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新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新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句用了反复、对比的修辞。

B.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一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D.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的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因天气转凉,思念亲人,徒增悲伤。

更让人伤感的是,马上迎来大寒和小寒两个节气,家书无法寄达。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表述不正确。

“白露”后还有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以“马上迎来大寒和小寒两个节气”错误。

且“大寒和小寒”应该改为“小寒和大寒”。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多方面的能力: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正确使用标点符合的能力。

平时学习时要熟练记忆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常识,掌握常用修辞手法及标点符合的用法。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筹交错”“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觥”“白”都有酒杯的意思。

B. 成语“心旷神怡”“气象万千”“峰回路转”均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 “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本意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共33篇,分国编次。

【答案】 B【解析】【分析】A:正确。

B:“心旷神怡”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气象万千“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峰回路转“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

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

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B.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

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 C【解析】【分析】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4.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曹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者,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是苏洵,不是曹操。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

B. 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的文学样式。

【答案】 B【解析】【分析】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6.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 “持节”“揖”“拜”“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

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 雨果,法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D.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B. “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

D. 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误,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不仅为了表达观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比照辨析正误。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当仁不让”等。

B.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般认为,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习俗有喝菊花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茱萸等。

C.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赏脸、寒舍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答案】 A【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

B.喝菊花酒不是端午节习俗,而是重阳节习俗。

C.劳驾: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赏脸:给面子,用于请对方接受请求或馈赠。

这两个词都不是谦语。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而不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或尊称)有“令、尊、贤”等。

B.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与“三更半夜”的“更”都表示时间,更次。

“更定”是指晚上八点左右。

C. 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D.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行路难》等。

【答案】 D【解析】【分析】D.李白不是八大家。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10.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 《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有误,“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B项有误,正确应是: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C项有误,“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11.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A.耳顺年体健身康花甲岁神清气朗B.花甲岁神清气朗耳顺年体健身康C.庆古稀福如东海贺生辰寿比南山D.贺生辰寿比南山庆古稀福如东海(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

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________。

【答案】(1)B(2)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解析】【分析】(1)“古稀之年”是七十岁,而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很显然不合适,故排除C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