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打一成语根据古诗猜成语1、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水芙蓉2、此时无声胜有声——声东击西3、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见如故4、卷我屋上三重茅——三顾草芦5、此曲只应天上有——不同凡响6、花谢花飞飞满天——秋去春来7、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去不返、一帆风顺8、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落千丈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死无全尸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烟消云散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死里逃生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所謂13、山外青山楼外楼——层出不穷14、黄河之水天上来(唐?李白《将进酒》)——源远流长15、白云生处有人家——空中楼阁 16、凭君传语报平安——言而无信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当局者迷 1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高瞻远瞩19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甫《绝句》)――有声有色20问君能有几多愁――对答如流 21说尽心中无限事——畅所欲言22白日依山尽。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下落不明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油然而生 24藏在深闺人未识。
(唐?白居易《长恨歌》)--其貌不扬25剪不断,理还乱。
(南唐?李煜《独上西楼》)--难分难解26君王掩面救不得。
(唐?白居易《长恨歌》)--爱莫能助27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吹草动2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水落石出 29是进亦忧,退亦忧。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乐在其中30桃花潭水深千尺。
(唐?李白《赠汪伦》) --无与伦比31同行十二载,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眼花缭乱32问君能有几多愁。
(南唐?李煜《虞美人》)--对答如流33夜久语声绝。
(唐?杜甫《石壕吏》)--不明不白34于无声处听惊雷。
(唐?龚自珍《己亥杂诗》)--不同凡响35朝辞白帝,暮至江陵。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一日千里读古诗猜成语1、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泻千里)2、白云生处有人家。
(深居简出 )3、山外青山楼外楼。
(天外有天)4、黄河之水天上来。
(天作之合)5、凭君传语报平安。
(言而无信)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柳绿成茵)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死而复生、卷土重来)8、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出墙、独辟蹊径) 10、小荷才露尖尖角。
(出水芙蓉) 21、君王掩面救不得。
(爱莫能助 )11、千门万户瞳瞳日。
(无所不晓)12、此时无声胜有声。
(弦外之音 )13、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见如故)14、质本洁来还洁去。
(善始善终 )15、天涯何处无芳草。
(不毛之地 )16、天生我材必有用。
(自顾不暇 )17、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吹草动 )18、此曲只应天上有。
(不同凡响 )19、花谢花飞飘满天。
(落英缤纷)20、到黄昏点点滴滴;(下落不明)2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人迹罕至、万念俱灰).23、桃花潭水深千尺。
(无与伦比)24、养在深闺人不识。
(其貌不扬)25、高堂明镜悲白发。
(顾影自怜)26、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罗万卷.)28、不知今夕是何年。
(忘年之交 )29、飞流直下三千尺。
(山高水长)30、问君能有几多愁。
(对答如流 )3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怜香惜玉)32、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恰到好处)33、危楼高百尺。
(琼楼玉宇、临危不惧)3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来之不易)3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怜香惜玉)3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瞻远瞩)37、明月何时照我还?(衣锦还乡)3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往情深)3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波浩淼、欲哭无泪)40、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恰到好处)4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开卷有益)4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人迹罕至、万念俱灰)43、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日千里)4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不瞑目)45、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绝处逢生)4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舍己为人)4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景生情)48、明月何时照我还?( 衣锦还乡)4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天一色)50、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出人意外)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瞻远瞩)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来之不易)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开卷有益)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绝处逢生)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舍己为人)据诗句猜成语2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高瞻远瞩)29、危楼高百尺。
(琼楼玉宇、临危不惧)3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来之不易)3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怜香惜玉)32、明月何时照我还?(衣锦还乡)3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往情深)3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波浩淼、欲哭无泪)35、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恰到好处)3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出墙、独辟蹊径)3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开卷有益)3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人迹罕至、万念俱灰)3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不瞑目)40、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绝处逢生)4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舍己为人)42、十叩柴扉九不开;(一面之缘)43、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水芙蓉)44、此时无声胜有声;(弦外之音 )45、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见如故)46、天涯何处无芳草;(不毛之地)47、天生我材必有用;(自顾不暇 )48、卷我屋上三重茅;(风吹草动 )49、此曲只应天上有;(不同凡响)50、花谢花飞飘满天;(落英缤纷 )51、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帆风顺 )5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风平浪静)5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海阔天空)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四海无闲田——不留余地桃花依旧笑春风(打一成语)——物是人非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xx-11-13 17:16:31)▼标签:杂谈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主张信息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辞海》上说,书是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
读书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且是人的一生获取知识社会体系,思想体系的漫长过程。
杜老先生一句“读书破万卷”更昭示着人类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当今的社会正昂首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指除各种生产资源、自然工具外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影响着社会生活。
信息时代的首要特点是信息量大、更新快,而且知识问题急剧增加。
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来说,信息时代对一个人的素质和知识底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兴起,要求人类的知识结构不只是点和线,更是面和体。
所以信息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
此外信息时代借助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先进的手段,使信息传递迅速、接受方便,为读书破万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的工具,而不是为不读书少读书提供借口,人们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畅游世界图书馆。
千百年来,从龟甲兽骨到今天的电子书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今天读书破万卷必将使人类沿着这个阶梯厚积薄发,去驾驭去推动去超越信息时代,构筑新世纪的伊甸园!谢谢大家!主席:谢谢正方一辩,下面请反方一辩发言。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正方一辩同学亲切的陈词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是如何的正确有效,那么就让我们和观众们一起用历史的事实来检验一下。
不可否认吧,即便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农业时代,读书破万卷所能培养的也只能是那些极少数脱离物质生产,埋头苦读万卷书以求自己成为百科全书的大师们。
但对方同学,这种封闭的、个体的求知方式和培养人才的途径与信息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其说是大大落后,不如说是格格不入。
其实人类对“读书破万卷”的认识也是一个从完全接受到部分补充,一直到不断置疑的过程。
起先,人们将读书破万卷视为真理,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发现“一语不能卷,万卷全是虚”。
于是才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醒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躬行万里就是要走出封闭,就是要知行合一。
然而这种个体性的“读书破万卷”并没有因为这次的补充而能避免人们对它的继续挑战。
随着群体交流,学知互换意识提高,我们又知道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十年书啊,对方辩友,3600多个日日夜夜节约了!“请君莫唱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虽然我们的前人因为时代条件限制,一时找不到取代读书破万卷的求知新途径,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中国这个巨人的一只脚已迈入信息时代的门槛时,机会向我们展现了。
电脑、网络、图像、音频、卫星远程传送、信息高速公路,声、光、像、立体多媒体等等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站在理性知识的高峰,审视历史长河的变迁,我们有理由勇敢地说,信息时代无需读书破万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主席:正方二辩同学请。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要说的是读书破卷绝对不等于死读书,反方一再强调不需要读书破万卷,看来反方对于什么是体系、什么是书,什么是读书实在是概念混淆,还是让我来解释一下吧。
何为体系?数据、公式、文字、符号不是体系,学科原理、篇章著作才是体系。
何为书?图片、纸张、软盘硬盘不是书,但当它们记载下知识体系、思想体系时就是书。
何为读书?看图、看字、上机、联网不是读书,但通过看图、看字、上机、联网,获得体系化思想时就是读书,。
我方认为,信息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
众所周知,读书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人脑不同于电脑,它承载的绝不是一条条零散的信息,它更需要条理化、逻辑化的体系思想。
只有大量读书,才能给人类一个理性思考的空间,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使人的思想不再是枝枝叶叶,而一棵完美的树。
若干年后,我们或许会忘掉某些公式、某些概念,然而,读书使人获得的思想,精神却溶入,永不褪色!试问还用哪一条途径能有如此刻铭心之魔力?即便到了信息时代,书的材料由纸张变成了光盘,由传统的印刷变成了简单的拷贝,但是读书这种获取体系的方式仍万古长青!蓦然回首,沧海桑田,人类在前行的过程中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文明,如何利用前人的成果推动信息时代的进步,完全有赖于我们能否将昔日的智慧真正化为己有。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扬,只有广读博学,读书破万卷,人类才能得以站在巨人的肩上,更上一层楼!谢谢!主席:感谢正方二辩同学,下面请反方二辩同学发言。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听了刚才对方同学的发言,我深深地为对方同学那种执着地追求知识的精神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