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诊疗2型糖尿病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医学PPT
1
并
中
概
需
发
医
念
求
症 的 诊 治
治
、和
疗
发
优
理
病
势
念
机
理
医学PPT
2
中国糖尿病表型
需
求
➢ 低BMI更低约为25kg/m2
与 优
➢ 中心肥胖,内脏脂肪堆积
势
➢ 代谢综合征患者比例高
➢ 餐后血糖比例高
➢ β细胞功能不足
➢ 更易患肾脏疾病
➢ 癌症比例高,如肝癌
医学PPT
15
2型糖尿病(消渴) 的中医认识简介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先天不足 劳欲过度
内生燥热
消渴本证
耗伤阴精
口渴多饮、消谷善饥、 尿多而甜、形体消瘦、 大便干结、乏困无力、 皮肤燥痒、易生疖肿。
久
损伤阴阳
病 失
消渴变证
久病入络,
胸痹、中风、眩晕、 麻木、痹证、水肿。
治
血脉瘀滞
医学PPT
16
2 型糖尿病的阶段
症状;
3、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可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 力,延缓其发展
4、采用补肾固摄、滋肾泻浊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 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医学PPT
18
2型糖尿病(消渴)
与西药降糖药协同降糖:以西医降糖药为基础,加以 中药汤剂口服以综合诊治。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思想,所以中医
治病
医学PPT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病痹症)
• 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 肉无力和萎缩等。
• 西医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 •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中药。 • 中医外治法 1.水针疗法: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2.中药外洗、外敷:糖痛足浴方、温通活血乳膏。 3. 肢体加压治疗 4.红外线光浴治疗:辨证选穴、穴位贴敷 5.推拿治疗 6.针灸治疗:“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6
《黄帝内经》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
医学PPT
7
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IGT=“未病先防”
显性糖尿病=“既病防变”
胰岛素抵抗 肝糖生成
内源性胰岛素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内源性胰岛素
4 —7 年
微血管
“医诊学断PPT糖尿病”
8
Clinical Diabetes Volume 18, Number 2, 2000
”
医学PPT
21
糖痛足浴方
• 使用方法:共入搪瓷盆中,加水5000ml浸泡100~ 200min,放火炉上煮沸后,文火在煮30min,离火后先熏 手足,待药液温度降至50度左右,再将手足入药液中浸泡 30min,每日2次,每剂药可连用1日~2日。
• 功效:活血通络,既可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纠正 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同时也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上有与西药口服降糖药完全不同的
特点。他不似降糖药及胰岛素有着不同的降糖作用,中医从
整体出发,采用“望闻问切”,通过中药起到综合调节代谢
的作用。一副中药往往既有减低胰岛素抵抗作用,又有保护
β细胞的功能,同时还兼有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单独使用西药降糖效果不理想者,配合使用中药治疗可使血
医学PPT
3
需 求 与 优 势
目前存在的问题
糖尿病发病 率升高
IGT高发
血糖管理未达标
并发症进展快 降低生活质量
并发症高发
增加经济负担
医学PPT
4
西药治疗优势
降糖迅速 疗效明显 服用便捷
需
求
与
西药治疗不足
优 势
药物副作用
肝肾功损害 低血糖频发
弊
医学PPT
5
中医可以做什么?
2020/10/25
医学PPT
• 适应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临床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包括四肢末端的疼痛、麻木、
100
75
细胞功能50 (%)
25
健脾、化痰、活血
延缓或糖耐 量异常 餐后高糖生津止渴 益气健脾逆转早 期慢性 并发症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0
-12 -10
-6
-2 0 2
6 10
14
离确诊时间(年)
医学PPT
17
Lebovitz H. Diabetes Review 1999;7:139–153.
11
什么是中西结合?
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
学知识和方法来继承发展中 医药,中西医互相补充,取 长补短,发展一个全新的医 疗体系。
陈可冀
2020著/10名/25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国科学院医学院PP士T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复合、结合的原则
单一的降糖药使用不如作用于多个环节的降糖药联合使用效 果为好。
糖下降理想,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一举两得
。
医学PPT
19
2型糖尿病(消渴)
• 西医治疗难点:血糖波动大,餐后血糖高,胰岛素敏感性 下降。
• 中医治疗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中药治疗: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 针灸治疗:通过辨证论治,以肺脾肾三经为主穴,随证加
减。 • 膏方应用:补虚扶弱、抗衰延年、纠正亚健康状态、防病
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
IGT期
结合,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降低IGT患者的血糖、血 脂,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 耐量异常
糖尿病期
1、通过辨证论治,减轻或改善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 2、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法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
优势互补的原则
中医辨证论治加用中药或滋阴补气,或活血化瘀巩固机体内环 境如阴阳、气血、升降等机制相对调整,对原有剂量的西药降糖药往 往更为敏感,而依具体情况可以减少西药用量。
增效减副(作用)的原则
医学PPT
13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禀赋不足)
环境因素(饮食失节、 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医学PPT
中医优势所在
改善消渴症状,提高疗效
减少西药服用剂量,减
轻西药带来的临床副作 用
医学PPT
9
中医优势所在
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减 小,糖化血红蛋白更达标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
导,对糖耐量低减患者 的中药干预治疗
医学PPT
10
中医优势所在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防治糖尿病足优势独特
医学PPT
14
2型糖尿病(消渴)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 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 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 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 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 渴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