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创新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手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非常难以改变这种现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上看,必须改变人才培养与教育方式,才可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因此,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进行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1 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
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
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
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即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2 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课型的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
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
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2.2 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
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
所
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
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 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的组织形式是较死板的。
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
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
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们也曾作过尝试。
2.4 板书设计的创新。
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
其中,作为教案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
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从而庖丁解牛似地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
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为上,从而收到凝精聚华,发乎探微之功效,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
板书设计的创新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独立完成板书设计。
总之,新鲜生动,灵活多变的板书形式,是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创新目标之一。
2.5 教学语言的风格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卓越的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
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
当然,风格化语言是教师个体精神内最具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外化,它的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当教师进入到自由的创新成就阶段,才能自然形成,但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地去追求。
3 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思维活动要占领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和较宽的知识面,这些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新的基础。
学生必须把握好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知识涵盖仅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
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就谈不上创新。
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
其基本途径有如下三种:①课内外结合。
②与大量的课外阅读相结合。
③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如我校开辟的语文活动课――自主活动八分钟,各班学生举行有关语文的游戏、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学生自办手抄报、自编自演课本剧、自办校园广播电视节目,建立阅读课教室,向学生开放图书室、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工厂农村等,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
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
习语文的思维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