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与分析指南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记录版本号修改点说明变更日期变更人审批人V1.0创建EPG修改点说明的内容有如下几种:创建、修改(+修改说明)、删除( +删除说明)目录1.简介 (1)1.1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背景描述 (1)2.度量分析过程概述 (1)2.1简要说明 (1)2.2方法概述 (2)2.3度量方法(项目级) (3)2.3.1工作量度量 (3)2.3.2工作进度度量 (5)2.3.3缺陷度量 (6)2.3.4变更度量 (8)2.3.5不符合项度量 (9)2.3.6规模数据度量 (11)2.4度量方法(组织级) (12)2.4.1工作量 (12)2.4.2进度偏差率 (13)2.4.3测试缺陷关闭率 (14)2.4.4评审缺陷关闭率 (15)2.4.5缺陷分布情况 (16)2.4.6不符合项解决情况 (17)2.4.7生产率 (18)3.附录 (19)1.简介1.1 目的本规程文件是为度量过程中所进行的数据采集、记录及分析工作提供规范性的指导。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项目所产生的产品质量和过程能力的度量分析。
1.3 背景描述在项目策划阶段,如果没有项目历史数据积累将无法对项目规模、工作量、进度等指标进行准确的估计。
项目进行过程中,没有项目度量数据的收集,将无法对项目状态和质量进行有效的分析,也无法对公司过程改进工作提供量化的数据支持。
因此,有效开展度量与分析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采集度量数据,目的在于使过程可视化,分析造成过程现状的原因和寻找可能的改进措施;存储数据,目的在于保存历史信息,显示变化趋势,提供过程改进的依据。
无论采集的度量数据代表什么或者数值如何表现,都必须使用某种分析方法来提取和解释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
解释清楚数据意义的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即数据分析的过程。
2.度量分析过程概述2.1 简要说明EPG根据本公司现阶段项目和开发的特点,以及过程改进的目标,经过权衡,决定选择工作量、进度、缺陷、变更和规模数据作为公司项目的标准度量项。
通过对本公司既往项目实施状况的调查和分析,EPG认为,我们在限定规模、保证进度、合理分配工作量、保持优良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所以需要通过这些项目属性进行度量、分析和监控,有效改进研发过程,达成公司的质量目标和盈利目标。
2.2 方法概述由于度量数据的采集对于整个过程及其重要,故下面提供部分度量指标的描述和定义,以统一度量数据采集的标准。
对于项目特别关键的度量指标(比如工作量、进度等)应设置控制值和警戒值,在度量数据超过警戒值的项目经理就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对于一些关键度量指标超过控制值者,应该报告部门经理并确定解决措施。
在项目的所有过程中,由项目经理按照项目度量计划进行数据的收集,记录在项目度量分析报告中,申请项目结项验收之前进行汇总,并对项目度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项目度量分析报告》。
度量数据汇总分析说明如下:1)项目经理在收集工作完成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掌握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情况,明确分析结果反映的问题与风险。
2)对项目数据项目经理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项目进度的分析建议采用挣值分析法;对人力、问题数等的度量可以采用历史数据对比法。
3)识别重大偏差及偏差原因分析。
以项目进展状况的统计结果为依据,以项目计划中的各项数据为基础,识别进度、成本、质量上的重大偏差,并分析偏差原因,一般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个人工作周报中所报告的问题和争议点;计划中估算的准确度;技能和经验;外部因素;变更活动的层次;中断情况;工作习惯;管理和技术过程;资源情况等。
4)分析其他应考虑的因素。
应尽早发现项目存在的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
例如:审查个人工作周报提供的信息,识别可能对项目未来产生影响的问题;识别和分析成本或进度方面所表现的趋势,以判别是否有可能发生重大偏差等。
此外,还应注意其他可能给项目带来麻烦的信号,如:报告带有主观性或走形式;加班过度;发生互相责备的不合作情况;团队在评估和进度方面缺乏信心;团队士气发生问题;项目偏离计划过程;沟通减少;采取“走捷径”的做法;发现新的重大风险。
如果发现有上述情况,就说明项目目前的状况有问题。
2.3 度量方法(项目级)2.3.1工作量度量度量目标:为下个阶段工作计划的安排提供依据和参考。
项目管理目标:管理整个软件项目花费的计划和实际总工作量。
工作量的度量应该细化到每个阶段。
度量指标活动工作量分布指标表示1)用表格表示原始计划工作量(人天)、实际工作量(人天)、原始计划工作量偏离率、实际工期、标准人数,各工作类型(开发工作、 PPQA工作量、 CM工作量、项目管理工作量)工作量;2) 用图表表示生命周期各阶段工作量、工作量偏差、生命周期各阶段参与人数。
分析方法1)察看阶段工作量分布情况;2)察看各类活动的工作量分布,跟据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工作量的比重加工数据1)阶段工作量分布;2)各阶段各类活动的工作量分布3)各类活动的总的工作量分布加工方法1)阶段工作量 / 总工作量2)阶段活动工作量 / 阶段工作量3)活动总工作量 / 总工作量统计数据1)阶段工作量2)总工作量3)阶段活动工作量4)活动总工作量统计方法1)阶段内各活动工作量求和2)各阶段工作量求和3)各阶段活动工作量求和统计来源日志统计单位人时数据采集、验证和存采集和处理按照项目经理要求的频率储规程(一般为每周),从日志表中采集数据,填入“项目工作量分布(项目级信息需要)”度量指标表,存入配置管理库。
验证人根据度量数据检查单提出的问题来验证度量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采集人MA工程师验证人PPQA、PM存储人MA工程师数据分析、通报规程分析、通报按照项目经理要求的频率(一般为每周或每月),对采集和计划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和加工数据用图表方式表示度量指标。
分析结果汇报给项目经理或高层经理,由项目经理和高层经理决定是否调整计划。
分析人MA工程师、项目经理2.3.2工作进度度量度量目标:通过进度控制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提高公司效益。
项目管理目标:使用估算分析与实际项目进度进行比较分析,提高项目的管理能力。
度量指标项目阶段完成情况指标表示用表格表示计划的日期、实际的日期、计划工期偏差率。
分析方法比较相对于计划进度的进度差异;如果进度差异超过10~20%(具体值应根据项目监督控制要求确定),则需要进行调整。
必要的话,重计划进度;此处定义警戒值为15%,当工期偏差率 >=20%时,应该进行分析调整。
加工数据1)工期偏差率加工方法1)(实际工期 - 计划工期) / 计划工期统计数据1)计划工期2)实际工期统计方法1) 各个阶段的计划结束日期减去计划开始日期得到各个阶段的计划工期;2)各个阶段的实际结束日期减去实际开始日期得到各个里程碑的实际工期。
统计来源项目计划、项目阶段报告统计单位天数据采集、验采集和处理按照项目经理要求的频率(一般在里程碑报证和存储规告点),将计划阶段完成时间和实际阶段完成时程间填入“阶段完成情况(项目级信息需要)”度量指标表,存入配置管理库。
验证人根据度量数据检查单提出的问题来验证关键开发活动和事件的进度、进展和相互依赖关系。
采集人MA工程师验证人PPQA、PM存储人MA工程师数据分析、通分析、通报按照项目经理要求的频率(一般在里程碑报报规程告点),对采集和计划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和加工数据用图表方式表示度量指标。
分析结果汇报给项目经理或高层经理,由项目经理和高层经理决定是否调整进度,分析人项目经理2.3.3缺陷度量度量目标:分析缺陷分布情况,控制项目缺陷移除,以便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项目管理目标:通过分析缺陷密度及缺陷移除情况,有效进行项目监控及工作安排。
度量指标缺陷发现数、关闭数及关闭率指标表示1) 用表格分别按生命周期阶段、模块、缺陷类型、缺陷等级表示缺陷的缺陷发现数、缺陷关闭数、缺陷关闭率;2)用饼状图表示生命周期各阶段缺陷分布、类型缺陷分布、缺陷等级缺陷分布;3)用柱状图表示生命周期阶段缺陷关闭情况、模块及类型的缺陷发现数、关闭数、关闭率。
分析方法1)各生命周期阶段缺陷关闭率<50%时应给予分析;2)各模块的缺陷关闭率 <50%时应给予分析;3)各缺陷类型的缺陷关闭率 <50%应给予分析;4)致命缺陷数大于严重或一般缺陷数时应给予分析。
加工数据1) 按生命周期阶段分布的缺陷关闭率;2)按模块分布的缺陷关闭率3)按缺陷类型(评审、测试)缺陷关闭率;加工方法按生命周期阶段分布的缺陷关闭率:生命周期各阶段缺陷关闭数/缺陷发现数;按模块分布的缺陷关闭率: 各模块的缺陷关闭数 / 缺陷发现数;按缺陷类型(评审、测试)缺陷关闭率:各缺陷类型缺陷关闭数/缺陷发现数;统计数据1)生命周期各阶段按缺陷类型(评审、测试)的缺陷的发现数;2)生命周期各阶段按缺陷类型(评审、测试)的缺陷关闭数;3)各系统模块测试的缺陷发现数及缺陷关闭数;4)生命周期各阶段各缺陷等级缺陷数量。
统计方法标准:当 BUG数据产生时即开始统计,依次累加,直到项目结束1)各生命周期阶段评审、测试发生时进行登记;2)测试阶段对各等级缺陷进行统计;统计来源评审报告、测试报告、用户反馈统计单位缺陷个数数据采集、验采集和处理当缺陷数据产生时即开始统计,依次累证和存储规加,直到项目结束,数据填写再 MA报告程中存入配置管理库。
验证人根据度量数据检查单提出的问题来验证度量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
采集人MA工程师验证人PPQA、PM存储人MA工程师数据分析、通分析、通报在项目结束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报规程根据统计数据和加工数据用图表方式表示度量指标。
分析结果汇报给项目经理和高层经理。
分析人项目经理2.3.4变更度量度量目标:评估项目的变更数量,记录各阶段变更情况,以便于项目的管理。
项目管理目标:对项目的变更进行统计管理。
度量指标变更的次数指标表示1)用表格按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变更类型(需求、设计、测试、计划、其他)表示变更的次数及关闭数2)用饼状图表示生命周期各阶段变更分布;3)用柱状图表示变更发生数,变更关闭数,变更关闭率。
分析方法对变更关闭率 <50%的进行分析;加工数据1)变更发生数;2)变更关闭数;3)变更关闭率。
加工方法1)变更发生数:项目阶段的所有变更类型发生数之和;2)变更关闭数:项目阶段的所有变更类型关闭数之和;3)变更关闭率:变更关闭数 / 变更发生数。
统计数据需求的变更发生数、关闭数,设计的变更发生数,关闭数,测试的发生数、关闭数,计划的变更发生数、关闭数,其他变更的发生数、关闭数。
统计方法将变更的次数相加统计来源变更申请单,配置状态报告统计单位次数数据采集、验证采集和处理按照项目经理要求的频率(一般为和存储规程每月),从变更申请单和配置项状态报告中采集数据,存入配置管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