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与稳态 整合版
(存在于细胞内) (2/3)
(存在于细胞外) (1/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 液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注意: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1. 为专有名词。 2. 仅对动物和人体的细胞而言。 3. 与“细胞液”区分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细细 胞胞 内外 液液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 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 液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 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无关变量
相同且适宜
设计实验 1.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 ①单一变量原则 ②对照原则 a.预实验 配制浓度为2ppm、4ppm、6ppm、8ppm、10ppm、12ppm的一组NAA溶液
分组并编号:分为 组,每组中加入
根枝条。按要求处理好插条,备用。
7
3
b.正式实验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比较适宜的浓度为4ppm-6ppm范围间,因此在此浓度区间,以 0.2ppm为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配制浓度为
生长良好、粗细长短大致相同 所选枝条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相同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迎春条要求:
。
a.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
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b.一般需剪去扦插枝条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减少
。
蒸腾作用
2.设计实验步骤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2)分组处理 NAA溶液处理插条的方法: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A 血红蛋白 C 葡萄糖
() B 尿素 D 二氧化碳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D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细胞外液本质上 是一种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一 定程度上反应了 生命起源于海洋。
内环境
血浆的化学成分 水:在血浆中占90-92%. 有机化合物:
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各种无机离子:Na+、K+、Cl-的量较多,但其他微量的无机盐离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如Cu2+、Zn2+对某些酶
的活性是必须的,I对合成甲状腺激素是必须的,F对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硬度很重要
(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注意归类识别
哪些水物:质含不量属最于多内,环血境浆中中的有成9分0%?的水
血无红机蛋盐白离子:以Na+,Cl-,HC血O3浆-和蛋H白PO42-的量较多
消蛋 各化白种质营酶:养物各种质:血浆葡萄蛋白糖、(氨在基红酸细、胞甘内油)、脂肪酸等
呼各吸种酶代谢的废物:如尿素等。 胰岛素
的一组NAA溶液。
分组并编号:分为
组,每组中加入
根枝条。按要求处理好插条,备用。
4.0ppm、4.2ppm 、4.4 ppm 、 4.6ppm 、 4.8ppm 、 5.0ppm 、 5.2ppm 、 5.4ppm 、
5.6 ppm 、 5.8 ppm 、 6.0ppm
11
3
2.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内环境与稳态 整合版
血细胞
讨论1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比较
项目 单细胞生物
血细胞
生存环境 水环境中
血浆中
获取营养的方式 直接从水中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并 把代谢的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细胞外液的温度:人体的细胞外液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
小结 细胞内液
2.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 成分。
3.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 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4.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H2O2酶、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因为 它们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观察血液的组成
血 浆
血细 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
是血液的液体部分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 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 细胞直接生 活的环境)
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 叫淋巴。
(淋巴是淋巴细胞 直接生活的环境)
C A
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
A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通过的磷脂分子层(
)
A.2层
B.3层
C.4层
D.6层 D 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2层+组织细胞
1层+线粒体2层+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NaHCO3为例)
H2CO3 / NaHCO3的缓冲作用: 乳酸 + NaHCO3
酸碱平衡 乳酸钠 + H2CO3
H2CO3
H2O + CO2
碳酸钠 + H2CO3
NaHCO3
呼吸运动排出 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①
: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
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
: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浸泡法
沾蘸法
2.设计实验步骤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2)分组处理 (3)培养
将处理好的插条,放在
C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渗透压(约770KPa ) 2.酸碱度pH ( 7.35~7.45 ) 3.温度( 37. 0℃左右 )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
内环境的稳态
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的。
2、毛细淋巴管阻塞
3、长期营养不良
4、肾小球肾炎
产生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 浓度升高
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淋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减小,水分进入组织液
血浆蛋白随尿排出,血浆蛋白减少
酸碱平衡 ( 7.35-7.45 ) 血液酸碱度的调节,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 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
存在部位
不同点
含有 细胞种类
血 浆
组织液
淋 巴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与细胞的 关系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 生活的环境,共同构 成人体内环境。
注意问题:控制无关变量
(1)各组插条的培养条件(如温度)要一样;处理时间要一样; (2)要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3)实验材料要相同,培养条件相同; (4)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 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的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1.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 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条件
下,分组进行
(土壤栽培/水培)。 水培
相同且适宜
2.设计实验步骤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2)分组处理 (3)培养 (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表格、画曲线图等形式
4.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①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 插等。 ②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 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 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 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三、探究活动
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呢?
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无关 变量
2、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作用完全一致吗? 3、不同植物最适浓度相同吗? 4、处理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吗? 5、枝条的长短、生理状态会影响实验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