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发展——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满意。
▪ 一、让课堂灵动起来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常常会 遇到一些共同的课堂问题:什么样的思想政治课 教学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呢?新课程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的人误 以为有了“配对或小组活动”便有了“合作”; 有人认为自主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 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
活联系紧密的观点。 ▪ 有所改造——结合地方特色、时事新闻、生活热点
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
(二)合作探究 实现发展
▪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 教师将广义上的“问题”交给学生,可以真 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 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 案例:在人教版必修(4)《哲学与生活》的 第十二课第三框《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教学案例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有各法 、但要得法。
▪ 教学有法:法规、规律、原则、课程标准等。 ▪ 各有各法:照本宣科式(划书背书式)、教案剧式、
天马行空式、缤纷活动式、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 法、教学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 但要得法:轻松——学生喜欢学、老师乐意教;
▪ 1、由掌控者变为促进者
▪ 案例:在人教版《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永 恒发展的》教学过程
2、由权威者变为合作者
作为合作者,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 学习目标,让学生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 如何才能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呢? ▪ 为学生预设思维的空间、成长的平台。 ▪ 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学生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合理预设一定的情境,师生以 饱满的热情进行情感交流,通过教师的教,结合学 生的情感因素,从而并借助于情感对认知的激活功 能而实现的。
▪ 例:为缓解南京长江大桥交通堵塞的情 况,南京市政府就汽车单、双号行驶的 问题向市民征求意见。请发表你的观点 和解决措施。
2008年江苏政治高考试卷亮点:
▪ 亮点一: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可 近可亲。
▪ 清华和南大的校训、法定节假日制度、 周杰伦《青花瓷》的歌词等为背景的试题,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 程理念,让考生感觉熟悉而亲切,做到了 “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 气息”。
▪ 亮点二:大手笔突出地方特色和开发地方考 试资源,引领考生关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5.处理教材的策略:
▪ 有所省略——非主干观点、无前后逻辑联系的观点、 对于形成主干观点没有直接影响的比较琐碎的探究 活动、装饰版面的图片。
▪ 有所突出——主干观点、对整个框节观点形成有影 响的探究活动。
▪ 有所引伸——与前后框节存在逻辑联系的观点。 ▪ 有所补充——与教材主干观点存在联系,与现实生
▪ 世界人民都关注的北京奥运、“嫦娥一号”发 射,我国的民生问题等时政热点都在试题中充分显 现。试题要求考生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 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谈谈北京奥运给我国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从公民权利与 义务的角度,就北京奥运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 演讲要点,都强化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 力的考查。试卷35题涉及《政治生活》、《生活与 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试卷第37题第(1) 小问涉及《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 注重考查整合知识的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改“坚持 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 有机统一”。
新闻我播报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 教学相关素材的收集
三、 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 例: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案例
▪ 教育中的关系主要是人的关系,而且是生命的相互创造和 提升的关系。现代教学论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 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 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含行为)的过 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一种情感活 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能称其为真正合理的过程。 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教师必须从主 导者变为引导者,成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 发展的引导者。
▪ 4、创建、丰富自己的“资料包”
教师要善于用艺术化的教学手法,展现、演 绎教材内容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 勇于探索。有时一则美丽的童话、一个动听的故 事,一句幽默的话语,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词, 都可能增加一堂课的感情色彩,引起学生的共鸣。 “书到用时方恨少”,运用艺术化的教学手法, 要求教师要创建、丰富自己的“资料包”。
▪ 2、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
▪ 排除简单的问题; ▪ 排除伪问题; ▪ 排除封闭性问题; ▪ 设置有价值、思辨性问题
▪ 例:《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 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 是幡动,仁者心动!”
▪ 3、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 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 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 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三)转变教师角色, 实现共同发展
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 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 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就具 有积极的意义,也是转变教师观念,推进教育教学 改革的首要任务。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 则,教师的角色必然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促进 者、合作者、引导者。
思考:放手让学生掌控课堂,必须具备一 些必要条件:
▪ 选好课题,问题引路。 ▪ 训练有素,水到渠成。 ▪ 及时点拨,有张有弛。
在开放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的 问题:
▪ 我们在上课或听课时经常会发现,个别同学 思维特别活跃,个别学生唱响课堂;对于大 多数思维处于中低水平的学生来说,就象朱 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所描述的“热闹 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

江苏精神、江苏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江
苏的义务教育、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江
苏电力发展、扬州古城复兴、南京中山陵建
筑风格等为载体的试题,不仅为考生营造了
地域文化氛围,而且能引领考生关注家乡经
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历 史责任感。
பைடு நூலகம்
▪ 亮点三:关注时政热点,凸显能力立意、体现情感、 态度、价值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