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 o r d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预习过程】1、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学习过程】1、选择分子模型[演示实验]:用放大镜观察粉笔线条。

说出现象,并说明粉笔的结构。

[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水为什么变成紫红色的。

[演示实验]:酒精和水混合于玻璃管中,说出现象,并说明这能说明什么问题?以下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我选择:。

2、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的,用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性质就会。

例如:。

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_________________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实验]:红墨水滴入水中散开,整杯水都变红了。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5、大量实验表明:分子一直处于中。

[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观察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6、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

但是,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7、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特殊性能,例如。

1nm= m8、阅读课本,你能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吗?【当堂反馈】1、保持物质化学的性质的微粒叫做,一般分子的直径大小为 _____ 。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

3、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很热闹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飞舞4、下面不能说明关分子运动的事例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C、用盐水腌鸭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6、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味道刺鼻7、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 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存在引力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8、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C.玻璃表面太光滑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预习过程】1、分子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__ 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 ___;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中;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3、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分4、分子是由构成的。

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

5、原子还可以再分么?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开始的。

【学习过程】一、摩擦起电活动:用自带的塑料纸摩擦塑料尺,或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去吸引碎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 ____________二、两种电荷思考: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实验:a、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b、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c、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根据以上现象:对摩擦起电的电荷种类有什么看法?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_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__ __和______同种电荷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三、原子构成初步及静电现象解释思考:通过摩擦起电,你对原子结构有什么看法原子是不可分的么1、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它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呢?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4、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应用和危害?【当堂反馈】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电荷和_______电荷.2、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也是有的。

3、原子是由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电,通常情况下,它们所带的电荷数是,因此原子是呈的。

4、分子由构成。

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如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就是一种,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5、当用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的时候,已知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强,在它们相互摩擦的时候,橡胶棒因电子而带电,毛皮因电子而带电。

6、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A吸引B,A排斥C,C吸引D,若D带负电,那么B将带_ 电.7、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都带上了异种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8、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用干净的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能竖起且一根一根分开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D.一阵风吹过后,墙角堆了一些灰尘9、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 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10、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探索更小的微粒【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

3.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对粒子世界的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预习过程】1、原子是由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2、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是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是电荷。

4、原子的结构又是什么呢电子与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学习过程】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1911年,物理学家__________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核式结构模型类似____________________3、该模型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1、原子直径约10-10 m,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如果把一个原子发大为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馆,而原子核也不过象这个巨型体育馆中央的一个灯泡,而电子只不过象一粒沙子在绕原子核以近似光速运转。

2、原子核虽然很小,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2、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3、质子和中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三、生活&物理&社会1、________________是探索微观粒子的重要工具。

2、高能物理中的能量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当堂反馈】1、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具有的。

2、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988年我国在北京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

对撞机的能量用_________来表示,3、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_____ _____是可分的。

4、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人们把这种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模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C、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原子是由核子和中子组成的6、关于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7、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中子组成C、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D、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8、有四种物质: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9、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汤姆逊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B、卢瑟福发现了中子C、查德威克发现了摩擦起电D、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10、电子、中子和质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A、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B、电子带负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不带电C、电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负电D、电子带负电,中子和质子均带正电宇宙探秘【学习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