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探工作方法技术应用
在。
B层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主要由砂质和粘土组成 。一般为棕色及黄褐色,具有块状或棱柱状构造,干燥 时硬结成块,而潮湿时粘性较大,可能是由于富含Fe、 Al氧化物及粘土矿物之故。从A层淋溶下来的物质,很 可能在B层淋积起来,与A层比较易于区别,所以一般的 取样部都选在B层。在某些地区,在B层中还可能发育一 层铁、锰淋积层,呈深棕色,在这一层中往往富集了许 多金属元素。
各层相对的厚度变化范围很大,大致为:A层:0— 1.2m,B层:n×l0cm—2m,C层厚度比其它各层要大些 ,在我国南方诸省,风化基岩可深达n×10m
(2)内蒙古北部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原区:下分丘陵残山区, 盆地—高平原区(包括二连—锡林浩特草原区和呼伦贝尔 草原区)和浑善达克沙漠区。
(3)鄂尔多斯高原半干旱沙地草原区:又分东部丘陵残山 区,盆地高平原区和沙漠区以及西部山地。
(4)阴山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区:包括山间盆地和河谷以及 阴山中低山。
(5)大兴安岭构造剥蚀中低山森林区,以海拉尔——扎赉 屯一线以南为构造剥蚀中低山森林区,以北为低山森林沼 泽区。
一、方法确定
根据任务书要求,收集工作区内地物化遥 有关资料,在野外踏勘的基础上,确定野外 开展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岩石)测量。 通常水系发育或较发育区以水系沉积物测量 为主,水系不发育区以土壤测量为主。
方法试验(已知矿点上): 粒级、介质、重现性
我区地球化学景观区的划分:
(1)阿拉善高原极干旱荒漠区:又分四个亚区,即北山和 合黎山—龙首山、雅布赖山构造剥蚀低中山区,荒漠丘陵 山地—高平原区,额济纳平原区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 区。
在土壤学中,把土壤的垂直剖面根据颜色、成分、结构及 土壤的熟化程度划分出A、B、C、D等层位
A层,也叫腐殖层,生物作用最活跃。A层的顶层为A00。 是由未分解的枯枝落叶铺垫而成。A0层是由部分分解的有机 物压填而成,基本成分是腐殖质。A0层基本上反映了生长在 其上的植物成分,所以有些生物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就是取的 这种物质。泥炭,实际上是扩大化了的A0层。
现在我们使用的主要是原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和内 蒙古第一物化探队合作,在内蒙中西部区开展区化方法 技术研究成果;地科院物化探研究所在大兴安岭地区的 重新研究成果。
二、野外工作
1、采样点布置:以均匀性和合理性为基本原则 要结合地质条件、已有化探异常、地理地貌情况进 行采样点位预布置,制作“采样点位图”作为设计附 图提供。 (1)水系测量沉积物:采样密度为4~8点/km2,采样粒 级为-40目或-60目的粒级。样品应以砂、细砂和粉砂 为主,应减少淤泥和有机质的混入。采样点应分布在 一级水系口、二级水系内。一级水系长度大于500米时, 应在一级水系内加布一个或多个采样点;在羽状水系 发育区段,应在多条羽状水系内布点,组合成一个样, 将样点标在较大水系内,并做为中心点,其他水系各 点用箭头指向中心点,样点布设应避免重复控制或漏 控现象。每个样点控制的上游汇水域面积不小于 0.125km2,不大于0.25km2。
C层是土壤的母质层,由岩石碎屑及部分分解的基岩 构成,有机质很少,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基岩基本一致。 但在一些地区,从上面淋滤下来的物质能在C层积聚。 这种积聚物质,通常是在溶液中比较稳定的成分,因为
不稳定的成分在较浅部已经析出了。钙质层,石膏层、 有时甚至盐层可以在C层发育,但这些层内重金属含量 一般不高。在排水良好的地区,金属元素都可能彻底从 A层、B层淋失,此时C层就是唯一的取样对象。
(2)土壤测量:采样密度8~20个点/km2。
采样粒级:土壤样品截取-4(-5)目—+20目。
采样介质:一般为B(淋积层或残积、坡积层) 或C(母质层)。野外粗加工,样重大于200g.
定位:手持GPS
注记:木桩、筷子 、红油漆涂在固定石块上、 红布条绑在树枝上、土堆等(要醒目、牢固), 目的是为了发现异常后寻找方便。
(6)河套土默川冲湖积平原农牧业区和西辽河冲积平原农 牧业区。
异常所在地的气候,地形条件、植被、疏 松覆盖物的情况(性质和厚度)。通过这 些资料了解指示元素表生性状,淋失还是 次生富集、原生的共生关系是否受到破坏, 有否表生的分带情况,异常位移的可能方 向与大小,异常的来源、迁移距离与方式 等。
首先开展化探方法技术试验工作的是原地矿部物化 探研究所和内蒙古第一物化探队合作,在内蒙中西部区 开展区化方法技术研究;其次是原地矿部第二物探队在 内蒙古东部区开展的区化方法技术研究;相继还有内蒙 古第二物化探队在得尔布干成矿带开展的区化方法研究, 原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在黑龙江森林沼泽区开展的区化 方法研究,原地矿部第一物探队在内蒙古中东部开展的 区化方法研究,有色研究所在大兴安岭地区的研究, 2001年初内蒙古地质调查院和部物化探研究所在锡盟 达来幅开展的区化方法研究,地科院物化探研究所在大 兴安岭地区的重新研究。
A0层向下,逐渐有无机物的混入,便成为A1层。在A1层 的下部有时可以见到一层褪色层,叫做A2层。这是由从上面 淋滤下来的酸性溶液与A1层作用,使其中的有机物分解,微 迹元素淋溶造成的。这一层在某些地区在A层的整个深色背 景上看得很清楚。这一层虽然位于高层位,却主要由砂及粉 砂组成,连粘土成分也不高。在这一层中,即便在强矿化地 点也不会有异常反映。所以取样时要注意避开,其厚度—·般 不超过25cm,而且浅色,较易识别。 A3层是A与B层的过渡 层,在野外划分是比较勉强的,有的根本不存在。 A3层是A 与B层的过渡层,在野外划分是比较勉强的,有的根本不存
物化探工作方法技术应用
李峰 2015年9月
通常在矿产检查中投入大比例物化 探工作,应用地球化学测量、地面高 精度磁测和激发极化法测量,对发现 的矿点、矿化体、蚀变带、重要的物 化探异常进行评价。下面分三部分去 介绍各项工作,重点是土壤测量方法 技术及异常查证工作。
地球化学测量
一、方法确定 二、野外工作 三、测定元素选择和元素分析测试质量监 控要求,数据整理 四、图件编制 五、异常评价与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