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物理第七章教案精编版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2 、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 、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1 、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2 、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2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板书设计】已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
猜测三者之间的关系:I=UR、I=U/R、I=U-R、……实验所需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图:见图-1实验电路图:见图-10记录表格:R=5Ω电压(V)电流(A)R=10Ω电压(V)电流(A)【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复习提问:①我们学过的电学部分的物理量有哪学生以举手的形式回答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学案上。
这部分问题学生以前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即7.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重、难点】: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2个同样阻值的定值电阻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若干【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新课讲授一、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
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
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1、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2、解释R=U/I的意义: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
不能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例题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解:R=880kΩ=8.8×105Ω U=220VI=U/R=220V/8.8×105Ω=2.5×104A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连接:1将一个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2 再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重复前面的实验。
先由同学进行猜想,之后再做实验。
结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连接:再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并联在路中,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结论: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教学过程】1.课本后2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题纸中的内容。
【学生小结】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3.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呢?【课后活动】巩固复习本节内容;。
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律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实验报告单。
分组:以两人或三人一组为宜。
重点:实验设计。
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灯泡内的灯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吗?生: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
师:怎样才能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打开探究之门。
二、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如何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猜想:1.可以根据生产厂家在灯泡上的标记来计算。
2.可以用一种表(如万用表)直接测量。
3.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间接地测算出。
师:同意同学们的说法,建议用我们已掌握的技术来实验,即用电流表、电压表来间接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设计实验:原理:(生)由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出R=U/I,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正在工作的灯丝的电压、电流,即可用R=U/I算出其阻值。
学生设计电路图:建议学生讨论以上所示电路图的合理性。
预计意见:1.合理,能测算出灯丝的电阻。
2.可以测,但一组数据不一定准,建议多测几组。
3.灯丝电阻有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建议多测几组。
师:部分同学认为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建议多测几组,可见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那怎样才能达到多测几组的实验目的呢?生:(1)更换电池组的个数,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2)加入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阻,进而改变通过灯丝的电流及其电压。
师:请同学们讨论哪一种方案较方便,并再设计电路。
结论讨论意见,完善实验电路:讨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生:(1)多次测量(2)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可以保护电路。
(3)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整数值便于计算。
难点突破:师:同学思考,小灯泡的电阻有无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阻值会不会是一个定值?(启发学生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改变的物理量。
)师:在实验中,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可以用电压表、电流表来监测。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变?生:联系以往做过的实验,我们知道灯泡的亮度会随电压变化而改变。
师:很好,那么在实验中我们还应关注灯泡的亮度,把它也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师:确定了实验方案,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预计设计表格为:(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重点研究对象,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强调:1.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值。
2.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
3.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4.爱护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关注细节:1.学生电路的连接正确与否。
2.三次实验尽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拉开三组数据的差距,便于分析结论。
3.注意实验器材不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三、分析并论证实验1.展示学生的几组实验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相互交流分析实验表格。
师: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生: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是变化的。
师: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生:(1)是电压变化了。
(2)是电流变化了。
(3)是灯泡亮度变化了。
师:同学们众说纷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灯丝电阻变化的呢?是电压与电流吗?我们做一个补充实验。
难点突破:(展示电路图)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器材:电源(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定值电阻(10Ω)。
步骤:1.如图连接电路。
2.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读电压表、电流表。
3.根据R=U/I算出R。
四、评估师:通过论证,表明灯丝的电阻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在于电压与电流,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生:是灯泡的亮度。
师:对了,我们常说“一份光一份热”,灯泡发光是由于灯丝不断产生和聚集热量而引起的,聚集的热量越多,其温度越高,达到一定程度,便会热得发光。
师:这说明,灯泡的亮度只是一种现象,它表明什么因素影响了灯丝的电阻呢?生:是温度。
师:对了,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灯丝的电阻和温度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分析数据表格,相互交流。
学生分析讨论。
生: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师:对了,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五、交流与合作1.同学们了解到得到结论的方法有多种,不能拘泥于某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2.实验的分析与论证要注意技巧,学会排查现象发生的原因。
3.实验数据的填写要尊重实验的事实,不能妄加改动,随意设置。
六、板书设计提出问题:如何知道小灯泡的电阻?猜想:(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实验:实验表格(学生板书)分析论证:影响灯丝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是:1.电压;2.电流;3.电灯亮度。
结论:一般来说,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评估交流:(学生交流所感所想)7.4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欧姆定律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2、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理解影响电流的因素,电压和电阻对安全用电的影响;防雷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第六节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一、欧姆定律1.当R一定时,U越大,I越大2.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二、安全用电1.高压危险2.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三、雷电与防雷【教学过程】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知识,现在同学们想想,为什么高压线要架在高大的钢架上?为什么电吹风不允许在浴室使用?下雨天为什么不可以站在大树下呢?可能有同学有答案,我们先不研究答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这节课,之后大家便能解答了。
首先回答我的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生: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师:很好,那么公式怎样表达呢?生:I=U/R。
师:没错(板书:欧姆定律I=U/R),我们已经知道,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有关,具体是怎样决定呢?我们现在分析一下:既然电流由电压、电阻决定,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电阻不变,当电压变小的时候,电流会怎样变化?生:变小。
师:那电压增大呢?生:跟着变大。
师:也就是说,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二者成正比关系。
平常见到的变压器上标有“高压危险,禁止攀登”的字样,就是因为变压器的电压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