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质的不稳定性及其对策

蛋白质的不稳定性及其对策


螯合剂(所有水溶液)
乙二胺四乙酸(EDTA)(通常为钠盐) 0.05-0.1
柠檬酸/柠檬酸盐
0.02-1
制剂中使用抗氧化剂常出现的问题
• 1.Fe3+和氧存在时,抗坏血酸诱导蛋氨酸氧化 • 2.与其它缓冲液相比(Tris、HEPES、MOPS ),
磷酸盐缓冲液在有抗坏血酸存在时加速蛋氨酸氧 化 • 3.抗坏血酸-蛋氨酸氧化的氧化强化剂作用具浓度 依赖性,多数发生在PH6-7 • 4.亚硫氨酸氢盐导致的蛋白稳定性问题:亚硫酸 氢盐加速胰岛素破坏
能在低PH下进行,因为抗氧化稳定性与PH呈负相关。 • 9.为抑制游离基形成和微量金属离子所导致的蛋白氧化,
使用螯合剂
其它蛋白质化学不稳定性及制剂方 法
• 1.β消除:发生在低温和高PH,碱性条件下 显著加速;
• 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 赖氨酸
• 对策:降低PH • 2.二硫键断裂 • 原因:温度过高 • 对策:降低温度
Β-消除反应 转肽作用 外消旋作用 二硫键交换 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变性 凝集、沉淀
表面吸附
可能的解决方案
控制PH、缓冲液、低离子强度 抗氧化剂、螯合剂、低PH、无氧加 工与包装过程 低PH、螯合剂 控制PH、低浓度 控制PH、缓冲液 硫醇的消除(如半胱氨酸)
防冻剂/防失水剂 控制PH、表面活性剂、减低机械压 力 表面活性剂、白蛋白、预饱和
蛋白质的不稳定性
1、物理不稳定性 变性、聚集、吸附、大分子的可溶性 2、化学不稳定性 水解、氧化、消旋、与溶质及表面间的反 应
蛋白质分子与小分子物质稳定性比较
蛋白质 大量潜在的反应位点 大量离子化位点 缓冲作用通常是唯一的酸/碱催化 有二级、三级、四级高级结构 分散(胶体)水相 温度效应是间断的(变性) 易支持微生物生长
பைடு நூலகம்
防止氧化降解的措施
• 1.低温下制备与储藏 • 2.使用螯合剂消除金属催化反应 • 3.提高离子强度,减少二硫键的形成 • 4.消除过氧化物和金属污染物 • 5.避光 • 6.注意光反应和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可能形成游离基的反
应 • 7.生产过程中用氮或氩代替氧 • 8.当需维持所需蛋白质的可溶性和抗水解稳定性时,尽可
• 4.空气中的氧会引发蛋氨酸残基的氧化反应。
蛋白质制剂中的抗氧化剂和螯合剂
试剂
制剂中的使用浓度/%
抗氧化剂(所以水溶液)
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 0.1-1.0
亚硫酸盐(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 0.1-0.5 亚硫酸钠)
硫甘油
0.1-0.5
巯基乙酸
0.05-0.2
半胱氨酸盐酸盐
0.1-0.5
• 影响因素:极端PH、温度和离子强度
• 最明显的例子: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提高蛋 白质的脱氨速度(主要是Asn--Gly),脱氨 速率高于水解速率
• 改善方法:降低PH。酸性PH条件下脱氨速 率低于中性和碱性PH,但是PH的降低可能 导致Asp-X(小分子侧链,甘氨酸或丝氨酸) 残基处的裂解或环化。
缓冲液
2.氧化、抗氧化剂和其他抗氧化方法
• 1.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组氨酸、色氨 酸和酪氨酸对氧化和光解敏感,与蛋白质构型及 氨基酸最终溶剂和环境条件相关,如氧、光、热、 金属离子及各种自由基激活剂。
• 2.巯基氨基酸的氧化(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可能 导致二硫键的形成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 3.游离巯基可能氧化形成不正确的二硫键,而且 可能导致其它降解反应,如烷基化、双链加成作 用和与重金属发生配位作用。
小分子 很少反应位点 很少离子化位点 缓冲作用通常是广泛的酸/碱催化 没有高级结构 溶液中为单一相和连续相 温度效应是连续的
蛋白质药品中添加剂的作用
• 1.抗微生物保藏剂 • 2.可溶性增强剂 • 3.冻干产品填充剂 • 4.等渗溶液添加剂
蛋白质中常见的稳定性与相容性问 题及解决方法
稳定性问题 水解、脱氨(如天冬酰胺) 氧化(如甲硫氨酸氧化)
• 3.巯基与二硫键
• 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二者起主导作用, 当二硫键交换并导致三维结构发生变化时, 生物活性可能丧失
• 原因:亲核、亲电试剂导致的可逆破坏;

高温、极端的PH

二硫键的交换
化学稳定性
• 1.PH、水解和缓冲液 • 2.氧化、抗氧化剂和其他抗氧化方法 • 3.其它化学不稳定性及制剂方法
1.PH、水解和缓冲液
• 稳定性、可溶性和PH遵循一个规律: • 高溶解度导致低化学稳定性;低溶解度导
致低物理稳定性。 • 例子:胰岛素溶解度与脱氨反应
• 1.水解和脱氨反应
• 氨基酸: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
• 目的:用于防止溶液中小的PH值改变,这些改变 影响着蛋白质可溶性和稳定性。
• 注意的问题: • 1.放大及生产规模中找到满足要求的缓冲系统可
能困难,需要借助于酸碱调节。它们可能改变缓 冲系统的缓冲能力,离子强度。 • 2.为更好的控制PH,增强缓冲能力将显著提高离 子强度。 • 3.普通的酸和/或碱催化可能加速蛋白质的降解。 • 4.冷冻干燥过程中缓冲液的结晶化可能改变溶液 冷冻浓缩时的PH,影响药物稳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