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
我国刑法是指为了维护国家与人民利益,根据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刑法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又称附属刑法规范)。
狭义刑法即指刑法典。
2.刑法的性质
刑法的阶级性质:刑法是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自身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刑法规定的基本内容是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而存在。
刑法的法律性质:与其他部门法比较,刑法呈现四个显著的不同点(基本特征): 其一,调控范围的广泛性其二,强制手段的严厉性,主要以最具痛苦性的制裁手段——刑罚去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其三,独立性其四,最后性
3、刑法的渊源(来源和形式):
刑法典立法机关以刑法(典)名称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以及刑罚适用的一般原则规则以及各种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单行刑法立法机关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或者某一种犯罪及其刑罚或者刑罚特殊事项的法律。
附属刑法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当中的法律规范。
国际刑法主要规定于国际条约之中。
4、刑法的分类
(一)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
(二)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三)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5.刑法的根据:法律根据、实践根据和政策根据
6.刑法的任务:惩罚犯罪——手段;保护人民——目的
具体四方面:
●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安定的政治局面
7.刑法的功能
(一)社会保护功能
(二)人权保障功能
8.刑法规范主要是义务性规范,又以禁止性义务规范为主,命令性义务规范为辅,并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刑罚作为威慑手段。
刑法条文一般不直接规定刑法规范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刑法条文的文字规定抽象地表达刑法规范。
刑法总则一般是原则性、一般性的规定,间接影响刑法规定的内容;分则则规定具体犯罪与刑罚。
(刑法是禁止或命令·····指示······)
9.刑法的体系
通常意义上,对刑法体系作狭义理解,即指刑法典的组成与结构。
我国的
刑法典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总则、分则各为一编,编下设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刑法典第一编总则共5章,分别为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其他规定。
第二编分则共10章,分别规定了10类犯罪,依次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三部分为附则,即《刑法》第452条,规定修订后的刑法典施行的日期以及修订后的刑法典与以往单行刑法的关系。
10.刑法解释
(一)刑法解释的概念与分类:刑法解释即对刑法规定含义的阐明。
刑法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二)刑法解释的效力
1).正式的刑法解释
主要指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
立法解释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司法解释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规定含义所作的阐明。
2).非正式的刑法解释
其中,学理解释极具研究价值,指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科研单位或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学理解释无法律效力,但正确的学理解释有助于理解与把握刑法规定的含义,对刑事立法和司法都具有参考价值。
11.刑法解释的方法
a.文理解释指从刑法条款语义出发阐释刑法规定含义的解释方法。
其主要根据是语词的含义、语法、标点及标题。
b.论理解释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刑法产生的原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对刑法规定作逻辑分析,从而阐明其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又分为:当然解释指在所面临的案件缺乏可以适用的法条时,通过参照各种事项,从既有的法条获得指针,对案件适用法条的一种解释。
历史解释
扩张解释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限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