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后整理原理和工艺
2.含潮交联工艺
交联反应时,要求控制织物含湿量(轧工作液后烘至 半干,棉织物6%~8%,粘纤织物9%~15%),pH1~ 2 ,放冷后打卷堆放 6 ~ 18h ,然后水洗、中和、洗净。 此工艺制成品强力降低较小,但能保持优良的“洗可 穿”性能。由于使用了强酸性催化剂,所以对于不耐 酸的染料有影响。并且要有控制含潮率设备,否则重 现性差。温度较高时,纤维素纤维有可能受损伤,此 工艺较少使用。
但这种柔软整理方法不耐水洗,目前多数采用柔软
剂进行柔软整理。
二、定形整理
定形整理包括定幅(拉幅)及机械预缩两种整理,用以消除织 物在前各道工序中积存的应力和应变,使织物内纤维能处于
较适当的自然排列状态,从而减少织物的变形因素。织物中
积存的应变就是造成织物缩水、折皱和手感粗糙的主要原因。
(一)定幅(拉幅)
(1)树脂初缩体。一般为二羟甲基三聚氰胺(MF)40~ 8Og/L或2D树脂35~45g/L。 ( 2 )催化剂。一般为氯化镁(对初缩体固体物质 % ) 10~12g/L。
(3)柔软剂。
(4)润湿剂。
(二)树脂整理工艺 根据纤维素纤维含湿程度不同,即在干态(不膨化状 态)、含潮(部分膨化状态)、湿态(全膨化状态)时 与树脂初缩体的反应,本身反射出来的微量
黄褐色光混合互补合成白光,织物便显得更加洁白, 因反射的总强度提高,亮度有所增加,但在缺少紫外
光的光源条件下效果略差。
第二节
树脂整理
织物树脂整理是在是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而发展起 来的。最早以甲醛为整理剂,其后用尿素-甲醛的加成
产物处理粘纤织物,得到良好的防皱防缩效果,为今
第四节
成品检验与包装
织物经染、印、整理的最后工序是对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 质量进行检验,然后根据检验结果对产品定级分等,送入装 璜间,打印、折叠、贴商标、拼件、配花配色、对折卷板或 卷筒、包装、打印,最后送出厂或入库。
一、质量检验要求
(一)内在质量检验 1.物理机械性能 直接关系到织物的服用寿命和使用特 性,是极重要的指标。
二、抗静电整理
衣服因摩擦带静电时,常使裙子粘附在腿上,外衣紧 吸在内衣上,在一些易爆场所还会因静电火花导致爆 炸事故。 印染后整理加工中常使用耐久性、外施型静电防止剂。 对这类静电防止剂要求具有耐久性防静电效果,不影 响织物风格,不影响染印织物的色光及各项染色坚牢 度,与其它助剂有相容性,无臭味,对人体皮肤无毒 害等。常用的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其中有阴离子型, 非离子型。阳离子型。以上抗静电性能都是利用增加 纤维表面吸湿性,以抑制电荷积累。
1.干态交联工艺 此工艺是织物浸轧树脂工作液,烘干后在纤维不膨化 状态下焙烘交联。其主要工艺条件为: pH4.5 ~ 8 , 140~160℃,焙烘2~5min。整理后的织物干湿抗皱性 均很高,也很接近,断裂强力及耐磨度损失均较大, 形态稳定性及免烫性均很好。我国现在采用的普通树 脂整理、耐久性电光、轧纹整理等多采用干态交联法。 其工艺流程如下: 浸轧树脂液→预烘→热风拉幅烘干→焙烘→皂洗→后 处理(如柔软、轧光或拉幅烘干)。
好,可用于棉织物整理,不但能获得较好的防缩防皱 性能,强力损失也比 UF 树脂小。但经 MF 树脂整理后织 物有泛黄现象,故不能用于漂白织物的树脂整理。将 MF树脂初缩体用甲醇醚化后,也可提高其稳定性。
3.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 (DMDHEU 或 2D 树脂 )
2D树脂是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类树脂,性能比UF
第三节
特种整理
纺织物品除用于一般日常生活外,经过一些特殊的 整理加工后,还可以提高其应用范围,如拒水、阻 燃、防静电、防污等。这些性能一般纺织品并不具 备,而是经过特殊整理方法获得的,这类整理方法 称为特种整理,其内容较多,发展也快,本节选择 其中部分内容予以介绍。
一、防水整理
按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涂层方法在织 物表面施加一层不溶于水的连续性薄膜,这种产品且 不透水,但也不透气,不宜用作一般衣着用品,而适 用于制作防雨篷布、雨伞等。另一类整理方法在于改 变纤维表面性能,使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 而织物中纤维间和纱线间仍保留着大量孔隙,这样的 织物既能保持透气性,又不易被水润湿,适宜制作风 雨衣类织物。这种透气性防水整水也称为拒水整理。 拒水整理主要有下列几种方法。
图4-2
织物润湿时织缩变化示意
.机械预缩整理 主要是解决经向缩水问题,使织物纬密和经向织缩调 整到一定程度而使织物具松弛结构。经过机械预缩的 织物,不但“干燥定形”形变很小,而且在润湿后,
由于经纬间还留有足够余地,这样便不会因纤维溶胀
而引起织物的经向长度缩短,也就是消除织物内存在 着的潜在收缩,使它预先缩回,这样便能降低成品的 缩水率。
感整理仅指硬挺整理与柔软整理。
(一)硬挺整理
硬挺整理是利用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制成整理浆浸 轧在织物上,使之附着于织物表面,干燥后形成皮
膜将织物表面包覆,从而赋予织物平滑、厚实、丰
满、硬挺的手感。
(二)柔软整理
柔软整理方法中的一种是藉机械作用使织物手感变
得较柔软,通常使用三辊橡胶毯预缩机,适当降低 操作温度、压力,加快车速,可获得较柔软的手感, 若使织物通过多根被动的方形导布杆,再进入轧光 机上的软轧点进行轧光,也可得到平滑柔软的手感,
获得如丝绸般的高光泽表面。横贡缎织物后整理多经 过电光整理。电光硬辊筒表面斜线密度因纱的粗细而
异,纱支细的织物宜用较大密度,以8~10根/mm斜线
为最普遍。刻纹线的斜向应与织物表面上主要纱线的 捻向一致。
3.轧纹整理
与电光整理相似,轧纹硬辊表面刻有阳纹花纹,软辊
则刻有与硬辊相对应的阴纹花纹,两者互相吻合。织 物通过刻有对应花纹的软硬辊,在湿、热、压力作用 下,产生凹凸花纹。轻式轧纹机亦称为拷花机,硬辊 为印花用紫铜辊,软辊为丁腈橡胶辊筒(主动辊筒), 拷花时硬辊刻纹较浅,软辊没有明显对应的阴纹,拷 花时压力也较小,织物上产生的花纹凹凸程度也较浅, 有隐花之感。
织物在加工过程中,常受到外力作用,尤以经向受力
更多,迫使织物经向伸长、纬向收缩,因而形态尺寸 不够稳定,幅宽不匀,布边不齐,纬斜以及因烘筒烘 干后产生的极光、手感粗糙等。经定幅整理后,上述 缺点基本可以纠正。
(二)机械预缩整理
经染整加工后的干燥织物,如果在松弛状态下被水润
湿,则织物的经纬向均将发生明显的收缩,这种现象 称为缩水。通常以织物按试验标准洗涤前后的经向或 纬向的长度差,占洗涤前长度的百分率来表示该织物 经向或纬向的缩水率。
第四章 整 理
机织物、针织物及其他各类织物下织机后,须经过染整加工, 如练漂、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处理,才能成述之整理内 容,系指织物经漂、染、印加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 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的为投放市场的纺织商品。这些印染加 工工序都属于织物整理范畴.
织物后整理按其整理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 (1) 使织物门幅整齐,尺寸形态稳定。属于此类整理 的有定幅、防缩防皱和热定形等,称为定形整理。 (2) 改善织物手感。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等。这类 整理可采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或二者共同作用处理
三、阻燃整理
织物经阻燃整理后,并不能达到如石棉的不可燃程度, 但能够阻遏火焰蔓延,当火源移去后不再燃烧,并且 不发生残焰阴燃。阻燃整理织物可用于军事部门、工 业交通部门、民用产品,如地毯、窗帘、幕布、工作 服、床上用品及儿童服装等。 选用阻燃剂时,除了必须考虑阻燃效果和耐久程度外, 还必须注意对织物的强度、手感、外观、织物染料色 泽及色牢度有无不良的影响;对人体皮肤有无剌激, 阻燃剂在织物受热燃烧时有无毒气产生,与其他整理 剂的共容性等。
(二)增白整理
织物经过漂白后,往往还带有微量黄褐色色光,
不易做到纯白程度,常使用织物增白的方法以
增加白色感觉。增白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上蓝增白法:即将少量蓝色或紫色染料或涂料
使织物着色,利用颜料色的互补作用,使织物的反射 光中蓝紫色光稍偏重,织物看起来白度有所提高,但 亮度降低,略有灰暗感,近年来已很少单独使用仅用 于荧光增白时的色光调整。 另一种是荧光增白法:荧光增白剂溶于水呈无色,其 化学结构与染料相似,能上染纤维,荧光增白剂本身 属无色,但染着纤维后能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肉
天的树脂整理打下了础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棉 织物树脂整理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其大致经历了防 皱防缩、洗可穿及耐久压烫(D.P)整理等几个发展阶段。
一、织物整理常用树脂 用于织物整理的树脂有几大类,但仍以 N- 羟甲基酰胺 类化合物使用最多。现将常用树脂初缩体简述于下。 1. 尿醛树脂 (UF 树脂) 粘胶纤维织物用尿醛树脂整理
及MF树脂优良,整理后织物耐洗性好,不易水解, 树脂初缩体本身反应性较低,放置时不易生成高分 子缩合物,可较长时间贮存,只在使用条件下才与 纤维化合,气味小,对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的日晒
牢度影响较小,应用于耐久压烫 (D.P) 整理甚为合
适,但耐氯性能较差。
二、树脂整理工艺
(一)一般树脂整理工作液组成
不同整理要求,确定软硬辊筒数量与排列方式。织物 穿绕经过各辊筒间轧点,即可烫压平整而获得光泽。
2.电光整理
电光机是用表面刻有一定角度和密度斜纹线的硬质钢
辊和另一根有弹性的软辊组成。硬辊内部可以加热, 在加热及一定含湿条件下轧压织物,在织物表面压出
平行而整齐的斜纹钱,从而对入射光产生规则的反射,
改善美化,如光泽增加,平整度提高,表面轧成凹凸
花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