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述1.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陕西定边冯地坑风电场二期35kV 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作业。
工程结束后自动失效。
1.2. 编写主要依据1、根据《陕西定边冯地坑风电场二期35kV 线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图册;2、《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4;3、《交流电器装置接地》(DL/T621—2007);4、《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电瓷外绝缘污秽分级标准》( GB/T6463—2005);5、《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1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7—2014《电器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4;8、根据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安全操作规程。
2、工程概况:陕西定边冯地坑风电场二期35kV线路工程,将冯地坑风电场共计24台风机接入风电场110kV升压站,本期共架设2回线路,每回线路均起始于风电场110kV升压站35kV配电室外新建电缆终端塔,终止于风电场内接风机的电缆终端塔。
本期2回线路均采用单回路铁塔架设,沿线海拔高度在1510m-1800m之间。
本工程架空线路全长约1*35.176km( 17.522+17.654km),全线新建铁塔共计133基,其中单回路直线塔79基,单回耐张塔51基,T接塔3基。
全线随35kV集电线路架设1根ADSS光缆。
2.1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表。
本工程采用JL/GIA-240/30-24/7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1根GJ-50 (1*7-9.0-1270-B)镀锌钢绞线,与接风机箱变段电缆相连接的引流线采用LGJ-70/10钢芯铝绞线。
本工程线路沿线地貌较为复杂,从成因上多为黄土侵蚀而成,形成了黄土梁、峁,从形态上多表现为丘陵及冲沟,丘陵顶部较为平缓,冲沟较深而陡峭,沟坡稳定性差。
风场内运输风机道路可以利用,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2.2 线路方向及基础腿别2.2.1 根据本工程风机现场分布,将24台风机接入升压站,具体线路走径如下:I回线路长17.522km,本回线路将2.345611.12.16.18.20.21.23 共计12台风机接入升压站。
II 回线路长17.654km,本回线路将1.789.10.17.13.14.15.24.19.22压站。
2.2.2线路方向2.221主线路,冯地坑风电场二期35kV构架-各回路终端风机2.2221 回T1线路:I回主线G4-1回T1线J3;2.2.2.3I回T1线路:I回主线G49-I回T1线J42.2.2.4I 回T2 线路:I 回T1 线G5-H 回T2 线J32.2.3基础腿编号如下图所示:□ I □塔位中心桩i □I|?德胜变电所110KV升压站(小号侧)2.3 .主要交叉跨越本工程需钻800kV线路3次,跨35kv线路2次,10kV线路40次,380V线路1次,220V 线路4次,架空光缆15次共计12台风机接入升3、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3.1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过程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示。
在基础施工当中,从复测分坑、基坑开挖、钢筋安装、模板安装到基础混凝土浇筑、土方回填、混凝土养护,每一道工序都应认真负责,工作人员应严格核实和校对有关技术数据,把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同时,在工序进行过程中, 按要求及时填写各类施咋、工记录,使本工程顺利完工并实现达标投产。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过程控制图3.2.线路复测3.2.1线路复测内容包括线路的直线性、档距、塔位高差以及地形地物之间的高差和沿线交叉跨越距离,复测结果应与平断面定位图、杆塔明细表相同。
3.2.2施工测量必须由测工担任,测量时需保证花杆和塔尺应垂直于地面3.3. 3 复测内容及允许误差为:(1)核对线路的直线性,横线路偏移不大于50mm(2)核对线路的档距,线路档距误差不超过1% L。
(3)核对线路转角,线路转角误差不超过T 30〃。
'路径复测记录路径复测< ----- 1评级记录基坑开挖运输钢筋模板H-----安装模板、钢筋笼------ k运?输商砼拆模-基础拆模监督控制卡厂~H1f养护、回填土1L分坑及基坑开挖检查记录绑扎钢筋混凝土浇制日志基础施工检查及转角杆塔分坑测量监督控制卡分坑平整基面浇制混凝土混凝土浇制各岗位监督控制卡清理现场(4)核对塔位及交叉跨越物高程,误差不超过 0.5m 。
3.3.4复测中如发现超过上述误差范围的,要及时向项目部汇报,不得自行处理或隐瞒不报。
3.3基础分坑3.3.1基础分坑前必须按《杆塔明细表》、《基础图分坑》核对杆塔型号、呼称高、基础型号、 地脚螺栓规格及根开等,若有不符时,及时通知项目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3.2仪器架在中心桩上,对准前后方向桩,依照《基础图分坑》准确钉设杆塔基础中心桩及 控制桩。
其分坑桩的距离依照基础数据表中数值进行分坑。
3.3.3分坑桩订好后,及时用钢卷尺对基础根开和对角线进行校核,同时将仪器再架设在塔位 中心桩上,对整基基础分坑扭转进行测量,要求扭转误差角度不大于8'。
3.3.4 转角杆塔设计无中心桩位移。
3.3.5铁塔的基础配置及分坑铁塔基础配置祥见《基础施工图》。
3.3.5.1直线塔分坑应根据各种塔型不同呼高的正、侧面跟开尺寸,以塔位中心桩成前后左右 对称地位于线路中心的两侧分坑。
①直线塔基础分坑图110KV 升压站 (小号侧)说明:F3O2F2风机基础(. 侧)大号F4F5F101 F80为中心桩;0、0、Q、04为基础中心控制桩;F i〜F8为找正桩;A、B、C、D为基础中心;a为基础正面根开,b为基础侧面跟开,L为基础对角根开; 335.2转角塔基础配置及分坑特种塔基础除特殊标注外,均以横担与内角的二等分线相重合的原则分坑, 施工图。
0、Q、Q、0为基础中心控制桩;Q、04为二等分线控制桩;A B C D为基础中心;F i〜F8为找正桩; 具体祥见基础F604F7 ③说明:0为基础中心及线路中心;a为基础正面根开,b为基础侧面跟开,L为基础对角根开;基础对角线二等分线夹角为45°;B为线路转角度数。
3.4基础坑开挖3.4.1基坑开挖应保留塔位中心桩,作为校验立柱外露、基础埋深的参照标志,若不能保留,应将塔位中心桩引出。
342塔基降基面时以中心桩顶面高程为准;主杆和铁塔的基础基面均以中心桩高程或中心桩降基后的高程为准,同基基础坑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应按最深坑操平。
3.4.3基础坑的深度以设计为主,当施工误差超过有关规定的要求时,应按规范规定处理;有可能危及基础稳定、交叉跨越等涉及到线路运行安全时,应及时上报项目部。
3.4.4如采用机械开挖时,必须对驾驶员进行技术交底,在坑深接近设计要求时,应停止使用机械,而采用人工开挖进行找平。
3.5基础材料3.5.1基础所用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有关专业标准,并附产品出厂合格证明。
3.5.2本工程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25;保护帽尺寸规格为600m材600m M2 00mm施工队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
3.5.3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
3.6钢筋绑扎3.6.1钢筋一律在现场绑扎,绑扎前应除锈,并采取防油防污措施。
3.6.2钢筋绑扎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必须检查主筋及箍筋的品种、规格和尺寸,不得以小代大或少绑漏绑现象出现。
3.6.3钢筋绑扎误差要求:主筋间土10mm箍筋间土20mm3.6.4钢筋保护层应用事先预制好的垫块进行支垫,以保证主筋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本工程主筋保护层均为45mm采用45X 45mm立方预制混凝土块支垫,且立柱主筋底板下层保护层厚度为70mm采用70x 70mn立方预制混凝土块支垫主筋。
3.7模板安装本工程自立塔基础支模时应采取钢管搭设承托架固定模板,找正好的模板各台阶及立柱应用顶木支撑牢固。
3.7.1为保证转角塔架线后不向内角侧倾斜,其受压基础需预偏一个高度,压基础预偏高见《基础施工图》。
采用方法为减少受压基础的埋深。
在处理受压基础的预偏高时,应将整基塔的四个基础柱顶都摸成斜面,且应保证从受拉基础顶面到受压基础顶面共在一个整斜面内。
如下图所示:/// : / / / TJ:T71I ‘1__________ 11拉”■压基础面倾斜值计算:0 =tg-1 (h/L) a =A X tg 0h――为基础预偏高;L――为拉压腿间根开值;A为立柱断面尺寸;0 ——为基础面倾斜角度; a ——基础主柱高侧与低侧的高差值。
3.7.2转角塔基础平面布置图,仅表示拉、压基础位于转角的外侧或内侧的相对位置,不代表具体塔位的实际转角方向,坑时务必注意核对。
3.7.2浇制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实验浇制现场应配备坍落度测试桶。
基础浇制前应做坍落度实验,坍落度控制范围内落度实验来控制现场水灰比。
,根据坍模板11i iI _:圆木顶木支撑加固钢管3.8.1混凝土试块:基础在浇制的过程中应做试块,每基做一组。
3.8.2试块必须同基础在同等条件下制作和养护,编号应明确表示桩位号、塔腿号、制作日期、混凝土标号。
试块应在22天〜24天内回收并送达项目部,由项目部送至具有相关资质单位的检验试块制作示意图:线路名称:杆号:C25日期室进行压力实验。
3.9过程控制3.9.1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机械振捣,要求混凝土入模高度300mm左右振捣一次,振捣时采用“快插慢拔”方式。
3.9.2混凝土入模3.9.2.1基础浇制下料时,应考虑不同角度、位置下料,不允许集中在一点下料,坑深超过 2 米以上,要设溜槽,以免导致混凝土主副料离析,影响浇制质量。
3.9.2.2浇制过程中,应保证原材料符合要求,对于粒径较大的石子杂物随时剔除。
在立柱底部与底板结合处,为防止基础“烂脖子现象”。
对该部位用水泥袋内装泥土进行围护,以防跑浆。
3.9.2.3基础浇制完毕后,应对基础顶面、底板上平面做好收面工作,要求工艺美观。
3.9.3铁塔基础地角螺栓规格、根开、对角线、露高及主柱露高和主柱予偏值必须与设计图纸相符。
3.9.4拆模拆模时,应提前通知现场监理现场检验认可。
拆模后,应立即复核测量施工记录及原始数据。
对地脚螺栓丝扣部分要求将表层砼打扫干净,涂黄油,缠绕绑扎牛皮纸或塑料纸保护起来。
3.9.5基础回填及养护3.9.5.1施工结束后,必须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基础回填后,尽快恢复自然地貌,至少应当保证排水畅通,避免塔基积水。
机械回填时,要从基础四周均匀回填,且土量不宜过大,以防基础根开、高差尺寸移动。
3.8.1混凝土试块:基础在浇制的过程中应做试块,每基做一组。
3.8.2试块必须同基础在同等条件下制作和养护,编号应明确表示桩位号、塔腿号、制作日期、混凝土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