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质检验方法概述
23
4、其他检测方法 1)GC法:基本上通过不同色谱柱(包括填料和规格)、 温柱和流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对于酸性或碱性化 合物可以考虑使用特定的色谱柱,对于一般的化合物 FID检测器就可以满足,必要的话可以使用ECD、NPD, 甚至MSD。 2)TLC法:由于也是一种液相色谱,所以思路同HPLC,重 点在于选择蒲层板填料、展开剂和显色方法,通用的硅 胶板是正相的,这与HPLC通常有的方法是不同的,可以 调节的空间也比较小。 3)滴定法和紫外法:由于方法的专属性较差,所以一般 适用于特定杂质的检测,主成分和其他杂质均不得干扰 测定;也可以测定一类杂质,比如用乙酸来代表可能存 在的各种有机酸杂质,乙醛来代表各种醛类杂质。
19
20
4)检验条件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检验器是有关物质检验的一个重点,各种类型的 检验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例如紫外检验器的优点是成本低、 适用性广、操作简单,缺点是紫检验器为非质量型,各杂质 和主成分的响应值可能会差别非常大;而蒸发光散射检验器 的优点为它是质量型检验器,各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值比较 接近,缺点是价格比较高、非挥发性流动相不能使用、检验 结果非线性。 作为最通用的紫外检验器,有关物质检验波长的选择非常关 键,这一方面决定了是否所有潜在杂质能够检出,同时也决 定了检验时是否可以采用主成分对照的方法测定(本文中所 说的对照既可指主成分对照品,也可指主成分自身对照), 还是必须使用外标法/校正因子的方法测定特定杂质。 必要时可以使用检测器联用技术,或者使用多波长同时检测 技术来解决特定杂质的检测(一般此时适用于外标法)。
8
那么哪些检测方法是限量方法?例如: 1)TLC法:典型的方法是USP<466>(一般杂 质),方法中同时配制了0.1%、0.5%、1% 和2%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所示斑点与对 照品各斑点比较,可以分别报告成<0.1%、 <0.5%、<1%和<2%,需要时可以进行加和和 乘积,不等号方向不变。 2)UV法、滴定法等:只给出了限量的吸收值 或滴定体积,这时即使你知道计算公式也 不需要计算。
16
2)色谱柱的选择
根据主成分和杂质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使其能够尽可能在一个色谱条件下检验所有杂质。 在选择时往往极性强化合物选择极性色谱柱、极性 弱的化合物选择非极性色谱柱,但由于成本和环保 的原因,除极性非常强的化合物外(例如糖),一 般我们首选非极性色谱柱(例如C18)。 即使相同类型的色谱柱,由于品牌、规格、型号等 差异,色谱柱的保留行为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 在检验时应尽可能固定这些参数,尤其是规定有相 对保留时间的和梯度的色谱条件。
21
5)校正因子和相对响应因子
通常只有校正因子在0.9~1.1 时才可以使用主成分 对照的方法(国外由于有关物质标准制定得比较严 格,所以校正因子在0.8~1.2 时仍可以使用主成分 对照的方法),校正因子超过此范围的杂质应选择 外标法或校正因子的方法测定。 校正因子一般是通过同时进行杂质和主成分的线性 测定(线性浓度范围通常是从报告阈值或定量限到 杂质限度或对照浓度的120%~150%),再用主成 分的斜率除以杂质的斜率而得出,在计算时将杂质 峰面积与校正因子相乘即可。 校正因子的概念与EP 中的概念相同,与USP 中的相 对响应因子互为倒数,因此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
14
其次是,有关物质HPLC 检验方法在建立时需考虑 到在该色谱条件下是否所有潜在的杂质都能被检出、 各杂质的响应值是否合适、有关物质与含量之间的 质量守衡(Mass Balance,即理论上含量降低多少 有关物质就应该增加多少)。 第三是,很多人在有关物质检验方法建立时参考的 是含量测定甚至是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往往这是 不合适的,因为这些方法都是针对主成分的测定方 法,它不会去考虑杂质的检出情况和准确性,只需 要不干扰主成分的测定即可,而且往往在含量测定 的浓度下杂质不能够检出,因此无论是流动相的组 成还是检验波长,可能都不适合有关物质的测定。
17
3)流动相的组成
流动相的组成往往取决于色谱柱的选择,在色谱柱 选定后,通过调节流动相中的组分及其比例、pH 值、缓冲盐(包括离子对)的种类/浓度等条件, 使主成分和杂质能够分离并在一个条件下检验,必 要时应使用梯度。 缓冲盐,特别是阴离子对试剂,各厂家的质量差别 比较大,因此在使用时应尽可能使用固定的可靠的 品牌。 在使用梯度检测时,流动相中由于水和试剂中残留 的微量杂质会在色谱柱中保留,并在梯度极性变化 后流出,进而产生鬼峰,因此应尽量选择高纯度试 剂和水,尤其是梯度极性变化较大的。
15
最后,由于制剂有关物质的检验重点是降解物 和相容性产物,因此原料药生产工艺杂质(包 括原料、中间体、副产物等),如果不是降解 物的话,都不是制剂有关物质重点关注的内容 (ICH Q3B),甚至可以不订入制剂的质量标准 中。再加上可能存在的辅料干扰,因此制剂有 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很可能与原料药会有所不同, 不能不加考虑地拿来主义,这时需对原料药中 可能存在的工艺杂质进行重新定位,这也是方 法建立和专属性验证的一部分。
22
6)浓度的选择
根据ICH Q3A/3B的要求,报告阈值(最大日服用量2g以上的 为0.03%,否则为0.05%)应不低于定量限(也就是说要求报 告的杂质必须能够定量检测),如果报告阈值为0.05%,那 么供试液的浓度至少是定量限的2000倍。 由于仪器、人员、试剂、环境等都对定量限测定结果产生影 响,甚至是数量级的(比如高压和低压泵),所以有必要加 上一个安全系数,例如10或更高。 任何线性都是有范围的,比如紫外原理,在高吸收下受杂散 光影响使响应值降低,低吸收下受噪音影响使吸收值升高。 所以我们所说的线性在高、低温度下的低斜率是不同的,适 当地提高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可以减少在定量限到限度级别下 测定的准确性,无论是校正因子计算(线性斜率)还是回收 率的计算。 当然浓度太高,可能又会带来溶解性的问题,尤其是制剂产 品,甚至可能会带来准确性的影响(因为辅料可能太多)。
18
鬼峰案例(摘自小木虫网友提问): 液相条件:agilent 二元泵,梯度洗脱,其中缓冲液配制方法如下: 缓冲液=(7.8g NaH2PO4+4ml 三乙胺+1.2g 十二烷基硫酸钠, 加水至1000ml,调pH3.0)/乙腈(90/10) 乙腈: 缓冲液 0min 28 72 5min 28 72 45min 58 42 50min 28 72 60min 28 72 该条件下,在约30.5min出现鬼峰,且一直出现(进空白溶剂、 样品等均出现),如图,波长260nm,流速:1.0ml/min,柱温 35摄氏度,色谱柱:C18 5 um 250×4.6mm。
13
3、HPLCBiblioteka 检测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 1)前提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检验方法都不是万能的,HPLC 法也是一样,一般有两个大的缺陷:一是HPLC 检验的图谱 不是一个“全谱”,也就是说一个HPLC 方法并不会像TLC 方 法一样把所有的杂质都会同时检验出来,尤其是国内现在使 用较多的恒流的色谱方法,极性相差较大的化合物很难在一 个色谱条件下检出;二是有一些杂质在检验条件下没有响应, 例如一些化合物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没有紫外吸收,使用 紫外检验器是无法检验到的。因此在建立有关物质的检验方 法时,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已知杂质建立特定的检验方法, 作为有关物质检验方法的补充,这个方法即可能是HPLC 法, 也可能是TLC 法,甚至可能是紫外法或滴定法等等,需要说 明的是,对于此类杂质在总杂质计算中不应被重复计算。
12
2、国外药典方法借鉴的意义
自己做的杂质分析可能考虑得不周全,可能会导致 有的极性相差较大的杂质/潜在杂质被漏检。 自己设定的检测波长可能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杂质 测定结果偏低,甚至有的杂质检测不到。 一些特定的有安全性问题的杂质,例如甲磺酸酯类, 我们可以按照国外药典制定标准,以避免标准制定 过于宽松。 国外药典提供了色谱条件和参考的色谱柱信息,减 少了我们方法摸索的时间。 药典未收载的品种,可以从同类品种中找出我们样 品中潜在的杂质。
所有存在的或潜在的杂质分析 将杂质进行分类,根据可检测的手段 拟定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HPLC、GC、滴定等, 对于非专属性方法重要的一点是主成分不得干扰测 定。 一般性原则:有紫外吸收的首选HPLC法,无紫外吸 收的可以选择TLC法,液体无紫外吸收的首选GC法, 有机酸可以选择滴定法,只是特写杂质有紫外/可 见吸收的可以选择UV-Vis法. HPLC法对于有弱极性杂质的首选梯度的方法。
6
3)ICH Q3A 和Q3B 两部分均有描述,定量限 不得高于报告阈值,即需要报告的杂质具 备定量的条件。ICH Q3A 和Q3B 两部分对于 杂质的描述,对于数据的最终报告(这部 分的将在后面进行阐述),均采用数据的 方式,应为定量计算而得出的。
7
4)USP 等国外药典中要求未知杂质的限度为 不得过0.1%,ICH Q3A 和Q3B 也要求超过鉴 定阈值(一般为0.10%)的杂质必须鉴定, 检验时必须采取先修约后判定(0.10%和 0.1%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这是限量法 所不需要而且也做不到的。 5)USP<621>(色谱法)和EP2.2.46(色谱分 离技术)对于有关物质的积分、计算和报 告,也说明了其检验方法应为定量的。
HPLC法(最常用的方法,本章的重点) GC法(例如乙醇的挥发性杂质) TLC法(一些小分子化合物例如哌嗪等) UV法(例如葡萄糖注射液的5-HMF) 滴定法(例如还原糖) 衍生化法(衍生化后用HPLC/UV等方法检测)
3
一、定量方法还是限量方法 典型的定量法的描述:按**法计划,含杂 质A不得过0.1%。 典型的限量法的描述:供试品溶液色谱图 中杂质A的峰面积不得过对照溶液主峰的峰 面积(0.1%)。 中国药典和国外药典中很多品种有关物质检 测中都是第二种描述方法,那么我们就按 照限量要求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