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式照明系统乃是传统好莱坞的基本灯光设置,是好莱坞的摄影师、摄像师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的一种灯光照明方法。
虽然照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基础的照明方法被称为三点式照明。
作为经典的布光方法,三角形照明又被称为三点式照明,它一般由以下三种光源组成:分别为主光源(Key Light),辅光源(Fill Light),背光源(Back Light)。
主光源:基本的光,也通常是最亮的光。
让观看者清楚地了解明显的光源方向,它提供了场景主要的照明效果。
并且担负了投射主要阴影的作用。
在室外的场景中,主光源所代表的也许是日光,在室内场景中则是窗户或门照进来的光源等。
辅光源:平衡主光源的效果,照亮主光没有照到得黑色区域,控制场景中最亮的区域和最暗的区域间的对比度。
背光源:帮助物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
最好的例基本的三点式布光基本的三点式布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1、布光的第一步是确定被摄对象的主要光源——主光(key light)又称“塑型光”,是塑造形象的主要光线。
不论照射方向如何,主光起到主导作用。
主光多为直射光又叫硬光,有较强的亮度和明确的方向性。
主光的位置和角度选择,决定我们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它是造成人物光线阴影的主要决定者,揭示了被摄主体外部形态、表面结构和特征。
主光的位置一般在被摄对象左或右两侧的位置上。
2、第二步就是确定辅助光(fill light)辅助光又称“副光”、“补助光”,是一种无阴影的软光,目的是提高暗部照明水平,调整画面反差,用来减弱主光所投射的生硬粗糙的阴影,帮助主光造型,减弱强光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反差比,揭示阴影的细部。
辅助光亮度不可以超过或等同于主光。
3、第三步是确定轮廓光(back light)也叫逆光,是用以勾划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线条的光线,是从被摄主体的背面或侧后面逆向照射的。
轮廓光能够强调空间深度、交待远近物体的层次,人为区分被摄体与环境的关系、形成被摄体与被摄体之间的立体感。
4、背景光又称为“环境光”,是用来照明环境背景的一种光线。
(background light) 背景光一般有多盏散射等组成,用来交待时间、地点和环境,可以调整被摄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5、装饰光又称为“修饰光”,是用来修饰被摄主体某一细部的光线,是对前面所讲光线的一种增补装饰光是有目的的弥补,有针对性的修正,使表现的效果更趋完美。
这种弥补是局部的、小范围的。
饰光的运用原则是合理、准确,不破坏其它光线的照明效果后浪出版公司专栏】基本的三点式布光转载请注明出处:“电影学院”丛书官网()三点式布光(three-point 1ighting)手法,是最传统的做法。
这是在平面、二维空间的电影电视画框中,以均衡、有造型的影像,来塑造三维空间感的手法。
当然在摄影棚中可对光线有完全的控制,但这一基本原则也适用在外景灯光的处理上。
图6.3 a被摄体和主光、辅助光的基本角度关联性;b以垂直高角度来看被摄体和主光轮廓光的关联性。
三点式的打光手法中,最主要的光线来源称为主光(key 1ight),主光模仿了场景中的主要照明来源,像是户外的太阳或是路灯、室内的灯具等。
基本上会被放置在由摄像机到被摄主体间轴线的30°~45°角的位置,同时也会被拉高到30°~45°角的高度(图6-3)。
主光通常会使用像菲涅耳聚光灯(Fresnel)这种可聚光的灯具,以便在散光和聚光间做调整(参阅第5章)。
主光会产生阴影,也能带出主体的形状,因而也是最主要的光线来源,并可以决定拍摄所使用的基本光圈档数。
辅助光(fill light)会被放置在主光的另外一侧,比较接近45°角的位置,通常和摄像机同高。
辅助光或多或少可以减少由主光所带来的阴影,也因为这个原因,其亮度绝对不会超过主光,而多使用较柔和、较扩散的光线来源,例如高频荧光灯或散光型的钨丝灯(参阅第5章)。
太强的辅助光,则会产生低对比的单调扁平的影像。
三点式打光的第三个光源,称为轮廓光(back light)。
轮廓光总是被放置在主体背后有足够角度的高度,以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到镜头。
轮廓光有助于为主体塑造出轮廓,特别是头部和肩膀的区域,并且可以和背景区隔开来。
附加的光源,有时也称为修饰灯光(separation light),可以加强或放大三点式打光的基本模式(图6-4)。
眼神光(eye light)会是较小、可聚焦的光源,放置在摄像机旁且在眼睛高度,可增加演员眼睛闪亮的感觉。
背景光(background 1ight)则照亮背景,和主体的轮廓光是大不同的。
背景光也有助于使表演者和背景或布景区隔开来。
侧光(kicker light)和轮廓光作用极为相似,通常会被放在主体背后,比较低的位置,也会和主光相对。
侧光有助于区隔主体和背景。
轮廓光和侧光所需的亮度差异极大,黑发的人需要较多的光线,金发或秃头的人就会少些。
一个场景如果打光正确的话甚至可以不使用辅助光源,有的灯光指导也避免使用轮廓光和侧光,以求更有真实感三点布光,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
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
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目录理论概述布光作用布光顺序特别注意雷兆云教授解读:三点光理论概述布光作用布光顺序特别注意雷兆云教授解读:三点光展开编辑本段理论概述一个复杂的场景由100名灯光师分别来布光会有100种不同的方案与效果,但是布光的几个原则是大家都会遵守的。
对于室内效果图与室内摄影,有个著名而经典的布光理论就是“三点照明”。
编辑本段布光作用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
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
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
如主光灯在1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
主体光常用聚光灯来完成。
笔者喜欢把主体光的亮度设置为240左右。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
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
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0%-80%。
背景光: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
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编辑本段布光顺序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
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编辑本段特别注意1)灯光宜精不宜多。
过多的灯光使工作过程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显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
另外要注意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
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
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
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决不予保留。
2)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灯光一概处理。
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光,如选用聚光灯还是泛光灯;根据需要决定灯光是否投影,以及阴影的浓度;根据需要决定灯光的亮度与对比度。
如果要达到更真实的效果,一定要在灯光衰减方面下一番功夫。
可以利用暂时关闭某些灯光的方法排除干扰对其他的灯光进行更好地设置。
3)要知道MAX中的灯光是可以超现实的。
要学会利用灯光的“排除”与“包括”功能绝对灯光对某个物体是否起到照明或投影作用。
例如要模拟烛光的照明与投影效果,我们通常在蜡烛灯芯位置放置一盏泛光灯。
如果这盏灯不对蜡烛主体进行投影排除,那么蜡烛主体产生在桌面上的很大一片阴影可能要让我们头痛半天。
在建筑效果图中,也往往会通过“排除”的方法使灯光不对某些物体产生照明或投影效果。
4)布光时应该遵循由主题到局部、由简到繁的过程。
对于灯光效果的形成,应该先调角度定下主格调,再调节灯光的衰减等特性来增强现实感。
最后再调整灯光的颜色做细致修改。
如果要*真地模拟自然光的效果,还必须对自然光源有足够深刻的理解。
多看些摄影用光的书,多做试验会很有帮助的。
不同场合下的布光用灯也是不一样的。
在室内效果图的制作中,为了表现出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往往会把一些主灯光的颜色设置为淡淡的橘黄色,可以达到材质不容易做到的效果虽然照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基础的照明方法被称为三点式照明()。
作为经典的布光方法,三角形照明又被称为三点式照明,它一般由以下三种光源组成:分别为主光源(Key Light),辅光源(Fill Light),背光源(Back Light)。
主光源:基本的光,也通常是最亮的光。
让观看者清楚地了解明显的光源方向,它提供了场景主要的照明效果。
并且担负了投射主要阴影的作用。
在室外的场景中,主光源所代表的也许是日光,在室内场景中则是窗户或门照进来的光源等。
辅光源:平衡主光源的效果,照亮主光没有照到得黑色区域,控制场景中最亮的区域和最暗的区域间的对比度。
背光源:帮助物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
最好的例子是,在音乐MV中,利用彩色光源,侧光源及对比光源,使歌手从其背景中凸显出来。
有趣的是,三点照明有时也包含了第四盏灯光背景光源(Background Light)。
您也可以将它想象成一组光源,它们通常比主光源与補光源的组合要来得暗一些。
主光源、補光源及背光源是以主题或物体为主要考量,而背景光源则与整个场景的环境有关。
如果场景较大时,单独的一个三角形照明无法提供有效的照明,这时,需要采取一种变通的办法,将场景划分为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再采用三角照明法,这种照明的方法称之为区段照明。
以上是两种最基本的照明方法。
当然,在实际的情况中,场景的复杂程度往往要求你采取更复杂的照明设计。
当以上两种方法还不能满足要求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自由的照明方案来产生正确的气氛。
比如使用强光灯来照亮关键的区域和对象,让观众对所强调的事物发生兴趣。
总结:一灯光来照亮物体的黑暗侧,通常从侧面照射并强度较低,这种灯光叫做填充光(Fill light),因为它是以光线充满表面的黑暗阴影部分.通常原则是:如果主光照是暖色调,那么填充光应该使用冷色调,它有利于把前景人物和背景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