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教案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教案 冀教版

观察物体
一、单元教材分析:
1.编者意图: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经历了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和由三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并能辨认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二、观察由四个、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观察物体”的具体要求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这就是说,对“观察物体”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从某一面观察物体,描述看到的形状”这一基本层面,而要求学生“能够辨认、想象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和物体的相对位置,这对学生的数学思考、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极好机会。

2.教材结构:
(1)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2)观察由四个、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3.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已经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经历了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和由三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并能辨认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二、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按要求搭立体的过程,能按要求用若干个小立方体搭成立体,能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平面图形来判断对应物体和观察方向,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挑战性,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单元的知识点:
(1)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2)观察由四个、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四、单元的重难点:
重点、难点: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课时备课第一课时
1.教材结构
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

2.编者意图: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设计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四个“小狗回家”的情境和四幅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画。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再辨认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图分别是谁(或什么方向)看到的。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小动物回家时,会看到什么,再判断。

活动二,呈现了三个小朋友画暖瓶和杯子的情境图以及他们画的三幅图画。

教学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进行。

如,准备实物,先让学生讨论从不同方向观察,会看到什么,再判断给出的三幅画是谁画的。

然后,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想象并交流“从上面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图形”。

也可以教师给学生分组并提供实物,让学生实际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暖瓶和杯子的平面图,然后再判断教材上三幅画是谁画的,是从哪个方向看的,最后讨论兔博士提出的问题。

3.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已经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经历了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和由三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并能辨认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4.本课的知识点、重难点
知识点、重难点: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课时
1.教材结构
观察由四个和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

2.编者意图
用4块小立方体搭立体,教材设计两个层面的活动,活动一,让学生把4个小立方体任意搭在一起,在交流学生不同搭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自己搭的立体,并说出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

活动二,把4块小立方体搭在一起,但提出了从前面看、从左面看所看到的图形的要求。

也就是让学生根据图形想你搭成的立体。

在学生动手搭和交流各自搭法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立体和平面视图之间的联系。

教材在“试一试”中安排了用5个小立方体搭立体的活动。

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从前面看、从左面看所看到的图形,把5个小立方体搭在一起。

该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展示,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能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4.本课的知识点、重难点
知识点、重难点:观察由四个、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