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延安》导学案

《回延安》导学案

1.《回延安》学案
主备人:潘延宗审核人:语文学科组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3.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贺敬之,1924年生,现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枣庄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
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主要诗歌集有《乡村的夜》《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

写作背景: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诗人出
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诗。

诗体简介
信天游,广泛流行于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

它的特点是:
章法上:两行一节,节数不定。

韵律上:节内押韵。

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朗诵诗歌
1、要求读准字音。

2、读出停顿、语气和感情。

给加线的字注音
白羊肚手巾炕上坐糜子油馍
脑畔眼眶
【合作探究】
1、这首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五部分,试着给每部分拟小标题或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精讲点拨】
3、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试分别举例分析。

(1)信天游:
(2)地方色彩:
4、找出你喜爱或令你动情的诗句,痛快地读出来,请用“我喜欢……,因为……”“……好,好在……”的句式进行品析。

(提示:可从修辞、描写方法、情感抒发等方面考虑)
总结
诗人采用“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记下回延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当堂达标】
1、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色彩,请根据提示写出有关诗句。

(10分)
(1)延安人特殊的住房:
(2)延安人喜爱的衣着:
(3)延安人居室的装饰:
(4)延安人待客的食物:
2、诗人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请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手法写一个片段(50~100字),并注明用了什么手法。

(10分)。

相关主题