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不考数学的考研学子来说,300分的专业课往往让人感到压力山大、忧心忡忡,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而言。
但是300分的专业课正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之前看到过一些公共管理学院的相关经验,总感觉不够全面、系统,不能满足考研学子的专业课需求,所以作为补充吧,也为了学弟学妹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管院各专业的相关情况,我集齐了本院各专业的数位高分同学给大家分享考研经验,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781:公共管理学
贸大公共管理学院的所有专业专一都是考781,而且781给分较专二严格,今年就有很多专二130+而专一只有80、90的同学,直接导致总分过低,进不了复试,所以要高度重视781的复习。
我今年781考了123分,还算比较满意,还开心能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公共管理学包括两本书,分别是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和罗宾斯的《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这本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所有的内容都得掌握,不论晦涩难懂的也好还是不易背诵的也好。
综观历年真题,每一章都考过,各个知识点也大都涉及过。
在复习的时候首先就是阅读教材,整理笔记。
个人推荐“抄书”,按章节把书上可能考到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都自己整理一个答案(尽可能详细全面)写在笔记本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加深印象,并且对知识更加系统的理解。
②变厚书为薄书,书上很多明显不会考的内容就可以略去,以后背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不用课本了。
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把历年真题及其答案分科目整理出来,记下考试题目,该题出现的考试年份,出现频率等,有利于掌握考试出题规律。
如果章节结构清晰地话,建议画出树图,这样章节结构就会一目了然。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出现的题目90%都在书上,只有少量自我发挥的部分,所以全面细致的复习很有必要。
《管理学》
近几年来管理学所占比重逐步增加,今年的分量就和公共管理学基本持平了。
这本书和陈振明的那本不同,考试题目很灵活,在书本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比较少,强调理解多一些。
参考书目上规定的是清华的英文版,要买的话就买人大的中文版即可。
这本书很厚,很大,但是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外国人写的书和中国人写的书完全不一样!书上好多例子和引用,关于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根本没有完整的表述,不仅抓不住重点也极其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考试遇见基本都得现编了,很没有安全感。
所以大家可以看如周三多《管理学》之类的教材或者买一本金圣才看上面的管理学真题,基本包括了考试时出现的题目,不必拘泥于罗宾斯那本书的细节,基本不考。
在看过几本参考书之后就能自己押重点的题目了,而且今年的考试题里除案例分析中的可以自我发挥的题以外我都复习到了,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有所借鉴吧~
881:行政管理学综合
首先来介绍我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江苏普通本三院校的一名学生,能考上贸大这样一个还算可以的211院校是我的荣幸。
虽然分数不高,但通过个人的努力,一路努力过来,克服心理的,外界的种种压力和挫折,我认为我算是对得起自己了。
好了下面来详细谈一下贸大行管专业课二的一些经验吧。
我的专业课二考了138分,首先还是要说一下今年贸大的专二给分尺度很宽松,不像专一那样的压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二不重要,恰恰相反,正因为它的给分相对较高,如果你大意了,那么不好意思,你可能丢了别人都能拿的分,那结果也就危险了。
专业二一共有三本书,分别是张国庆的《公共行政学》,彭向刚的《领导科学概论》,孙利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公共行政学》
这本书比剩下两本还要厚,一共700多页,当初准备考研时这本书花的时间最多,但是效率也是最低的。
但在我看了4-5遍后发现这本书的重点很清晰,而且考试中不可能全考,所以要有选择的看和背诵。
但由于当时毕竟没有经历过,还不能肯定我的判断,只是着重看了重点部分,其他的也没有放弃。
不过结合这次考试,我发现我是正确的,当初确实发了很多时间在这本书上,但收获不多,所以对于这本书来说把握重点才是关键所在。
一旦发现了重点那么这本书复习起来也就很轻松了。
《领导科学概论》
这本书我在刚准备时用的是07版的,后来9月份贸大新的参考书目下来后要求13版的,所以我又买了最新的。
最新版的外观上薄了很多,内容上精炼了很多。
这是院长的大作,在复习这本书时你会发现好多正统的理论,全是条条框框的,什么原则啊,作用啊等等,看起来特别过瘾但背起来十分头疼。
所以在复习这本书时多看多理解才是最重
要的,因为你不可能把全书所有的条条框框全都背下来,所以只有理解记忆。
当然在多看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这才是高分的秘诀。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这本书很薄,但可以说全书没有一句废话,所以当初在做笔记时着实无法下手啊,所以还是放弃了,最终书本都快被划烂了。
但对于这本书结合今年考得来看,考察内容有所变化,之前考行政法都是一道简答,顶多再有一道论述,都是书上的死知识。
而今年却考了一道应用题30分,这种变化我认为还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我之前复习都没怎么注意理论结合实际,书后的案例也没看过,这也让我吃了亏,所以在答最后一题是有点不知所措。
这一点希望给下届考生一点警醒。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881的一点个人理解,希望能够为那些像我当初一样还在迷茫,徘徊,无助的学弟学妹们一点指导和帮助。
883:海关管理理论综合:
我今年883考了142分,个人觉得对新事物的认识,先从宏观入手会比较恰当,可以避免视角狭隘,盲人摸象。
这是我在新祥旭上专业课的时候的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一个整体思路,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在准备专业课时,我觉得可以采纳。
另外,在贸大“每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情况下,绝对不能放过细节,对海关管理理论综合来讲,尤其重要。
因为,13年考的偏细节,而14年就非常宏观。
研究生考试是选拔性的考试,注重考生的能力,不只是背就能搞定的,实践为王,理论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所以啦,专业课的考试要做两手准备:一手是书本,一手是时政,两手都要紧。
根据最近两年的参考书目,海关管理理论综合所含内容:海关通关管理基础,关税和海关法学,而这里的关键字是:通关管理,关税,海关法。
分别对应的参考书为郑俊田和张红合著的《海关实务》,何晓兵的《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和张红的《海关行政法》。
总的来讲《海关实务》和《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是重点,而《海关行政法》次之。
原因是《海关实务》统领全局;而《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事关钱的问题,重要性不言自明了;最后,《海关行政法》作为征税和监管的保障,现代法治社会,游戏规则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了解海关方向的总的框架后,就要形成各本书的自己的框架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这是一个细致繁琐耗时的过程,这个阶段的质量决定个人对书本的整体把握,当然了也为巩固阶段做准备,最最重要的是,拿下贸大。
具体介绍下这三本书是怎样的情况以及我是如何准备了啦。
《海关实务》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用6章的篇幅着重介绍了一般货物,保税货物,特减,其他特殊进出境货物,进出境运输工具和进出境物品的通关,暗合了“通关管理”。
当然其他章节,比如海关的地位和作用,海关征税,通关中的违法行为及责任,和争议的解决途径等都非常非常之重要,因为海关征税和海关行政法都独立成书,可见一斑。
《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
分为上下两篇:关税理论与政策和关税制度。
分别从宏观和中国具体的关税制度入手,两个部分都非常重要,但根据贸大近两年的考研真题可以看出,贸大更多的是结合时政,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比如14考的“上海自贸区”。
而下篇的重点是“关税税额的计算”,13年和14年最后一道20分的题考的就是计算,13年比较直观,而14年则拐了个弯,考点是暂时进出境货物的计征税款的期限:60个月。
方法论:首先要求要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其次关注时事,结合时政总结考点。
最后关税税额的计算,一定要多个心眼。
《海关行政法》
相对来讲,分量最轻的一本。
全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先讲行政法,然后过度到海关行政法。
鉴于考研时间的宝贵,可以跳过行政法部分,直奔海关行政法。
海关行政法:从行政主体,到立法,执法,责任,行政复议,申诉,行政诉讼,到赔偿,是一个非常有逻辑的框架,总的来说比较简单,而常考的考点有海关行政复议和诉讼。
884:公共经济管理综合
我今年884考了139,还算可以的,总共四本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公共政策分析》,有人觉得比其他方向多一本书,但是财政学和公共政策分析需要背的东西不多,实际内容也是三本书的量。
《微观经济学》
这本比较简单,看一遍教材,再把课后习题做一遍就掌握的差不多了,重点把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不完全竞争市场这几章的图形记熟,这几章的计算题也是重点。
《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