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庐山实习报告——资环复习资料

庐山实习报告——资环复习资料

庐山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庐山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21年8月24日至2021年8月30日二、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三、实习目的:1)、深入观察了解庐山的地貌、地质、土壤、气候、植物、人文、规划等方面,增强感性认识。

2)、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观察庐山的自然和人文情况,并增强观察、解释、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野外动手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5)、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生存能力,锻炼意志,强健体魄。

6)、学会欣赏大自然,进而进一步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实习路线:D1(8.24) 武汉→庐山→牯岭镇→午餐→小天池(诺那塔寺)→牯岭镇D2 (8.25)牯岭镇→合面街→柏树路→汉口峡路→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大校场→庐山博物馆→牯岭镇D3(8.26) 牯岭镇→合面街→中路→河西路→庐林水库→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牯岭镇D4(8.27) 牯岭镇→合面街→中路→中八路→上中路→上中南路→天狗洞→植物园→含鄱口→牯岭镇D5(8.28)牯岭镇→东谷→大林路→如琴湖→白居易草堂→大天池→龙首崖→悬索桥→牯岭镇D6 (8.29)牯岭镇→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锦绣谷→牯岭镇D7(8.30) 牯岭镇→五老峰→三叠泉→庐山东门→武汉五、实习内容:(一)、气象气候方面:1、庐山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牯岭7月份平均气温为22.6℃;牯岭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气候潮湿,多雨多雾,比九江市气温降低7~8度,降水量多500mm以上,蒸发量少600mm以上,平均湿度在70%以上。

造成庐山多雨的原因主要为:鄱阳湖那边蒸发大量水汽,形成积状云,抬升后形成积雨云,与东南季风汇合,逐步上升,到达中流层,又受到高空盛行西风影响,向东移动,到达庐山后,就会形成地形雨。

多雾的原因主要为:庐山山地隆起,春夏季节,南下的冷空气,遇庐山,被迫环绕庐山过去,与鄱阳湖的暖湿水汽汇合,形成雾;剪刀峡与石门涧峡谷、王家坡三个开阔的谷地,鄱阳湖水汽在此上升,温度降低,凝结成雾。

2、庐山气象站:海拔1164.5米,这里的气象观测仪器主要有百叶箱、干(湿)温度计、风速风向仪、雨滴谱仪、大气电场仪等,来进行气象要素的自动和人工观测、酸雨监测、太阳辐射自动观测、空气质量及大气成分的自动观测等。

(二)、土壤地理方面:一)、五大成土因素(生物、气候、母质地形和时间)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地形影响母质的重新分布不同地形部位母质类型不同:如山顶为残积母质、山坡为坡积母质、山口山麓前沿为洪积母质、河流阶地、冲积平原为冲积母质,湖泊周围为湖积母质、海滨地带为海积母质。

不同地形部位母质厚度不同。

2)、地形影响水热的重新分配在山地,随海拔升高,热减少,温度降低,湿度增加,坡地比平地淋溶强。

3)、地形影响土壤发育与地理分布山地地势高,坡度大,具有强烈的切割作用,造成水热状况的特殊性,从山麓到山顶,气候、植被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使土壤类型具有垂直分布规律。

这种垂直分布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土壤纬度地带性相似。

我国由南向北,土壤类型分布为:砖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黑土->灰化土。

此外,山体越高,垂直带谱中的土壤类型就越多,带谱越完整。

(第一天在小天池)2、生物在土壤行程中的作用:(1)合成有机物质,将太阳能引进成土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呈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呈有机物,使太阳能进入土壤形成过程。

(2)富集矿质养分,改变了地表物质循环的方向植物能吸收土壤深层养分,然后以参落物归还到土壤表层,使表层肥沃。

(3)产生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生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生物残体分解的中间产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所特有的腐殖质,极大的改善了土壤肥力性状。

(4)影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如腐殖质增加土壤保肥性、保水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植物根系的伸展、土壤动物活动促进土壤结构形成。

(5)促进风化,活化土壤养分生物分泌物、残体分解物等加速矿物化学分化,释放矿质养分;根系穿插和动物打孔可促进物理分化;某些微生物如钾、硫、铁、硅酸盐细菌等能分解矿物,释放矿质养分。

(6)固氮作用,增加土壤氮素岩石和母质不含氮素,固氮微生物和固氮植物使土壤氮素的重要来源。

(7)分解和转化物质,释放矿质养分,促进土壤物质循环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经过微生物作用一方面形成土壤腐殖质,另一方面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质被分解,释放矿质养分,进行新循环。

(8)影响成土过程和土壤分布不同生物群落下,土壤形成过程不同,形成分土壤类型不同。

(第二天在大月山)3、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1)、母质是土壤的基本材料和骨架。

土壤组成中,矿物质占95%以上,而土壤矿物质均来自母质。

2)、母质是土壤矿质元素的最初来源。

腐殖质是出现于地球上有了生物之后,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来源于土壤矿质养分而不是腐殖质。

植物生长中的大部分矿质养分由土壤提供,而土壤矿质养分均来源于母质。

3)、母质影响土壤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如紫色岩发育土壤钾较丰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富含钙、镁,湖积母质发育土壤的富含有机质。

酸性岩发育的土壤原生矿物多,基性岩发育的原生矿物少。

黄土母质发育的含有较多的水云母、绿泥石。

紫色岩、湖积物发育的蒙脱石和水云母较多。

4)、母质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无论什么土壤都或多或少继承有母质的性质。

紫色土的紫色、石灰土的石灰反应、红沙土的红、粗、瘦,坡积母质发育土壤含有石块,湖积母质发育土壤的质地均一,石灰岩、第四纪红土、玄武岩发育土壤的粘重,花岗岩、砂页岩、砂岩发育的土壤质地较轻。

5)、母质影响成土过程的进度和方向抗风化力强的母质发育程度慢,富含碳酸盐的母质由于其丰富的盐基不断地补充于土体中,可使土壤长久地处在盐基淋溶阶段,从而延缓土壤发育。

由玄武岩发育的红壤,其富铝化程度、铁铝富积作用均比由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强。

6)、母质的化学组成影响土壤腐殖质母质因素会引起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化学结构、基团组成的差异,从而影响土壤腐殖质的表面性质、循环周转及流出特点等环境特性。

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富含钙,对腐殖质起凝聚作用,可以以腐殖质钙的形式保留于土壤中。

花岗岩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中腐殖质铁铝含量高,易解离。

(第四天在天狗洞附近)4、气候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1)、影响岩石矿物的风化和物质淋溶热带地区岩石风化速度、土壤形成速度、风化产物和土壤的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大得多。

水分越丰富,物质淋溶越强,所以湿润地区淋溶强烈,盐分少,而干旱地区淋溶弱,盐分多。

出现我国的南酸北碱的现象。

南方高温多雨,风华快,程度深,北方则相反。

1:1型粘土矿物,由南向北递减,2:1型粘土矿物由南向北递增。

2)、影响土壤成土过程高温多雨气候下,以脱硅富铝化过程为主,干旱气候下,以盐碱化为主,冷湿气候下,会发生灰化过程,温湿气候条件会发生黄化过程。

3)、影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不同气候下生长量不同。

湿热气候下,生长量大,分解也迅速,腐殖化程度并不高。

温暖湿润气候下,有机物质腐殖化程度高,所以土壤腐殖质含量高。

温度降低,水分增加或者温度升高,水分减少,都不利于腐殖质积累。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腐殖质组成和性质也会不同。

4)、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高温多雨气候,淋溶强,土壤缺乏盐基,向酸性发展,酸性土有效养分低,保肥能力也低,土壤物理性质差。

干旱气候下,盐基物质不容易淋溶,土壤呈中性或碱性反应。

但形成盐碱土后,土壤物理性质恶劣,植物难以生长。

5)、影响植物群社植物群社是指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植被与微生物类型的特定组合。

不同植物群社下会形成不同土壤类型。

(第六天在庐山气象站)5、时间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1)、随时间推移,土壤发育程度和成土过程加深,非地带性土壤向地带性土壤演化。

2)、随时间推移土壤与母质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如碳酸盐类岩石发育土壤开始呈碱性,含有碳酸盐有石灰反应,随时间推移发育成红壤或砖红壤后就不再有碳酸盐,而呈酸性到强酸性。

(第七天在庐山东门)二)、成土过程:第一阶段:漆皮阶段。

在此阶段,微生物着生于岩石表面,对原始矿物进行分解,微生物的参与可使岩石产生少量腐殖质,并粘附于岩石表面。

第二阶段:地衣阶段。

在漆皮阶段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腐殖质厚度增加,地衣生长于此,从而使腐殖质增多,养分增加,土层加厚,保水保肥能力增强。

第三阶段:苔藓阶段。

地衣在岩石腐殖质层上着生,促使土层进一步增厚,养分、腐殖质增多,苔藓生长。

这样,原始土壤形成。

原始土壤形成后,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植物陆续着生、生长,最终使土壤熟化。

芦林大坝栏杆上的黑色斑纹,为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处于原始成土过程。

三)、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由岩石到风化产物,再到岩石,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进行的过程。

物质的生物小循环:由矿质养分到生物有机体,再到矿质养分,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进行的过程。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比较土壤形成的实质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矛盾统一,这也是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地质大循环是基础,生物小循环是动力。

四)、土壤剖面的挖制、通过土壤剖面识别土壤类型的方法及其他相关知识1、挖土壤剖面的方法及需注意的要点一般土壤剖面要求1米宽,2米长,原则上深度要求接触到地下水的水面。

挖出来的土分开放置在土坑的外缘,表层土放在一起,底层土放在一起。

观察面最好向阳,以便于进行土壤剖面观察。

与观察面相对的一面一般修整成阶梯状。

2、怎样判断土壤是否受人类影响看土壤中是否存在煤渣等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物质3、通过土壤剖面识别土壤类型观察土壤剖面,一般主要观察它的以下有关情况:1)、观察土壤的分层情况、每层土壤厚度、颜色、结构、质地。

(注:土壤颗粒大小不同,质地也不同。

一般可以依据颗粒大小把土壤分为砂土、粘土和壤土。

客土法为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之一。

)土壤质地可以分为六个等级: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

砂土:没有土块,呈散沙状,加水没有可塑性砂壤:加水有可塑性,能搓成球,但是表面不光滑,不能成条轻壤:有可塑性,能搓成光滑的球,可以形成光滑的表面,可以成条,但提起来会断,但不能弯曲中壤:有可塑性,可以形成光滑的球。

可以成条、弯曲,弯曲成环有断口。

重壤:有可塑性,可以形成光滑球。

可以成条、成环状,但用力压,环上会有很多裂缝。

粘土:有可塑性,可以形成光滑表面,可以成条、呈环状,并且用力压,环上不会出现裂缝。

酸碱性:一般ph值小于7为酸性,大于7则要测土壤的石灰反应。

2)、野外观察土壤性质主要有:粘着性、粘结性、可塑性3)、观察有无新生体:有无结膜、胶体、绣块等。

4)、观察土壤的孔隙、根系、动物活动等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