中,硅酸盐通过水合作用形成水云母和水绿泥石,碱金属组分少量被带出,岩石发生崩解,在裂隙和空洞中有时沉淀碳酸盐矿物。
再往深处,逐渐过渡为未分化的原岩。
8、胶体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分为哪几个方面?①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胶体溶液的汇合,如带正电荷的Al2O3胶体与带负电荷的SiO2胶体相遇,则凝聚成含水铝硅酸盐(粘土矿物)沉积。
②电解质的作用,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如NaCl等盐类),胶粒所带电荷部分或全部被中和而聚沉。
③胶体溶液浓度增大时,胶粒互相碰撞聚成较大粒子,在重力作用下迅速沉淀。
④溶液酸碱度(pH值)的影响,如高岭石在弱酸性介质(pH为6.6~6.8)条件下即发生聚沉;而蒙脱石则需在碱性介质(PH>7.8)中聚沉。
9、试述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分布规律。
①各种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分布量,相差极为悬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
地壳中和上地幔中分布量最多的7种元素O、Si、Al、Fe、Ca、Na、Mg合计约为地壳总成分的99.4%,上地幔总成分的99.11%。
这些元素是地壳中各类岩石的基本成分,通称造岩元素。
而其余85种元素分布量总计不到1%。
③元素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上地幔中铁族元素、铂族元素和Mg比较集中,分布量比地壳大几倍到十几倍;而在地壳中,稀有元素、稀土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比上地幔的分布量大几倍到十几倍;挥发分元素在地壳中分布量比上地幔大2~4倍。
④在地壳中分布量最多的前7种元素,其中不少是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而其他80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值较低。
三、论述题1、岩浆矿床具有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方面?①矿作用与母岩的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成矿作用随母岩的固结而结束,因此,岩浆矿床是同生矿床。
②矿体一般产生与岩浆岩母岩体内,甚至岩体本身就是矿体,如某些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等,而由熔离作用或压滤作用形成的贯入式矿体则可以产于母岩体附近的围岩中。
浸染状矿体与母岩多为渐变或迅速过渡关系;而贯入式矿体则具有清楚、明显的边界。
③矿石的矿物成分与母岩基本相同,主要的脉石矿物就是母岩的造岩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