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房的设计
11
五、氨管道的布置要求
1.总要求:系统安全运行,方便操作检 修,经济合理,使用氨用仪表。 2.重力供液水平管不能上凸下凹,防止 “气囊”“液囊”。 3.管道坡度和坡向要求:一般坡向与制 冷剂流向一致,注意氨吸气管逆向; 坡度的建立靠管架进行调整。
六、氟里昂管道的布置要求
1.总要求:氟利昂系统应保证回油良好,管道设 计时应注意带油问题。有坡度的管道,都坡 向制冷剂流动的方向。 2.吸气管 1)吸气管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压 缩机,以便于回油。 2)蒸发器高于压缩机时,其回气管应先 向上弯曲至蒸发器的最高点,再向下通至压 缩机。 3)多台压缩机并联运行时,曲轴箱上应 装有均压管和油平衡管。 4)上升吸气立管的氟利昂气体流速必须 高于带油最低流速。
5
八、选配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 油分离器 2. 贮液器 3. 集油器 4. 空气分离器 5. 紧急泄氨器 6. 过滤器和干燥器 7. 回热器
九、制冷机房的布置 1.制冷机房位置尽可能靠近冷负荷中心, 力求缩短输送管道;氨制冷机房应考虑 到氨制冷剂的易燃易爆特性。 2.大中型机房内主机宜与辅助设备及水泵 分间布置,可单设泵房; 3.压缩机一般情况下不少于两台,布置成 对称或有规律的形式。压缩机的所以压 力表、温度计等仪表,均应设置在操作 时便于观察的地方,通常使其面向主要 操作通道;
' ' ' 1
1 4
② 由冷量换算公式计算: ③ 由压缩机特性曲线确定 3.压缩机轴功率的计算 ——得出电机功率再 选配电机
七、选配冷凝器、蒸发器 1. 选择类型 2.计算冷凝器、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 后应加上10%-15%的裕度,确定冷凝 器、蒸发器型号 3.计算换热介质(冷却水、冷冻水)用 量,设计水系统
2. 水质资料:冷却水水源的水质资料:浑浊度、 含铁量、PH值、水温、供水情况等。 3. 气象资料:最高、最低温度,大气压力、大 气相对湿度等; 4. 地质资料:通常由土建专业提供。
5.主要材料资料:保温材料、各种管材 的技术性能、规格、价格等。 6.工厂发展规划资料 7.设备资料:各种设备的主要性能、技 术规格、技术参数、设备外形图、 安装图、出厂价格等。
螺杆式
352-3870 250-10500 250-28150 1060-35200 <210
离心式
R134a R22
涡旋式
R22
4.004.35
第二节 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
一、制冷系统管道 组成
1. 2. 3. 4. 制冷剂管道:氨或氟利昂 载冷剂管道:水或盐水 冷却水管道:水 润滑油管道:制冷剂及润滑油
1. 设备布置平面图 3. 制冷系统图 2.设备布置剖面图
8
十一、冷水机组
• 活塞式冷水机 组 • 螺杆式冷水机 组 • 离心式冷水机 组 • 涡旋式冷水机 组
种类
制冷剂
单机制冷量 KW 52-580
性能系数 W/W 3.574.16 4.5-5.56 5.006.00 4.765.90
活塞式
R22 R134a R22 R123
5.管道阻力:
P Pm Z L Ld dn 2
2
氨管道
三、制冷剂管道设计---氟利昂系统
1. 管材:紫铜管:Dg<25mm 无缝钢管:Dg≥25mm 2. 管道连接:焊接、法兰连接、螺蚊连接
10
3. 密封材料:丁腈橡胶 4. 管径确定:先选择计算图表,再根据设计
6
4. 立式冷凝器一般室 内;蒸发式冷凝器一般布置在制冷站屋顶 上; 5. 蒸发器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压缩机,以缩 短吸气管,减少压力降; 6. 设备间的净间距要求。 十、制冷剂管路的设计
1. 管道布置 2. 管径确定 3. 阻力损失计算
7
十一、工程制图
2
三、确定系统总制冷量Q0
考虑: 用户实际需要的制冷量 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损失 量
Q0 (1 A) Q
A为冷损失附加系数: 直接供冷 A=5%-7% 间接供冷 A=7%-15%
四、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一般根据系统总制冷量、冷冻水量、水温及使用条 件确定: 1. 制冷剂的确定 Q0 >350kw,间接供冷或对卫生、安全无特殊要求 时:宜用氨; Q0 <350kw,对卫生安全有特殊要求或直接供冷: 宜用氟利昂。 2. 系统形式的确定 单级压缩 单机工作 双级压缩 多机并联工作
9
二、制冷剂管道设计--氨系统
1. 管材:无缝钢管 2. 管道连接:管与管焊接,管与管件法兰连接 3. 密封材料:普通橡胶 4. 管径确定: 1)公式法: 4 M R Dn w 2)图表法:根据管道条件,确定选用的计算图 表。再根据配管设计时的工况负荷量和管子当 量长度,确定设计管道的公称直径。
主编 刘建兵 吴兆春
第一节 制冷机房的设计
一、了解机房设计任务
1.空调用冷冻站:总制冷量,冷冻水供水、 回水温度,冷水机组,冷 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 2.冷藏库制冷系统:冷藏量,冻结能力,制 冷装置,库房设计
1
二、收集机房设计原始资料 1. 冷负荷资料:来源随制冷工艺的不同 而异,如空调用冷冻站,其冷负荷由 空调计算提供。同时要了解用户要求 的供冷方式(直接、间接)。
3
3. 供冷方式: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直接供冷:冷藏库 间接供冷:大中型机制空调用制冷系统
五、确定系统设计工况 • 1.冷凝温度:由冷却介质温度及传热温 差确定 • 2.蒸发温度:由冷却对象的温度及传热 温差确定
• 3.过冷温度:比冷凝温度低3-5℃ • 4.吸气温度:氨系统:过热度5-8℃ • 氟系统:吸气温度<15℃ • 5.工况确定后,即可绘制压焓图,进行循环热 力计算,为选设备提供原始数据
工况制冷能力和管子当量长度,以及蒸发温 度,确定设计管道的管径。 5.管道阻力:
P Pm Z L Ld
dn
2
2
氟利昂管道
四、制冷剂管道基本布置原则
1. 保证各蒸发器充分供液; 2. 避免压力损失过大; 3. 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 4. 防止压缩机润滑不足; 5. 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适当注意整齐。
六、选择压缩机及其配用电机
1.选择原则:压缩机型式、台数、压缩级数的选 择 大中型冷冻站:一般离心式或螺杆式 中小型冷六、选择压缩机及其配用电机冻站: 一般活塞式
4
2.压缩机制冷量计算——选配压缩机: (三种方法) 1 Q M V Q R s o 1 hoh V h ① 由理论输气量计算: h 1 h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