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
n 会计科目的分类
n 按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按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 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科目。其 中,损益类又可分为收入成果类和费用类两类。
常用会计科目表(表4—1):P37~38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n 复式记账法
n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则
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类型记录。
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⑴如果影响到等式双方要素,必定同增或同减; ⑵如果只影响等式单方要素,必定是有增有减。
此外,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可归纳为九类, 也可在九类的基础上归纳为四大类。
n 会计科目的分类
n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 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三个级次。
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 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一般只用货币计量, 只提供金额指标。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它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 类,提供详细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既要用货币计量,同 时又用实物量度计量,即提供金额指标同时又提供数量指标。在实际工 作中,除少数总分类科目如库存现金、累计折旧科目一般不必设置明细 分类科目外,大多数总分类科目都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
n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n 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 要。 n 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业务规模相适应。 n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n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含义明确、通俗易懂,并 保持相对稳定。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n 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n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n 资产负债类双重性质账户结构
双重性质账户:在一个账户中既核算资产类会计要素内容,又核算 负债类会计要素内容的账户。
会计对象的细化过程
会计对象 资金运动
会计对象 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 进一步分类
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 进一步细分
一级、二级、三级科目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
n 会计科目的分类
总分类账户
原材料
购入 62,000
原材料—乙材料 购入40,000
(100件)
明细分 类账户
原材料—甲材料 购入 12,000
销 售 费 用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
n 会计科目的意义
n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 利润就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n 为了准确及时地把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反 映和监督,就必须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 的分类——设置会计科目,并分别赋予每一类别一 个能概括说明其经济内容的名称——会计科目。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n 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
n 产生——大约在13世纪起源于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意大 利,到15世纪已逐渐完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会计学者 提出了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并根据这个理论确立了借贷 的记账规则,从而使借贷记账法日臻完善,为世界各国所普 遍采用。 n 演进——借、贷二字最初只表示“借主”与“贷主” 之 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增减变化,随着会计记录业务内容 的丰富,逐渐演变为单纯表示各种财产物资增减变化的记账 符号。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n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n 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为“借”、“贷”二字。
n 主要作用——表示“增加”或“减少”;账户中的登记 方向。
借方(左方)
贷方(右方)
n 符号含义:表示增减,但对于六类性质不同的账户具有 不同的含义。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40吨)
原材料—丙材料 购入 10,000
(20箱)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账户
n 账户的定义
n 账户是依据会计科目开设、在账簿中具有一定结构的、用来记录经 济业务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n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叫总分类 账户,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叫明细分类账户。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n 复式记账法
n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则
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根据以上原则进行复式记账,一定会计期间的所有账户之间会形成 如下两个方面的自动平衡关系: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理解“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 必须平衡”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账户
n 账户的基本结构
n 账户基本结构的含义:账户的全部结构中用来登记增加 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账户
n 账户的基本结构
n 一般说来,账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日期和摘要(简要说明经济业务内容) 增加或减少的金额 凭证号码(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结存余额
n 记账方法的类型
n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同时在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相互联系的登记的一 种记账方法。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n 记账方法的类型
n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的优点: 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对每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 相互联系地记录,因此,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全面、系统地反 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 中进行记录,因而可以通过试算平衡的方法,检查账簿记录 是否正确。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n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n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n 基本含义: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在账户中的登记方法。 n 资产、费用类账户结构
重要说明:期末时如果将费用类账户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账 户,则费用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也不会有下期期初余额。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n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n 有借必有贷 —— 账户登记方向;借贷必相等 —— 账 户登记金额。
影响 要素
登记 方向
公司收到投 资 者 投 资 800 000 元 存 入 银行 。
登记 账户
登记 金额
举例见教材P46~48(例4-4~例4-8)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n 复式记账法
n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则
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n 复式记账法
n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则
对每项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 进行等额记录。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n 记账方法的类型
n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按其记账符号的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增
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按《会计法》的规定,目前我国采 用的复式记账法是借贷记账法。
记账方法的构成
单式记帐法
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单式记账法的优点:记账手续比较简单。 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⑴账户的设置是不完整的,没有完整的账户 体系。 ⑵各个账户之间互不联系,无法全面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 脉。 ⑶不能正确核算成本和盈亏,更不便于通过试算平衡的方法检查账 户记录的正确性。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理解“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 必须平衡”应注意的问题
n “平衡”绝非指单个账户借方、贷方发生额的相等关系。 在某一个账户中,其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一般不 会存在平衡关系。
银行存款 (1)存入 1 000 (2)支付 500
发生额平衡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n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才会 存在上述平衡关系。不同会计期间账户之间不会存在平衡 关系。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原则
理解“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 必须平衡”应注意的问题
n 必须是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 才会存在上述平衡关系,部分账户之间不会存在平衡关系。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n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n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类账户结构
重要说明:期末时如果将收入类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 账户,则收入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也不会有下期期初余额。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n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专 门 格 式
发生时间
记账依据
经济业务
增减变动
余额
第四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