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ppt课件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ppt课件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2.大众教育:
(2)分类: B.中等教育: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 C.免费义务教育: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 育; D.系统教育体系: 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 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3)作用: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 进了社会发展。
5.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领先国家 英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
美国、德国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主要成就
纺织:珍妮机 动力:蒸汽机的改良 交通:火车、轮船 新能源:煤炭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2.资本主 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 3.逐步确 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 治;4.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 落后的局面;5.使资本主义社会日 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二、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 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英国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
二、城市化
2.城市化的影响:
19世纪中期,诗作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
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巴黎景象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 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
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 ,刺穿了清晨的烟霾
3.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 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 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973年,美国教育学和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从精英向 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以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大众” 和“普及”三个阶段的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是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时进 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时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同时开始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重工业
科学和 技术紧 密结合
速度快
规模大
交叉进行 同时开始
2.启迪:
归纳总结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走科技强国之路; (3)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 的精神品质; (4)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1.人口的增长: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 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 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 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 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 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电力:发电机、电灯(“发明大王”爱 迪生)、电话、电报等 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交通:汽车(卡尔·本茨) 、飞机 (莱特兄弟) 新能源:电力、石油
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 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 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 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舒小畇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 (1)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 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1.人口的增长:
西方四国的人口增长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 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 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 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 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同时,越来 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 生了变化,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城市化
2.城市化的影响:
(2)消极影响: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 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然煤取暖排出的凌气难以扩散 ,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交通 痪,行人小心灵翼地模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 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室 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心卒急刷增加。直至12月 9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改的 烟雾。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 ,000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2.城市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9世纪中期,英国 城市的街道狭窄而 拥挤,卫生条件极 差,孩子们在垃圾 堆上玩耍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卫 生、居住等状况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卫 生条件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 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 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 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2.有害的变化:
(1)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 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 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 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 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 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2)环境污染。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 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6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增长
工
业 人口方面变化 越来越多专门从事工业和
化
商业
国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家
的 教育方面的变化: 推广大众化教育
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城市化: 城市建设和发展
会 变 社会问题 社会矛盾激化
化
环境污染
店及展览,百万人口,自由 ,高楼沐浴在雾海,
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 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
,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 着痛苦在卑微的渴望
的年轻人。匆忙和波光粼粼 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查尔斯·波德莱尔
---沃尔特·惠特曼
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工业化的赞美 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化的不满
二、城市化
如何趋利避害?
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 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 、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三、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1.有益的变化:
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 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对比总结 1.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说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的新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发明基础 生产实践的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
不
18世纪-19世纪中期10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同
年 英开始--
19世纪中期,德俄日开始
30多年
点
英国——德俄日
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的 变化: (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 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2.大众教育:
(1)背景: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 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 起国家教育体系。 (2)分类: A.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