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交流中心设计概要

国际交流中心设计概要

国际交流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
(建筑设计5 综合体设计)
1 设计任务
为方便学术交流,某大学拟新建国际交流中心——集会议、办公、商业、接待、客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建筑。

2 设计原则
2.1 综合性
本设计为综合体建筑类型,应尊重高校的发展要求,建筑平面功能经济合理,营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多功能建筑空间。

2.2 城市性
注重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应强调城市性、地域性、高校校园特性的表达,既考虑与校园内部空间的有机延伸,同时注重城市干道围合界面的双重特点。

2.3 公共性
注重国际交流中心的交往空间、共享空间等类型空间的运用。

通过对交流中心功能空间、环境、各专业技术融合创新,突出交流中心功能的综合性和多元性。

2.4 地域性
国际交流中心设计应充分体现武汉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新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功能、技术、生态”为主题展开设计。

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风和气候,在平立剖面的设计上,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利用自然日光的照度与热量、自然风,使之造福于使用者,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武汉市的气候环境特点(详见建筑设计资料集一)
3 设计要求
所有单体建筑的面积统一按总建筑面积进行控制,根据需要允许±10%面积
误差。

3.2 用地布局及交通组织要求
●用地布局设计合理,统筹安排客房、会议、办公、道路停车、绿化等各
项用地功能分区,较好处理与周边用地的衔接问题。

●场地设计中对抗震、消防、环保、节地等因素考虑周全。

●交通流线合理清晰。

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各类人流行为模式、景观组织
等各种因素,组织便捷、畅达、安全、舒适的道路系统。

●停车设施科学合理、满足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停车要求。

3.3 景观环境及建筑造型要求
●突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处于邻近城市干道的特殊性,体现总体规划的标
志性、校园制高点、对外性等意图。

●建筑造型要有利于功能发挥,注重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形和城市立面的设
计,外观设计庄重、简洁、大气,具有一定的标志性。

3.4 经济性要求
建筑构造及结构经济、安全合理,建筑设计及材料的使用考虑到建筑节能、建筑环保等因素。

3.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面积50000m2,不包含地下部分;
●建筑高度结合方案进行,不超过100m;
●建筑密度小于30%,绿地率大于35%,地下停车位不少于160个,地
上不少于40个;
●建筑退规划主干道道路红线不少于30M,次干道建筑红线不少于15M。

3.6 建筑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说明
●图纸
总平面图(比例尺1:500)
各层平面图(比例尺1:200)
立面图(比例尺1:200,不少于2个)
剖面图
彩色透视图
各类分析图
4、教学参考资料
4.1 《建筑设计资料集》,相关建筑规范、规定。

4.2 《国外当代旅馆建筑设计精品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李艾芳等
4.3 《宾馆·旅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日)高木干朗
4.4 《旅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英)恩特威斯尔
4.5 《旅馆建筑》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吕宁兴徐怡静
2009年11月3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