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名词解释94257

遗传学名词解释94257

遗传学名词解释amitosis无丝分裂:细胞核拉长呈哑铃状分裂,中部缢缩形成2个相似的子细胞。

分裂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成。

如:纤毛虫、原生生物、特化的动物组织。

mitosis有丝分裂:即体细胞分裂,通过分裂产生同样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

在分裂中出现纺锤体。

a sexual reproduction无性生殖:通过有丝分裂,从一共同的细胞或生物繁殖得到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生物。

也即克隆(clone)。

sexual reproduction有性生殖:减数分裂和受精有规则地交替进行,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

endomitosis内源有丝分裂:即间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但不发生核分裂,着丝点也不分裂。

结果形成多线染色体。

或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但细胞核未分裂,则核内染色体成倍性增加,成为内源多倍体。

meiosis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而在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核中,每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把它叫做减数分裂。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世代交替: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有性世代和一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就称为世代交替。

allele等位基因:载荷在同源染色体对等的位点上的二个基因,这二个成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additive effect加性效应:是指各个基因位点上纯合基因型对基因型总效应的贡献的大小,这部分效应一般是累加性的。

dominant effect显性效应:是指同一基因位点内相对等位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对基因型总效应的贡献。

autopolyploid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得到。

allopolyploid 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apomixis无融合生殖: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能产生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根据无融合生殖最后形成胚。

aneuploid非整倍体:指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不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比该物种正常合子(2n)多或少一个以至若干个的现象。

atavism返祖遗传:在杂种后代重现祖先的某些性状,即为返祖遗传。

complementary effect互补作用:两对独立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

(9:7)complementary gene互补基因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

additive effect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称之为基因的积加作用。

(9:6:1)duplicate effect重叠作用: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称为重叠作用。

这类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15∶1)inhibiting effect抑制作用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之基因抑制。

(13:3)epistatic dominanc显性上位: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性(epistasis)。

反之,后者被前者所遮盖,称为下位性(hypostasis)。

如果是显性起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显性基因。

(12:3:1)epistatic recessiveness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称之为隐性上位作用。

(9:3:4)modifiers修饰基因:有些基因可影响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这些基因称为修饰基因(modifiers)。

根据修饰基因的作用,有加强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的,称为强化基因(intensifier);有减弱其它基因的表型效应的,称为限制基因(restriction gene);还有完全抑制其基因的表型效应的,称抑制基因(inhibitor)。

上面所讲的例子均属于修饰基因的范畴。

autosome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

back mutation回复突变:突变型基因通过突变而成为原来野生型基因的突变。

balanced lethal system平衡致死品系: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不发生分离的品系。

base substitution碱基替换:一个碱基对被另一碱基对代替碱基替换时,嘌呤由嘌呤代替,嘧啶由嘧啶代替,叫做转换(transition),而嘌呤为嘧啶代替,嘧啶为嘌呤代替,叫做颠换。

bud sport枝变或芽变:在植物里,一个芽在发育的极早时期发生突变,这芽长成枝条,上面着生的叶、花和果实跟其他枝条不同,这叫做枝变或芽变。

Chromosome染色体:是遗传物质或基因载体的总称,包括原核生物及细胞器遗传物质在内centromere着丝点:指两个染色单体保持连接在一起的初缢痕区。

Kinetochore 着丝粒:只限于染色体上纺锤体微管附着的精细结构。

chiasma terminaliztion交叉端化:交叉结向末端移动并逐渐减少,称为交叉端化。

coefficient of inbreeding近亲系数:一个合子中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某一基因的概率,即每一个体中某一位点上两个基因共同来源的概率。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比值的百分数,它消除了变量所取量纲和平均数大小的影响,是个不带单位的统计数,便于比较两组资料的变异程度。

character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contrasting character相对性状: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花和白花、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

遗传学中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单位性状dominant character显性性状:F1所有植株的性状表现都是一致的,都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藏未表现。

把F1代表现出来的性状。

称为显性性状;F1代未表现出来的,称隐性性状。

segregation性状分离现象:植株在性状表现上是不同的,一部分植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另一部分植株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即显隐性状都出现了。

cross-over value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chromosome aberration染色体畸变:指在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的变化。

cistron顺反子(作用子):表示一个起作用的单位,一个作用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是基因的基本功能和转录单位。

一个基因可有几个顺反子,一个顺反子产生一条mRNA。

central dogma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DNA的复制过程,以及由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但不能由蛋白质到蛋白质,或蛋白质到DNA或RNA。

cell fusion体细胞杂交:又称细胞融合,指将来源不同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

deficiency缺失:导致染色体末端着丝粒染色体区段、染色单体区段或亚染色单体区段的丢失,以及这一染色体区段所含有的遗传信息的丢失,所产生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包括端部缺失和中间缺失。

duplication重复:重复是一种使某一染色体区段加倍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inversion倒位: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某一部分的基因序列发生了逆转,然后又愈合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包括①臂内倒位②臂间倒位。

translocation易位:指2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区段的转移或互换。

包括①简单易位(转移)②相互易位③移位型易位④复杂易位。

dauermodification持续饰变:介于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之间。

一般是用环境因素引起表型改变,这种改变可通过母亲细胞质而连续传递好几代,但不能“隔代遗传”,而且不论在后代中进行怎样的选择,这性状终必逐渐消失。

degeneracy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dosage effect 剂量效应:重复隐性基因的作用超过与之相对应的显性基因的作用。

position effect位置效应:重复区段的位置不同,表现效应也不同。

这就是所谓的位置效应。

double infection双重感染:双重感染是指用两种噬菌体同时感染某一菌株dominant lethal显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在杂合体中就表现出来。

partial lethal亚致死现象:致死现象仅出现在一部分个体上。

homozygotic lethal纯合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在纯合体中表现出来。

gametic lethal配子致死:致死基因的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期致死的。

zygotic lethal合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

double fertilizatio n双受精:1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成合子,将来发育为胚(2n)。

另1精核与2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3n)。

F-prime F′因子:F因子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过程是可逆的,当发生环出时,F因子又重新离开染色体,然而F因子偶然环出时不够准确,它携带有大肠杆菌染色体的一些基因,这种F因子称为F′因子(F-prime)expressivit表现度: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在生物体中,有些基因的表达很一致;有些基因的表型效应有各种变化,这种变化有时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动,或其他基因的影响,有时则找不到原因。

这样的差异我们就用表现度来表示。

penetrance外显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率。

由于修饰基因的存在,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有关基因的预期性状没有表达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外显率来说明。

evolution进化: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生物种群的遗传结构随时间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从而引致生物种群在多样性和适应性上的变化。

episome附加体:质粒中,有的除了可在染色体外自律地增殖以外,还可整合到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这样的质粒特称为附加体(episome)。

frameshift mutation移码突变: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

所谓移码突变就是由于DNA分子的某一位置上一对或几对核苷酸的缺失或插入而造成的遗传密码的移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