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企业管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概念(Constructs)
对“概念”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一个层次是指人们就某特定事物或情境的意义 (meaning)或特性(characteristics)进行沟通 的共同基础,即英文中的concepts ,概念有 具体的(如“工厂”),也有抽象的(如 “关系”);
另一个层次是指英文中的constructs,它是一种 脑海中的形象(mental images),与concept 有相似的意思,但又有其特殊含义。一个 construct可以是一个concept(如“顾客”), 也可以是由若干个concept组成(如“组织规
• 社会关系的冲突论范式 :把社会生活描述为个 人与群体间的相互斗争和竞争。
有关决策行为的理论范式
• 决策行为的理性范式 • 决策者明确目标,并谨慎地处理每一个问题; • 收集完整的资料,彻底分析资料,研究各种可
行方案,权衡结果和风险; • 规划详细的行动方案。 • 决策行为的渐进调适范式 • 在决策过程中,先有一个粗略的法则,然后通
success
假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 社会关系假设反映了与人类社会现象或行为有关的 “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假定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 的,也可能不是。管理研究中的假设经常是关于概念 间因果关系的。
• 一些假设可以与另一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社会关系理 论,这类理论通常以演绎推理的方式表述。如:
• “失业造成精神沮丧,精神沮丧经常是离婚原因, 因此,失业率增长经常和更高的离婚率联系在一起。”
命题的类型
命题的类型
如何产生
可测度性
假设(hypothesis) 演绎或资料收集与分析 可直接测度
归纳 (empirical generalization) 公理(axiom)
资料收集与分析 定义为真实
可直接测度 不可直接测度
假定(postulate) 假设为真实
不可直接测度
定理(theorem) 从公理或原理演绎而来 可直接测度
• 建立假设的作用: • 引导研究的方向,使研究者专注与所要探讨的
变量之间的关系; • 指出统计测试的对象和内容; • 提供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研究本身就是提出
要接受或拒绝假设的证据); • 启发研究者思考研究发现的涵义。
关于社会关系的自发假设
•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关于人的行为的格言或谚语, 都是自发的社会关系假设:
• 研究者对于概念的界定是否清楚; • 别人是否能理解研究中的概念。 • 管理研究中概念的复杂性常常表现为: • 概念具有多个维度(Dimension)的意义(如“效
益”、“组织沟通氛围”)。 • 对同一概念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的理解(如家庭
总收入、正常使用、领导力、激励、个性等,在 研究文献中“个性”有400多种定义) • 抽象的概念没有客观的参照物,难以视觉化(如 “个性”、“能力”)
材料; • 通过预备性的数据收集,明确拟研究问
题的背景,了解已有的与有关现象相联 系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从中得到启发和 借鉴; • 逐步界定清楚要研究的问题,形成对问 题的清晰而具体的定义;
问题界定要注意的事项
• 要研究的问题是否对解决管理问题有价值? • 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理论价值? • 对现象的认识是否客观,问题认识是否清楚? • 问题的范围是否界定清楚?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 对该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何? • 是否可以收集到有关研究资料? • 是否有能力及条件进行研究? • 资源和时间能否支持研究?
• 理论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理论的整体信度要受到低 信度假设的制约。
假设的前提条件
• 假设的复杂程度与假设所需引入的其他 假定条件有关。
• 在假设的成立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时, 假设表述为:

只有在C条件下A才引起B。
• 例如,“久别胜新婚”,这一假设成 立是以没有其他异性介入为前提的。
社会关系理论范式
管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 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 • 问题的识别与界定 • 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 • 概念的操作化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
现实世界 的问题
兴趣
看法
理论


研究课题
研 建构理论和形成假设:
究 的
概念的定义 概念间关系的描述 形成假设
一 概念的操作化:

可观测变量 度量方法与尺度
• 现象的确认 • 目前的运作状况; • 目前的运作方式是否需改进; • 影响未来运作的因素; • 有无可利用的机会。 • 问题的确认 • 导致现象的原因,问题是否存在; • 对问题的确认是否有足够的证据。 • 管理问题的陈述 • 研究问题的陈述
管理研究问题的界定
• 一旦初步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就需要: • 查阅有关的研究文献,收集必要的背景
• 管理研究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核心,管理实践 中提出的问题是管理研究的起点。问题通常产生 于实际的系统状态与期望的系统状态之间的差异,
• 要研究的课题可能源于人们对改善管理的愿望。 也可能源于由现有理论引致的对经济或社会现象 的新认识。研究课题的选择往往与研究者的兴趣 或对某事的独特看法有关。
管理研究问题的来源
• 理论范式是指组织我们对事物看法的基本理论 框架,是研究者观察世界的窗口。它不一定是 对问题的直接回答,但可以为我们指出寻找答 案的途径。
• 主要的社会关系理论范式如下: • 社会关系的互动论范式 : 把社会生活看作是
个人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 社会关系的功能论范式 :注重社会生活的组织 结构,即社会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怎样相互 联系。
• 变量是属性的逻辑组合,属性则是指客体的特 征或特性。(例如,性别是描述某人或某一群 人的一个变量,而男、女则是属性。)
陈述(Proposition)及其形式
• 以陈述的形式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进行描 述构成理论的核心。
• 在理论建构中,“命题”是陈述的基本 形式。
• 命题是是对概念(或变量)及概念(或 变量)间关系的陈述。
理论的构成要素
• 理论至少包括四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及 其形式。
• 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现象或行为的抽象, 被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
• 变量是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 • 陈述是对概念之间关系进行的描述。 • 陈述有不同的形式,理论可用多种形式表达,
构成理论的陈述必须被系统地组织在一个逻辑 框架中,理论应当对问题给出一个直观的解释。
• (1)一系列的问题; • (2)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 (3)一群参与者; • (4)一系列的选择机会。
建构理论和形成假设的过程
• 建构理论的过程包括: • 界定概念; • 描述概念间的关系; • 形成假设。 • 概念的界定是发现并赋予概念一定意义的过程。
根据概念与它们所反映的对象的关系分,主要 有三种方式: • 直接界定 • 操作性界定 • 理论性界定
• 管理研究的课题通常来自: • (1)待解决的特定管理问题; • (2)与现有认识相矛盾的事件; • (3)要证实某一结果或预测某一事件; • (4)有关管理的环境、对象、活动等规律的假说; • (5)由理论演绎引致的对管理现象的新认识; • (6)研究者的兴趣及对某事的独特看法。
管理研究问题的形成
变量(Variable)
• 要把握抽象概念,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可测量 的概念表达方式,抽象的概念叫Constructs,具 体表达叫变量Variable 。构建理论不仅要明确 地定义有关的概念,而且要将概念进一步具体 化为变量。
• 一个概念可能要由若干个变量来描述。通过观 察与这些概念对应的可测变量,我们度量概念 的变化并检验概念之间的关系。
过对各种方案不断比较、修正,找到“满意的” 解决方式。实际上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 决策行为的“垃圾罐”范式
有关决策行为的理论范式
• 决策行为的“垃圾罐”范式将组织视为“垃圾 罐”,认为组织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 态”,组织对要做什么、应该如何做、由谁做并 没有明显的共识。不同参与者将各种不同的问题 及解决方案倒进“垃圾罐”里,决策的产生是下 列四部分独立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
•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 • (久别胜新婚) • 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 • (先下手为强) • 善有善报
自发假设的典型格式
公理、假定及定理
• “公理”被视为无可争议的断言;
• “假定”指被认为是真实的事情;
• “定理”是由公理或假定演绎而来的命 题。
• 例如:

命题1:若甲则乙,(公理或假
定)

命题2:若乙则丙,(公理或假
定)
假设
• “假设” 是是对现象的暂时性的解释,是对一 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真伪的事实的臆测 (assumption)性陈述。
理论的特征
• 理论有三个特征: (1)它包括具有理论意义的概念并试图以某 种方式对其加以解释或澄清; (2)它描述了概念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常是 因果关系,表明在不同的条件下哪些概念对另 外一些概念产生了影响。这些假设的关系是理 论的核心; (3)它包含了理论概念与用以量度概念的可 观测变量之间的假定关联。这些联系规定了进 行研究所要采取的方法或其他指标。
二、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
• 在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明确定义后,需要建立 一个理论框架,以概念模型的方式描述与问题 有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 理论是对某一方面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 是对变量间关系的通则化,理论具有解释及预 测事物的功能(为何发生?如何发生?)
• 理论是由相互关联的概念、定义和陈述组成的 集合,理论的研究通过明确变量间的关系提供 对现象的系统认识,以达到系统地解释和预测 与企业活动或管理实践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和 规律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