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判断成语使用恰当

如何判断成语使用恰当

如何判断成语使用恰当一、注意区别近义成语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 ,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

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

再如 “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中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像以下这些成语:“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楦并茂”指父母都健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变的不好;“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长此以往”多强调将来的情况。

三、注意成语的多义性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成语也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其他的意思,从而使成语具有多义性。

有些成语我们比较熟悉它一个意思,对别的意思则不太了解。

在高考中这种题并不鲜见。

在平时对这种成语要注意积累整理,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譬如以下这些成语:灯红酒绿(即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如虎添翼(既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丽;也形容景物非常优美),捉襟见肘(既形容衣服破烂;也形容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蚁附膻(既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比翼齐飞(既比喻夫妻恩爱;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细节上多方挑剔),眉来眼去(形容以眉眼来传情;也比喻暗中勾结),明珠暗投(怀才不遇;好人失足参加了坏集团;也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平地一声雷(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

四、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色彩既指词语的褒义贬义和中性的特点,也指词语的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

正是因为词语的这种多姿多彩,造就了汉语言的多姿多彩,灵动活泼。

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语,却颇费猜量。

因此,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成语的意思来辨别,舍此,就是舍本逐末。

譬如以下这些成语:“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这个成语肯定是贬义词。

“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事。

贬义。

“弹冠相庆”:指一人作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贬义词。

“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贬义词。

“如丧考妣”:(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

贬义词。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贬义词。

“连篇累牍”:用过多的篇幅来报道。

贬义词。

“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贬义词。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贬义词。

“ 胸无城府”:形容心中没有城府,光明磊落。

褒义词。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

褒义词。

“牛溲马勃”:比喻虽然微贱但是很有用的东西。

褒义词。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褒义词。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也还要注意区分谦辞和敬辞,譬如:“抛砖引玉”,是谦辞;“蓬荜生辉”是敬辞,不可以混淆。

谦辞是对自己的言行的一种谦虚的说法;敬辞则是对他人言行的一种恭敬的说法。

此外,还要注意多义成语的感情色彩,因为其多义,因而,它的感情色彩也就不同:当“灯红酒绿”是指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时,应作贬义词;是指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时,应作褒义词。

“绵里藏针”的词义是形容柔中有刚时,它是褒义词;是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的意思时,它是贬义词。

五、注意成语的源出,分辨其含义中国的成语,往往源自古代的一些典故,它的词义与典故有着莫大的关联,要准确的把握成语的词义,就必须探源,而不能望文生义。

下面这些成语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登堂入室”,源于《论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用“入门”、“升堂”、“入室”来比喻再学习上的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

后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目无全牛”,《庖丁解牛》里说,庖丁给文惠君解牛,动作和声响,同音乐一样有节奏。

文惠君大为惊叹。

庖丁说:“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后来就用“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

“赔了夫人又折兵”,源出《三国演义》,周瑜把孙权的妹妹许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来招亲,打算乘机扣留,夺还荆州。

结果刘备到东吴成婚后,设计带着夫人逃了出来。

所以蜀国士兵讥笑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后即用以比喻想占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

“豁然开朗”,来自晋代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形容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火中取栗”,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

结果猫不但没有吃到,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倒好处。

六、从语法角度判断成语从词性上大致可分为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四类。

动词性成语(如苟延残喘、喜新厌旧),数量最多;形容词性成语(如合情合理、自私自利)都可以做定、谓、主、状等。

名词性成语(如繁文缛节、缓兵之计),可以做主、定、宾。

副词性成语(如设身处地、不约而同),较少,只做状语。

【例题3】同为收藏,目的和动机却________,大多数人以短期的赢利为目的,将收藏视为一本万利的投资;另一种人源于个人爱好,作为精神的收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壤之别 B。

泾渭分明 C。

截然不同 D。

南辕北辙京佳解析:本题答案为C。

由“大多数人”和“另一种人”的对比可看出,同为收藏,目的和动机却是差别很大的。

“泾渭分明”意为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这两个成语均与句意不符,排除B、D。

“天壤之别”比喻相隔很远,差别很大。

词义与句意吻合,但其为名词性成语,不能作谓语,其前应用“有”,排除A。

七、看语义是否重复在成语的运用过程之中,应尽量避免成语和语句中其他词语的语义重复,因为成语本身就蕴含着相当精炼的含义,若不注意将成语与句子语义进行比照,很有可能造成重复。

常见需注意的三种成语语义重复现象:1.句子中已出现了比喻性成分,再使用带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则造成语义重复。

常见的带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有:如坐针毡、如堕烟海、易如反掌、口若悬河、势如破竹。

2.某些成语本身暗含“令人”、“让人”的意思,句中若出现这两个词语,再使用带有这些含义的成语则会造成语义重复。

如:贻笑大方、动人心魄。

3.成语中的某个语素已包含句中某方面意思造成语义重复。

上述三种情形,以第三种最为常见,考生需重点掌握。

【例题1】我在读到这些段落的时候,眼前总是浮现出马悦然的形象,他喝着威士忌,________地讲述自己那些________的故事,讲到关键处常常戛然而止,举起空酒杯,用四川话说道:“没得酒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津津有味 不知所云 B。

津津乐道 跌宕起伏C。

兴致勃勃 引人入胜 D。

娓娓而谈 老生常谈京佳解析:本题答案为C。

“津津乐道”中的“道”与“娓娓而谈”中的“谈”都含有说话的意思,如填入句中则与后面的“讲述”构成语义重复,故排除B、D。

第二空中,与后文的“关键处”相对应,表示故事吸引人的“引人入胜”更符合句意。

“不知所云”指说者语言紊乱或空洞,这样的故事一般不存在“关键处”。

八、从程度轻重角度判断某些成语含义相近,但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

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再如“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后者语义都比前者重。

在做题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适当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题6】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地位已________,对其垂涎的各大奢侈品牌纷纷增资加码是________的举措。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屈一指 顺理成章 B。

举足轻重 理所当然C。

今非昔比 天经地义 D。

无与伦比 水到渠成 京佳解析:本题答案为B。

第一空要填一个表示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地位的成语。

“首屈一指”指居第一位;“无与伦比”指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这两个成语的程度均过重,故可首先排除A、D两项。

正因为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地位重要,各大奢侈品牌增资加码中国市场的举措才显得符合常理。

“天经地义”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

用来形容各大奢侈品牌的举措程度过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