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诗歌

中国现当代诗歌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戴望舒曾在该刊发表 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 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或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 编定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 1935年从法国 回国。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 创作特色:第二个时期:以《我底记忆》为出发点, 以后日臻成熟,形成了朴素而亲切的诗风。
丁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的《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 波三楚暮,接天流。
——南唐李璟的《浣溪沙》
1.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 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2.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连在一起。
“姑娘”这一意象是全诗表现的重心, 诗人以丁香作喻,用通感的手法将姑 娘的颜色、芬芳、忧愁、动态表现出 来。 《雨巷》中则想象为丁香一样的姑娘, 它有着丁香的忧愁,也有着丁香一样 的芬芳,是忧愁和希望的结合体。

许 愿——
台湾诗人,美学家蒋勋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 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 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万条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 为你 再一次圆满 如果你是岛屿 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 我愿是轻轻吹动的风浪 如果你远行 我愿是那路 准备了平坦 随你去到远方
当你走累了 我愿是夜晚 是路旁的客栈 有乾净的枕席 供你睡眠 眠中有梦 我就是你枕上的泪痕
“湖畔诗人”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 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同年还出 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 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 创作特色:对质直单纯的爱情的歌咏和内心 世界的大胆剖白。

“我们歌笑在湖畔 我们歌哭在湖畔”
——《湖畔》
“新月派”
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 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 其中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他们随 后还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 派”由此得名。 艺术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绘画 的美、建筑的美,要“理性节制情”, 带着“镣铐”来“跳舞”。 (“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 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 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代表作品: 闻一多的诗集《红烛》、《死水》
写于1927年夏天,最初发表在1928年8 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 上。后来编入诗集《我的记忆》。
《雨巷》的特色在于:以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 形象和意境以及流动的音韵表现诗人哀怨惆 怅的情绪与朦胧的希望。 雨巷象征着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在雨巷中彷徨的是孤独、寂寞的抒情主人 公诗人自己,丁香姑娘则象征着美好而飘 忽不定的希望。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 象征性的意境。
创作特色:表现民族气节、抒发对灾难深重祖国 的诚挚的爱;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
(二)、《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我愿是手臂 让你依靠 虽然白发苍苍 我仍愿是你脚边的炉火 与你共话回忆的 老年
你是笑 我是应和你的歌声 你是泪 我是陪伴你的星光
当你埋葬土中 我愿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成灰 我便成尘 如果 如果你对此生还有眷恋 我就再许一愿 与你结来世的姻缘
蒋勋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
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代表
初期新诗最高成就
《女神》被誉为中国现代
新诗的奠基作。 其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 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 进的时代精神。 突出并强调了“情感”与 “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天狗(节选)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中国诗歌会
成立于1932年,成为30年
代“左联”倡导的革命诗歌 运动的中坚。
创作特点:密切反映时代
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追求 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追 求刚健壮阔的力之美。
代表作家:艾青、臧克家。
我爱这土地(艾青)

席慕蓉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 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在替它发 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 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 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 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 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 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 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 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 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一、早期:起步阶段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 旬刊上发表诗歌。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 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 巷诗人”称号。1929 年出版的诗集《 我底记忆》 大部分为此时期的作品。 创作特色:将中国诗风与西方诗风结合,以《雨巷》 为代表 。
第二个时期: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成熟时期
优美的音节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全诗共 七节,首尾两节复沓,加强了全诗的音乐 感。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基本上押ang 韵,从头到尾不换韵。同一的音响在全诗 流动,形成回荡的旋律,强化了诗人寂寞、 惆怅之情。
二、现当代诗歌作品欣赏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蒋勋《许愿》
席慕容(1943—

一、作家简介
“现代派”与戴望舒
“现代派”诗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 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包 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 林庚等,善于将日常生活的观察转 为哲理性的感悟,其圆熟,冷静的 表达常常出奇制胜。 戴望舒 受20年代后期兴起的象征派诗风 影响的著名诗人 。 他在1928年写成的《雨巷》,是现 代诗的经典之作。
席慕容,女,蒙古族。蒙古族王 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 落居台湾。全名是穆伦·席连勃, 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 的谐译。 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 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 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 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 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 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最后一个时期:戴望舒诗风新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 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香港分会,任理事。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香港为日军 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随后,写 出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 等诗篇。 这一时期作品后来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年出 版。
在雨的哀曲里, 像梦中飘过 消了她的颜色, 一枝丁香地, 散了她的芬芳,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消散了,甚至她的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太息般的眼光, 到了颓圮的篱墙, 她丁香般的惆怅。 走尽这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的创作


二、《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 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 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 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 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 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 凋零的心” 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 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 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 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 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 神了!

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 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 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 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 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 么,份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的有缘无份,是一种消 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
它的主要价值是在诗体大 解放、诗的白话语、音韵节 奏等方面,作了开风气的大 胆尝试 。
《尝试集》知名篇章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鸽子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看他们三三两两,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回环来住,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一、作家简
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 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 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