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彩——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和第一届名师研修班赴江苏杨州考察感想五月的杨州,杨柳依依、迎春娇丽,整个城市显得十分的秀丽闲恬。
5月14日至5月16日,我区各校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和第一届小学数学名师研修班的部分学员共二十七人,在区教研员孙钰红、丰衍生两位教师的带领下,赴杨州梅岭小学和育才小学进行学习考察。
两所学校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我们通过参观校园、听课、听取经验介绍、与教研组长座谈等多种形式对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两所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为要”的教学态度,“以研为先”的教学策略,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都深感不虚此行。
原本只需每人写几百字的考察体会,收到的却是人人均洋洋洒洒写了两千余字。
以下撷取部分学员的考察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此次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同时也期待着能引发大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更多的思考。
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效益”三效合一。
此次我们在两所学校共听课五节。
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五节课有许多共性的地方,感受到杨州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感动于学校对于课堂教学的执着追求。
杨培芬(苑一):江苏梅岭小学的数学教研以“数学课堂改革”为重点,以“负担轻、质量高、后劲足”为教学特色。
20余年来不布置回家作业,主战在课堂,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做到在课堂上:“四了、三不”即“内容讲了、习题练了、作业评了、本子收了;不拖堂、不上课表以外的课、不布置回家作业。
”其数学课堂有超强的时间感,教师与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课堂上没有拖泥带水的多余动作,每个练习都规定时间,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沈国芬(和睦):从“请坐下”开始,梅岭课堂便显示出独有的教学特色。
这个特色是:第一、不说废话,直接进入教学内容,即“抓课头”。
第二、“限时练习”,对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一切练习活动,进行严格的时间控制。
每次教师布置作业后都告诉学生多少时间完成,从老师说“握笔”后开始计时的,这样学生的作业速度很快,而且很专注。
第三、练后即评,让学生当时就知道自己的练习情况,当场纠错。
在每次规定的作业时间一到,老师反馈两件事:没有完成的同学起立;错的同学起立,说明自己错在哪里。
这样的反馈既节约时间,又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四、课内完成作业,即“抓课尾”,保证“不留尾巴到课后”,每节课保证留7—10分钟的作业时间,下课时老师带着所有作业本出门。
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没有一句废话,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全是朴素平实的教学双边活动。
看着老师在讲台上收拾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本,我们坐在教室的最后排,意犹未尽。
傅建飞(吉如):课本、作业本都是课前就打开的,日期都是事先写好的,这些点点滴滴的习惯的培养,无一不是为了那四十分钟内达到效率的最优化。
课堂上该做的作业做了,该讲评的评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后续部分同学的订正更快了。
但是不管做到“四了”也好,做到“三不”也好,我想这背后都应该有一个花下大量时间研读课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等前期的备课工作。
这也是我们该深深思考的。
杨俊文(大关):上课开始直奔主题,如要在课前复习,时间一定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课中教师语速较快,简明直接,新课练习给出确切时间,时间到全班一齐停笔。
讲评作业,反馈及时。
每次讲评结束后一定会让有错的同学起立,然后逐个校对。
这样做提高反馈时效,教师清楚本节课哪些还没有掌握,方便个别辅导。
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受挫教育,鼓励学生敢于起立承认错误是勇敢的表现。
最后收作业也与众不同,作业是分批收的。
全对的一批,错一题的一批,错一题以上的一批,教师可以更快的拿到学习有问题的学生作业,以便重点研究、辅导。
李芸(树人):在育才小学,上课前有约2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伏在桌面上静心休息,安定情绪。
这样的课前休息,能很好的让学生收敛心神,集中于课堂上,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是对上课的效果却是非常好。
余淑红(拱小):梅岭小学的“四了三不”培养了教师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缩短教学反馈的周期,让作业训练从“量”的要求转向“质”的要求,提升了作业质态,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和理解能力。
“不做家庭作业能把功课学好吗?”事实证明:孩子听讲更认真、作业正确率更高,还多出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充分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十几年来,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市区各级调研中总是遥遥领先,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各项评比中也常常独占鳌头,学校毕业生深受各重点中学青睐。
教研组建设:教研结合、注重合作。
通过教研组建设情况的介绍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以教学研究为支撑,学科教研组建设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骆晓英(苑二):数学教研需以课堂为中心。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课堂。
梅岭小学的每周2个小时的数学教研活动以上课加评课为主,40分钟上课,10分钟分年级组评课,20——40分钟全体评议。
评课以提意见为主,不客套、不空泛,实实在在提问题、提建议,短时高效。
育才小学数学组教学研讨主要是备课、听课、质量分析。
他们的整体疏通教材的活动做得很扎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每周同年级组教师对下一单元内容进行梳理,对有异议、疑义的习题进行研究,并合力编写辅导教材《一本通》,使练习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朱萍(拱小):在育才小学,我们的研讨更为深入。
在观摩三堂课的课堂教学之后,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五、六年级的教研组长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经验。
我们感觉到他们的课堂教学非常的朴素、扎实、有效。
同时,他们每个年级的教研组工作各具特色(每个年级班级众多,因此一个年级就是一个教研组)。
如六年级在开学初进行整体教材的疏通,开展细致入微的试卷分析,典型学生的个案分析,举办数学文化节等等。
五年级组发挥老中青结合的优势,备课采用一人主备,其他人跟梯的形式;同时还校内教师自编了语文数学“学习一本通”的练习材料供学生补充练习。
陆静(香小):育才小学的数学教研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题引领教研、话题促进教研、活动展示教研,每一次活动,都做得那么实,实在不简单。
最关键的是讲究合作性,人人都是主人,随时随地的讨论、教研,这种天时、地利的教研,真的太好了。
方丽芳(苑二):两校的数学教研都已研课为主。
育才小学开学初就组织教研组的老师对本册的教材进行疏通,理清本学期的重点、难点,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建构知识结构,对重点课例进行分析、研讨,然后分工主备,每位老师在一人主备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复备。
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再重点针对某个单元、其中的某一节课进行研究,集体研课的氛围非常浓厚,在教学研讨这个大环境里大家是平等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除此以外,两校还有很多优秀的教研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两校都根据老师的不同层次安排不同层次、不同时间的教研课,承担不同的教研任务;非常重视老师之间的互听互评,并有一定的任务;同课多轮反思,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一位老师执教,执教后评课、修改,再换班重上,一直到满意为止;教科室定期对教研组教研情况进行考评和指导,教研组针对教科室的考评对每位老师进行考评;同年级老师同课异构等等。
扎实的教研促进了每位老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每位老师都养成了研的习惯,钻的能力。
学校管理:关注细节、扎实到位本次我们的考察重点是课堂教学与教研组建设,但是除此之外,我们的教师似乎仍有太多的话想说:朱萍(拱小):学校作好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督促工作。
听“推门课”,“跟踪听课”,“新教师突击培训”、“教师流动制”等等……这些措施从师生两头抓起,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莫慧萍(大关中学附小):这么有名的两所学校,想象中应该是富丽堂皇、精致美丽,可是走近却发现并不是这样。
建筑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雕琢的细节,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校规模之大”,一个年级就有十多个班级这样规模的小学,这在我们杭州根本是不多的。
透过外表,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学校的魅力。
学生晨会时,出场有序,列队整齐,个个精神饱满,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
学校的文化已经浸润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无声无息,只能细细去体会。
石慧兰(卖小):整个校园的场地虽然不大,几乎所有的空地上都站满了学生,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很多班级站的位置甚至看不到主席台,可是他们还是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认真听广播。
几十个班的学生,每班的队伍都是横成行竖成列,连斜的看过去都是很整齐。
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更加显得神采奕奕,训练有素。
真切感悟:对照、反思、改进此次考察,老师们感受到在自己的教学与日常教研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对照杨州的经验,他(她)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想法。
胡乐雅(拱墅附校):发展策划、经验借鉴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该是如何落实、如何实在的问题了。
曾看到这样一个算式:“90%×90%×90%×90%×90%=59.04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能说明什么问题?从小到大,无数次应对过各种考试的我们都知道,60分是个及格线,100分似乎比较难,而90分则是一个可以引以自豪的分数了。
工作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把工作做到60%太危险,做到100%太辛苦,也不太现实;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错了。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的控制效应。
“90%×90%×90%×90%×90%=59.049%”,这个简单的等式数学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周雪芳(人民):所谓“功在课前,利在课堂”。
这样教师的备课难度就增加了,不仅要设计好讲授内容,练习内容,对于每项内容所占的时间也要精心安排。
此外,还要备学生,备课堂,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都要充分考虑到,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要事先分析,作好预设。
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有备无患,顺势引导,不至打乱正常教学的思路,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意味着:抄抄教案、一本课本就上课的方法是行不同的。
而且,教案设计好后,并不意味着课就备好了,还需要反复的修改。
同时,还应该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沈国芬(和睦):平时总觉得自己的课堂已经很紧凑了,但总是完不成教学任务或学生作业没时间做。
和同事聊的时候发现他们也和我一样,抱怨的多是教材、是学生,很少来反思自己。
听过“梅岭”的课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教师自身对教学的研究不透彻,课堂上教师由于教材把握不准造成废话太多、引起学生听课不专心、学习效果差。
课堂上老师不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如“梅岭”老师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深深烙入了我的心中,连每次拿笔的时间、翻书的时间、学生作业的时间老师都进行了计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