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下半年小学美术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doc

2019下半年小学美术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doc

2019下半年小学美术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初中美术《山石画法》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山石”沙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①小画家利用沙画画出来的是什么?(山、石)②你们知道山石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会更加有韵味?(彩笔描绘、毛笔乱涂……)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山石的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山石的世界,用心感受它的美。

从而引出课题《山石画法》。

活动二:描述分析1.山石特点教师出示水墨山石作品,并提问学生:①运用水墨工具表现的山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意味、生动、有体积感)②为了表现山石的体积,山石分为了几面?它们是怎样组合的?(三面,大小相同、错落有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水墨画中的山石在刻画时主要分三个面,这些面可以自由组合,或面积相同,或错落有致,以此来加强山石的体积感和趣味性。

2.山水画技法展示四组不同形式的山石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①图片中山水画的技法有哪些?(有线条纯勾勒、有墨块堆积、有点的画法表现山石的质感)②这些山石有怎样的不同?(不同的山水技法表现出不同的山石质感)学生赏析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勾、皴、染、点都是山水画的技法形式,不同的方法都能够表现出山石的特点。

其中皴是表现山石﹑峰峦的脉络纹理的一种画法,也是画中国写意山水画时惯常用的一个步骤、一种技法。

③播放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等不同皴法的图片及画法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皴法的画法及特点。

学生练习实践,教师总结:披麻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折带皴则因为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斧劈皴是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

活动三:教师示范教师深入示范山石画法,并请学生仔细观察。

1.画轮廓:用笔勾画轮廓及结构;2.画纹络、表现体积:结合勾、皴擦、染形成皴法等方面表现体积。

3.画石组合:注意前后的关系及石分三面。

活动四:实践展评1.请学生绘制一幅山石画,要求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提示学生用笔用墨方面的注意事项。

2.完成作品后举办“山石大比拼”,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成果,展示在相应的环境中。

3.其他同学从构图、皴法、绘画步骤等方面进行评析,教师总评。

活动五:小结作业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今天我们学习了山石的画法,感受到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今后我们要更加热爱、更好的保护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山石的代表作品,尝试临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什么是皴法及其种类?【参考答案】皴法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独特表现技法,是经过历代画家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概括出的表现程式。

是一种用行笔的不同力度与角度、不同程度的水墨比例来进行对客观世界物象的表现的方法。

总的来讲,皴法主要包括山石皴和树木皴两大类。

表现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牛毛皴、解锁皴、折带等;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这些皴法都以其各自呈现的形状而得名。

2.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实践”?【参考答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将美术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而愿意实践、乐于实践。

二是注重示范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必要的、正确的、清晰的示范必不可少,教师也应在示范的过程中配合适当的讲解,为学生解决动手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

三是分层布置美术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关注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布置课堂作业。

应注意作业要求不可过高以至于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害怕出错而不敢实践;也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认为不用实践就已掌握重要技能。

四是合理进行教学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且在评价时可设置多主体评价,也应注意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作品,从而使学生体会美术课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美术《书籍封面设计》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在上课之前教师准备一段视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问题:这个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形象,它们的形象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出是各种各样的书籍,而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色彩艳丽、有的造型别致,从而顺势引出课题《书籍封面设计》。

活动二:描述分析1.设计要素教师请同学们观看自己课桌上的各类书籍封面并思考:不同书籍的封面设计有哪些共同设计因素?(文字、图形、色彩等)2.各要素注意事项利用课件出示各种书籍的封面设计,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①文字包括什么信息?(书名、作者姓名和出版社名称,还可加上汉语拼音或外文书名等)②图形包括什么形式?有哪些风格?(图形包括摄影、绘画和图案装饰,可用写实、抽象、写意等手法表现)③在书籍设计中色彩要注意什么?(注意要合理配置色彩,色调对比强烈,色彩饱满)3.书籍封面设计的常用形式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形式的书籍封面设计,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问题:书籍封面常用的形式有哪些?(以图案表现形式为主、以摄影表现形式为主、以绘画表现形式为主)活动三:示范讲解教师进行示范,示范出书籍设计的整体构思,首先画出草图,然后确定正稿,最后绘制、拼贴完成。

并在示范中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安全。

活动四:实践展评1.明确练习要求:学生任选方式进行书籍封面的设计制作。

注意图形、色彩、文字的表现。

2.在学生动手实践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错,积极与学生互动。

3.在展示环节,开展“我爱读书”交流会,评选“书籍封面设计师”的活动。

引导学生对自己作品进行分享,大胆说出为什么这样设计,说出自己设计的理念,可以相互进行分享交流,老师以鼓励性的话语进行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活动五:小结作业1.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并进行情感升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段,我们要养成珍书、爱书的好习惯。

2.课下关注平面设计大赛,将作品投稿参加比赛。

【答辩题目解析】1.谈一谈对于书籍封面设计要注意什么?【参考答案】首先对于书籍封面设计时要注意书籍的种类,如“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语言类等”。

对于这些书籍的种类进行不同的设计;其次书籍封面设计要注意色彩的把握,针对每本书内容的不同进行设计,在色彩上要注意色调和谐;再次是书籍封面设计时还要注意材质的选择,以及对书籍材质的整体把握,书籍封面的选材还要注意环保,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最后还要注意书籍的版式,这也要和书籍的颜色、文字、图形进行合理搭配,依据不同的书籍内容可以做一些特殊的设计。

在设计书籍封面时还要注意书籍的装帧方式,在这里面特别要注意书籍的封面、封底、书脊等的设计,要准确完整。

2.你认为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参考答案】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只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突出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和灵活性。

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

大自然是活教材,是启发想象的源泉。

陈鹤琴先生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得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这本“活教材”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因此,教师可以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到大自然里看看美丽的风景。

其次,调动各种器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表象是外界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影像,是具体、形象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耳朵等器官来参与美术的创作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音美结合,展示绘画作品。

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本就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幻想王国,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将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进行美术创作,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美术《认识编钟》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播放《大秦帝国》中秦孝公宴赏群臣,钟鸣鼎食的片段。

请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思考:先秦时期诸侯显贵的宴礼用器是什么材质的,你能认出哪些?(青铜器),教师继续追问:古人说的钟鸣鼎食中的“钟”指的是什么,对应着视频中的哪件器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先秦时期我国的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使用,青铜器制作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编钟是青铜器中的一种打击乐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编钟,感受编钟的魅力。

活动二:描述分析1.青铜器的材质和分类教师多媒体播放关于青铜器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①青铜器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红铜与锡的合金)②(展示钟、鼎、爵、壶、卣、鬲、尊、盘、鉴、钺等各类青铜器)观察其外形特点,并大胆猜测它们有什么用途?③并利用大屏幕呈现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根据自己的猜测,将以上几种主要青铜器进行连线归类。

由此总结得出: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

2.编钟的用途、造型(1)教师播放一段编钟演奏的音乐,请同学猜一猜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编钟是由青铜铸成的古代大型打击乐器,而它往往演奏于重要的祭祀、飨宴、典礼、群会等场合,代表拥有者的权位,因而编钟既是乐器也是礼器。

(2)教师展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编钟--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①编钟的形状有什么特点?②制作者是怎样美化编钟的?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单个编钟形状扁圆而中空,顶部有直方耳柄,表面有凸起的圆点构造“枚”,鼓部刻有商周时期的典型纹样蟠虺纹和错金铭文;成套的编钟分组悬挂在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能演奏出气势恢宏的乐响。

整套编钟形制规整,古朴厚重。

(3)教师利用模拟软件,请学生依次敲打不同的编钟,感受音律的高低变化,并思考:编钟是按照什么方式进行排列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编钟按照音阶高低有序排列,体现了当时宫、商、角、徵、羽的音律规制,对应可演奏现代音律中五个半八度的音域。

活动三:总结领悟教师多媒体播放97年庆祝香港回归时,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的视频片段,请学生再次感受编钟带来的艺术震撼,学生小组讨论:青铜编钟的艺术成就体现出什么创作思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青铜器是中国奴隶社会最有代表的艺术品类,青铜器,尤其是编钟,是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凝结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汗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