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基础设计及勘察报告

地基基础设计及勘察报告

1、前言1.1任务来源我公司受陕西新苑建设发展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锦绣新苑高层住宅楼项目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

1.2工程概况拟建高层住宅楼由广东华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并提供了《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和总平面图,详见附件1和附件3。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技术参数详见表1.2。

拟建建筑物主要技术参数表表1.21.3勘察目的⑴对场地及其周围进行地裂缝和其它不良地质作用调查,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

⑵查明场地地形地貌与地层结构,提供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对地基均匀性、压缩性等作出评价。

⑶查明黄土场地湿陷类型及地基湿陷等级。

⑷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与埋藏条件,判定场地土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⑸查明场地内饱和粉土和砂土地震液化效应,划分建筑场地抗震地段,判定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所需参数。

⑹提供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⑺提供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地基变形计算所需参数,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议;⑻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与比较,建议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1.4勘察工作依据和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主要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和《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并执行以下现行规范、规程及标准: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⑵《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⑸《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⑻《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⑼《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⑽《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DBJ61-6-2006)。

1.5建筑类别与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按规范GB50025-2004,拟建高层住宅楼 (25层)属甲类建筑。

按规范GB50021-2001,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二级,故拟建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6勘察工作日期2、现场勘察及室内试验2.1勘察工作量布置根据拟建建筑物总平面图和《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中的勘察要求,按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沿拟建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共布置勘探点6个,包括取土试样钻孔4个(含2个先井后钻孔),不取土试样钻孔2个。

勘探点间距13.0~16.0m,勘探深度为55.0~70.0m。

并在4#钻孔中进行了波速试验。

详见附件3“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2勘探点定位及高程测量勘探点的定位系根据场地周边围墙和既有建筑物与拟建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钢尺丈量法实际测放勘探点。

高程引自拟建场地东侧既有的6层住宅楼室内地坪,其假设高程为BM=100.00m。

勘探点的定位与高程测量由董若舜负责完成。

勘探点平面位置和地面高程详见附件3“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3外业勘探2.3.1勘探、取样及标准贯入试验野外钻探、取样及现场原位测试由董若舜等同志负责完成。

钻探设备为1台DPP-100型钻机。

上部地层采用螺旋钻具回转法钻进,以静压法采取不扰动土试样;下部采用泥浆护壁双管单动回转法钻进,在岩芯管内采取不扰动土试样,于标贯器内采取扰动砂样。

钻孔开孔直径146mm,终孔直径130mm。

标准贯入试验由钻探施工小队在施工过程中完成。

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

主要设备参数为:钻杆直径42mm,穿心锤质量63.5kg,自由落距760mm,贯入器总长650mm,外径51mm,内径35mm。

探井采用机械开挖完成,人工削去表层扰动土层后于井壁上刻取不扰动土试样。

2.3.2波速试验波速试验由齐小安负责完成。

试验方法为人工激振的单孔速度检层法,数据采集使用武汉岩土力学所研制的FDP204PDA型工程测试仪。

室内微机联网处理数据及成图。

2.4室内试验室内试验由赵斌等负责完成。

除对场地地基土进行了一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外、还对水上土试样加做了自重湿陷性试验,对部分土试样加做了湿陷起始压力试验,对②-黄土状土进行了固结快剪试验,对砂类土进行了颗粒分析,并对地下水和地基土进行了腐蚀性分析。

2.5勘察工作量钻(井)探、取样、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2.5“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2.53、岩土工程条件3.1场地位置、地形与地貌拟建锦绣新苑高层住宅楼位于西安市西郊三桥街道三桥路南约150m的锦绣新苑小区西北角,交通十分便利。

拟建场地勘察期间经拆迁整平,地形较平坦。

勘探点地面标高介于98.97~99.59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为0.62m。

地貌单元属皂河一级阶地。

3.2地层结构及岩性描述根据野外勘探揭露,拟建场地地层由人工填土、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黄土状土和砂类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冲积砂类土和粉质粘土,中更新世冲积砂类土和粉质粘土组成。

现按层序分述如下:①-杂填土Q4ml:杂色,土质杂乱,结构疏松,以建筑垃圾为主,含较多煤灰渣和少量粘性土。

稍湿,松散。

其厚度为0.50~2.50m,层底标高为96.67~99.00m。

②-黄土状土Q4al+pl:黄褐~褐黄色,土质较均匀,针状孔隙发育,可见虫孔,含少量蜗牛壳、结核及植物根,可见网状钙质条纹,局部粉粒含量大。

可塑(个别土试样为软塑),局部土试样具轻微~中等湿陷性。

属中压缩性土(局部为高压缩性土)。

本层厚度为8.30~10.10m,层底埋深为10.80~11.50m,层底标高为87.47~88.79m。

②-1中粗砂Q4al+pl:灰黄色,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之。

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黄土状土层中部。

级配较好,砂质较纯净,稍湿,稍密。

本层厚度为0.40~0.90m,层底埋深为4.20~6.40m,层底标高为93.15~95.30m。

③-中砂Q4al:灰黄色。

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之。

含零星圆砾。

颗粒比较均匀,级配较差,湿~饱和,中密~密实。

本层厚度为1.20~1.70m,层底埋深为12.40~13.00m,层底标高为85.97~87.15m。

④-粉质粘土Q4al:灰黄~浅灰色,土质较均匀,含较多氧化铁条纹和铁锰质斑点,可见钙质结核和蜗牛壳碎片,局部粉粒含量大。

可塑(个别土试样为软塑),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厚度为4.50~6.60m,层底埋深为17.00~19.40m,层底标高为79.95~82.59m。

⑤-中砂Q4al:灰黄色。

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之。

含零星圆砾,局部夹砾砂透镜体,级配一般,含泥量小于5%。

饱和,中密~密实。

本层厚度为11.60~13.40m,层底埋深为30.30~31.40m,层底标高为68.03~68.67m。

⑤-1粉质粘土Q4al:呈透镜体状分布于1#和2#钻孔本层中部。

土质较均匀,含较多氧化铁条纹和铁锰质斑点,可塑,属中压缩性土,厚度为0.80~1.40m。

⑥-粉质粘土Q3al:灰黄色,土质均匀,含较多水平氧化铁条纹和斑点,偶见蜗牛壳碎片和零星砂颗粒,局部夹粉土透镜体。

可塑(个别土试样为硬塑),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厚度为 1.40~2.90m,层底埋深为32.00~34.00m,层底标高为65.55~66.97m。

⑦-中砂Q3al:灰黄色。

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之。

含零星圆砾,颗粒比较均匀,级配一般,含泥量小于5%。

饱和,密实。

本层厚度为0.90~3.40m,层底埋深为33.80~36.50m,层底标高为62.85~65.17m。

⑧-粉质粘土Q3al:浅灰色,土质均匀,含氧化铁、锰质斑点,可见钙质结核及蜗牛壳碎片。

可塑(个别土试样为硬塑或软塑),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厚度为0.30~2.10m,层底埋深为35.50~37.00m,层底标高为62.55~63.47m。

⑨-中粗砂Q3al:灰黄色,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之。

含零星圆砾。

含泥量小于5%。

级配一般,饱和,密实。

本层厚度为20.30~21.40m,层底埋深为57.00~58.00m,层底标高为41.35~42.55m。

⑩-粉质粘土Q2al:灰色,土质较均匀,含较多氧化铁、铁锰质斑点,含零星钙质结核。

可塑,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厚度为1.90~2.00m,层底埋深为59.50~60.00m,层底标高为39.35~40.09m。

⑾-中砂Q2al:灰黄色,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之。

含零星圆砾,含泥量小于5%,颗粒较均匀,级配较差,饱和,密实。

本层揭露厚度为10.00~10.50m,相应层底标高为29.35~29.59m。

3.3地下水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深为11.10~11.60m,相应标高为87.87~88.10m。

场地地下水位主要位于②-黄土状土的底部或③-中砂层顶部,为粉质粘土及砂类土中的孔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并通过自然蒸发、人工开采以及径流排泄。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2.0m。

4、岩土工程特性指标4.1岩土室内试验结果4.1.1地基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层地基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件5“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

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按规范GB50021-2001,经归纳统计列于表4.1.1“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统计表”。

地基土的液限含水量采用圆锥仪法测定,圆锥质量为76g,下沉深度10mm。

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统计表表4.1(1)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统计表表4.1(2)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统计表表4.1(3)4.1.2地基土的压缩性根据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场地内分布的各层地基土均属中压缩性土。

为便于地基变形计算,结合工程经验给定了砂类土的压缩模量,同时将各层粘性土在不同压力段下的压缩模量E s平均值列于表4.1.2“地基土的压缩模量E s(MPa)值统计表”。

地基土的压缩模量Es(MPa)值统计表表4.1.24.1.3黄土的湿陷性本次勘察对地下水位以上土试样均进行了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试验,并对部分土试样进行了湿陷起始压力试验。

各土试样的湿陷系数(δs)、自重湿陷系数(δzs)和湿陷起始压力值(P sh)详见附件5“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

4.1.4固结快剪试验结果为确定基坑开挖放坡坡率和满足坑壁支护结构设计需要,对场地内分布②-黄土状土土进行了固结快剪试验,其结果详见附件5“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

归纳统计结果列于表4.1.4 “固结快剪试验成果统计表”。

固结快剪试验成果统计表表4.1.44.1.5地下水与地基土的腐蚀性为查明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在6#钻孔中采取1件水试样作了水质简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