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

2.1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

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

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

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

(1)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v固体>v液体>v气体.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大小并不会影响到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知识点3 回声

(1)回声的产生:

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

(2)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

[参考资料]:要想听到回声,声源距障碍物至少要多远呢?

我们可作如下分析:人要听到回声,则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在此过程中,声音在人和障碍物之间运动了一个来回.因此声音从人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0.05s2tt,取声速为340m/s,则340m/s0.05s=17msvt.可见,要想听到回声,声源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至少为17m.平常我们在教室里时,由于教室的长、宽均小于17m,所以在教室里听课时听不到回声.

(3)利用回声测距

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处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2tt,则2tsv,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迷你小实验]: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

我们将一只耳朵贴在一段长钢管的一端,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钢管,我们会听到两次声音,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

发声体振动后,声音依靠介质向四周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如果碰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回声.人听到声源直接传来的声音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就会把原声与回声分开,听到两次声音.但是,听到两次声音并不都是回声.我们在上述实验中听到的两次响声,却不是因为障碍物而形成的回声,而是由于声音在钢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声音通过两种介质传入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耳便能区分这两次声音了。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900c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ρ冰=0.9×103kg/m3)后,则

A.体积不变,仍是 B.体积缩小

C.质量是900g D.质量是1000g

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细沙面上,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B.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小

C.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大 D.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小

3.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1)(2)

B.(1)(3)

C.(2)(4)

D.(3)(4)

4.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实像 B.倒立、缩小实像

C.正立、放大虚像 D.正立、缩小虚像

5.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C.光是一种电磁波

D.白光是单色光

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手影 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C.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D.手指看上去“变粗”了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9.学校运动会100m比赛时一般都是起点处的裁判员法令后开始比赛,终点处的裁判员通过停表计时,为了准确计时,终点处的裁判员应该

A.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容易看清 B.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C.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容易听清 D.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速比光速快

10.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水的凝固点是100℃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BC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AB段物质为固态,B时刻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

11.已知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3,体积为1 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______kg,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事实表明,0~4 ℃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 ℃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__最大。

12.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_____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

13.冬天同学们早上常常看到大雾,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形成的,当太阳出来,大雾又渐渐散去,这是大雾发生了_____的缘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4.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白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____;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和_____;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

16.“用光具盘研究光的反射现象”的实验中,各小组同学都完成了各自的实验报告。以下是从不同实验报告中摘录出来的四句话: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②把小门向后折一个角度,小门上看不到光线;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

这四句话中,属于现象的是_____;属于结论的是_____。(均选填序号)

三、计算题

17.一巨石体积50m3,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其质量为84g,体积30cm3,求:

(1)巨石的密度。

(2)巨石的质量。

18.2018年元旦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去梅州旅游,从丰顺到梅州大约是76km,小明看到了一下时间,从丰顺出发时间是9:30,到达梅州是时间是10:30,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1)小明爸爸驾车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爸爸驾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图甲是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最后调节游码。

(4)图乙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

20.小雨利用一个空的半球形的果冻盒装了一定量的水来做凸透镜 成像实验,如右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果冻盒的前面,在 另一侧的白纸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地像,说明蜡烛在这个凸透镜的_____(选填:“2 倍焦距外”、“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间”或“1 倍焦距内”)位置;如 图,若小雨沿 AB 方向捏一下果冻盒,白纸上没有清晰的像了,白纸应向_____(选填 “靠 近蜡烛方向”或“远离蜡烛方向”)移动才能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白纸则应在果冻 盒前放一个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白纸才能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方立一支点燃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A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此时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是经玻璃板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