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洛书”幻方
幻方也叫纵横图,是具有如下奇特性质的数字方阵:把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放在棋盘状方阵的每个方格中.在一定放法下,能正好形成各行、各列以及两条主对角线上各数字之和都相等的奇妙结果,这样的数字方阵就叫纵横图或幻方.如果棋盘有n×n个方格,就叫n阶幻方.
幻方的发现及对它的研究,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当1977年美国发射旅行者1号、2号宇宙飞船时,为了寻找外星文明,与“外星人”沟通和建立信息,搭载了一些代表人类和人类文明的金属画面,其中,代表人类在数学上的成就的,除了勾股弦外,就是一个四阶幻方.
幻方的发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据古书记载,大约公元前 2200年,在夏禹治水时,洛水(今陕西洛河)里浮出一只大神龟,此龟神在背上有黑白小圆圈45个,排列如图1.后人把此图称为“洛书”,把图中这些小圆圈依序用数字排列起来,就是图2所示三阶幻方.
“洛书”的传说始于北宋,当时,把“洛书”奉为天授神物,玄之又玄(传说中还有“河图”之说).这显然是把数学神秘化的一种故弄玄虚的手段.据考证,这个三阶幻方最早见于公元前500年左右春秋时期的《大戴礼记》中.汉朝徐岳把它叫“九宫算”,其注解是“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其中”.后又有民间歌诀“四海三山八洞仙,九龙五子一枝莲,二七六郎赏月半,周围十五月团圆”均指这个三阶幻方.也指出了“洛书”在数学方面的奇迹,神妙地排列了一至九这九个数,它的横三行、竖三列,两条对角线共八条直线的三个数之和均为十五.如果我们把经过旋转和反射(镜象映射)以后所产生的幻方,看作完全相同的幻方,那么,三阶幻方的排列方法只有一种,就是“洛书”.
欧洲人知道幻方的存在已经是 15 世纪的事了,比中国人晚了3000多年.据说是由一个印度僧人首先带去的.
幻方在15世纪从中国经由亚洲其他国家传入欧洲以后,引起欧洲人的极大兴趣.许多数学家致力于构造各式各样的幻方,其盛况甚至被反映到美术作品中来.1514年,著名的画家兼文艺理论家丢勒在他创作的一幅铜版画“忧伤”中,就有一个4阶幻方.尤其有趣的是,这个幻方底下一排的中间两个方格中的数字合在一起,正好就是丢勒创作这幅版画的年份.这究竟是丢勒巧妙的有意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幻方貌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大数学家欧拉、发明家富兰克林都曾深入地研究过它.香港业余数学家黄志华先生发现了下面有趣的现象:
用幻方中的1,3,9,7顺时针构造四个两位数:97,71,13,39,以及逆时针构造四个两位数:31,17,79,93.他用计算器验算出
97+71+13+39=31+17+79+93,
972+712+132+392=312+172+792+932,
973+713+133+393=313+173+793+933.
顺着黄先生的思路,我们构造两个三位数组:139,397,971,713及179,793,931,317.计算机验算,同样发现
139+397+971+713=179+793+931+317,
1392+3972+9712+7132=1792+7932+9312+3172,
1393+3973+9713+7133=1793+7933+9313+3173.
这是何等的神奇!
不仅如此,幻方还与体育比赛、人工智能、建筑设计有关.表明人类的智慧是何等的深邃、广博.一个3×3幻方竟出现在古代西藏人印玺的中央,这是数学思想没有国家和地区疆界的例证.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洛书”还有许多奇妙之处.
一、横三行(或竖三列)的三个三位数(或三个二位数)构成回码等式(等号右边各数,是对照等号左边的各数,把数码颠倒过来):
(1)492+357+816=294+753+618=1665
(2)438+951+276=834+159+672=1665
(3)92+57+16=29+75+61=165
(4)43+95+27=34+59+72=165
(5)4922+3572+8162=2942+7532+6182=1035369
(6)4382+9512+2762=8342+1592+6722=1172420
二、被居中“5”隔开的四个二位数构成回码等式,且退至相同位置的一位数等式仍成立:
(7)91+28+64+37=19+82+46+73=220
(8)912+282+642+372=192+822+462+732=14530
(9)9+2+6+3=1+8+4+7=20
(10)92+22+62+32=12+82+42+72=130
三、以5居中的四个三位数构成回码等式:
(11)951+258+654+357=159+852+456+753=2220
(12)9512+2582+6542+3572=1592+8522+4562+7532=1526130
由上面等式的结果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些等式,如比较(3),(4)式,得:
92+57+16=43+95+26=165
由(11)式,依次任取其中的二位数(或一位数)均能构成回码等式或等式,如:
51+58+54+57=15+85+45+75=220
由(3),(12)式,还可以通过数字的搬动,再构成型同、数不同的回码等式或等式56个.如:98+24+67+31=89+42+76+13=220
982+242+672+312=892+422+762+132=15630
同学们只要肯动脑筋,还可以发现“洛书”中更多有趣的等式,这对于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我们探索问题的信心,将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