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一 第二章章末检测

选修一 第二章章末检测

选修一第二章章末检测1.如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回答20~21题。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 岩洞B. 岩礁C. 沙滩D. 海岸【答案】C【解析】解:A、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

从这个概念中分析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

海岸地形之一。

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

从这句话中可以分析此地貌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

根据这个定义分析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故正确;D、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

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岩洞又称溶洞或洞穴.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海岸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2.“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于北京时问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发射,并在月面成功实现软着陆.回答1-2题.“嫦娥三号”着陆区分布着古老的玄武类岩石和厚厚的月壤,这说明月球上目前()A. 风化作用剧烈B. 变质作用显著C. 侵蚀作用强烈D. 岩浆活动频繁【答案】A【解析】解:A、“嫦娥三号”着陆区分布着厚厚的月壤,是古老的玄武类岩石在外力风化作用下形成的,故正确;B、“嫦娥三号”着陆区分布着古老的玄武类岩石和厚厚的月壤,没有变质作用形成其他的岩石,故不符合题意;C、侵蚀作用包括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题目中看不出物质有移动,故不符合题意;D、古老的玄武类岩石是岩浆活动形成的,但不是现在目前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3.受天体引力、地形和气候等综合因素影响,钱塘江口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独特景象.如图为钱塘江口和杭州湾岸线变化图.完成21、22题造成杭州湾北岸岸线变化的主要外力因素及其作用形式是()A. 潮流、侵蚀B. 河流、侵蚀C. 潮流、沉积D. 河流、沉积【答案】A【解析】解:读图文可知,造成杭州湾北岸岸线变化的主要外力因素及其作用形式是潮流、侵蚀。

故选:A。

钱塘江大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4.大约在800万年前,冰川融水带着泥土通过贝拉库勒河注入太平洋,在出海口遇到太平洋地热温泉,冰川泥被温泉揪动像沸水那样翻滚在百丈冰层之下。

百万年后,在海底形成了约40英亩细如雾、柔似棉的冰川泥,这是加拿大独有的美容护肤品原料。

读加拿大冰川泥分布区示意图,完成9-10题。

冰川泥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侵蚀B. 海浪侵蚀C. 冰川堆积D. 流水堆积【答案】D【解析】解:由题干可知,在出海口遇到太平洋地热温泉,冰川泥被温泉揪动像沸水那样翻滚在百丈冰层之下。

百万年后,在海底形成了约40英亩细如雾、柔似棉的冰川泥,冰川泥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

故选:D。

5.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洪积扇自上而下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三个部分。

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状况,甲、乙、丙三处洪积扇扇根位置沉积物平均粒径分别为7.5cm、25cm 和35cm。

读图完成43~44题。

与甲、乙处洪积扇相比,丙地洪积扇扇根处堆积物平均粒径最大的可能原因是丙处()A. 降水量更大B. 河流更长C. 风化物粒径更大D. 集水区相对高度更大【答案】D【解析】解:与甲、乙处洪积扇相比,丙地洪积扇扇根处堆积物平均粒径最大的可能原因是丙处集水区相对高度更大。

故选:D。

看地形图,贺兰山山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在沟口泥沙堆积形成密集的冲积扇。

6.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 石林、三角洲B. 沙丘、曲流凹岸C. 三角洲、沙丘D. 石林、河流凸岸【答案】C【解析】解: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三角洲、沙丘。

故选:C。

7.读图文资料,回答24-26题.河流阶地是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流水所起的作用,正确的是()①风化②侵蚀③搬运④沉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解:结合河流阶地的定义,在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流水所起的作用有侵蚀、搬运、沉积.故选:B.8.华山西峰的地质构造属于()A. 背斜B. 向斜C. 地垒D. 地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断层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做地垒,在地垒的基础上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地堑构造。

在地堑构造上常有许多典型的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等。

9.为了调查东南丘陵某地某岩层的构造状况,地质工作者采用钻孔的方式获得了该岩层顶部的埋藏深度数据,如图为该地区地形等高线和部分钻孔位置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下列能够正确表示上图中剖面线地形地质构造状况的是()A.B.C.D.【答案】C【解析】解:据图可知,岩层在AB一线的中部埋藏较深,在两侧埋藏较浅,故AB错;岩层在XY一线的X侧埋藏较浅,在Y一侧的埋藏较深,故C对,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0.读图所示的地貌景观,完成第37~40题。

③是()A. 三角洲B. 冲积扇C. 河漫滩D. 山谷【答案】B【解析】解:③是山麓冲积扇,B对。

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A错。

河漫滩位于河流两岸地区,C错。

山谷两侧高,中间低,D错。

故选:B。

广西属于湿润气候区,植被茂盛。

气候干旱区,植被稀少。

山麓冲积扇分布在山麓地带,河流出山口处风蚀蘑菇地貌,特点是岩石坚硬、地表植被覆盖少、形态独特。

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11.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8~19题.该沙丘位于()A. 冲积扇B. 洪积平原C. 三角洲D. 河漫滩【答案】D【解析】解:A、图中是河流的中游地区,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故不符合题意;B、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图中是河流的中游地区,故不符合题意;C、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图中是河流的中游地区,故不符合题意;D、河漫滩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河道宽阔,水流速较慢,以流水沉积为主,多发育沙洲和河漫滩等沉积地貌,故正确.故选:D.12.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与高住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如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A. 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 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C. 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 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答案】A【解析】解:甲河被袭夺后,①河段大量补给乙河,造成②河段上游补给水量明显减少,故携带泥沙量明显减少。

故选:A。

1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流域地表地貌的发育也起到重要作用。

如图中,图甲为黄河干流图,图乙为黄河流域某区域沟壑地貌景观,分析完成22~23题。

对图乙中沟壑地貌的塑造起主导作用的是()A. 流水侵蚀B. 流水沉积C. 风力侵蚀D. 风力沉积【答案】A【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乙为黄河流域某区域沟壑地貌景观,对图乙中沟壑地貌的塑造起主导作用的是流水侵蚀。

故选:A。

14.比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该沙丘是在距海岸线约1千米的沙洲影响下形成的。

落潮时,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每年大致以5米的速度向内陆移动。

如图为比拉大沙丘,据此完成6~7题。

距海岸线约1千米的沙洲形成原因是()A. 流水的搬运与堆积B. 岩浆的固结与风化C. 风力的搬运与堆积D. 海浪与风力的侵蚀【答案】A【解析】解:A、该沙洲是流水的搬运与堆积形成的,故正确。

B、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岩浆活动很少,不符合题意。

C、风力的侵蚀多分布在干旱或者半干旱区,该区域终年温和多雨,不符合题意。

D、风力的侵蚀多分布在干旱或者半干旱区,该区域终年温和多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如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示意图,①~⑤表示了它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23、24题.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主要成因是()A. 海水侵蚀B. 流水侵蚀C. 风力侵蚀D. 冰川侵蚀【答案】B【解析】解: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陆地上,不会是海水侵蚀;从图中5看,峡谷的形态呈V 字形,是典型的流水侵蚀谷地.所以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主要成因是流水侵蚀.故选:B.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16.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

如图示意某常见的沙坡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

读图回答7~9题。

该沙坡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A. ①坡和②坡B. ①坡和③坡C. ③坡和④坡D. ②坡和④坡【答案】B【解析】读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由此判断,①、③坡主要表现为泥沙的沉积,因此为迎水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